摘要: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個常見問題是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不高,導致課堂效率偏低。要提高初中生的歷史知識水平,就要從興趣培養(yǎng)入手。本文中筆者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結合對初中歷史教學問題的分析,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路徑做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興趣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的歷史課程在基礎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初中生學習歷史,能夠掌握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并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敘述和評判歷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由于對歷史課程興趣不高而表現(xiàn)欠佳。本文正以此為研究對象,從幾個方面討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 走入歷史情境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痹诮虒W工作中,歷史教師也反復向學生說明“知往鑒今”的道理。學生并非完全不懂得學習歷史的益處,而是本能地對歷史學科所教授的知識感到隔膜。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年代同我們生活的年代相去甚遠,這致使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很難有深刻的感觸。面對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和發(fā)生年代,很多學生總感覺那不過是一個地名和一個數(shù)字而已,只是他的記憶任務;當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闡明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必然性時,學生也難以產(chǎn)生透徹的認識。這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對歷史情境缺少直觀的感知造成的。誠然,歷史不可復原,但是在課堂上,教師仍然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入歷史情境。
例如,文化史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文物仿制品,讓學生當堂觀察歷史文物的細節(jié),產(chǎn)生進入歷史情境般的感受。要讓學生走入歷史情境,就意味著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除了提供歷史文物仿制品外,還可以使用展示圖片、播放紀錄片等方法。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安排學生到地方博物館等歷史文化紀念場所參觀。另外也可以引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歷史情景劇,學生在自己編寫和表演歷史場景的過程中,會深徹地感知到歷史課本中的事件曾經(jīng)實實在在地發(fā)生過,而且歷史人物的選擇都有其邏輯性。
二、 深挖插圖價值
歷史插圖很早就受到歷史教科書編寫者的重視。插圖能夠呈現(xiàn)豐富的細節(jié),是歷史的遺跡和佐證,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然而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往往更多地重視課本文字,對插圖比較忽視。在歷史課本中有以下幾類插圖:封面插圖、單元首頁插圖、地圖、人物圖、文物圖、圖表、漫畫等。每個插圖的放置都體現(xiàn)了課本編者的良苦用心,值得我們歷史教師充分利用它們的價值。通過加強插圖教學,能夠使教學深入到插圖這一未經(jīng)充分挖掘的寶藏,拓展學生的眼界,從而達到興趣培養(yǎng)的目的。
以單元首頁插圖為例,它的用意在于反映本單元的重點知識。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首頁插圖主題背景是圓明園遺址復原圖,左下方配有鴉片走私帆船圖,左上方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蠟像,右上方是十二生肖銅獸頭中的牛首。教師可以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理解這張插圖的深意。圖片通常比文字能夠更快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單元課程初始,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閱覽單元大概內容,讓學生了解到單元首頁插圖是圍繞著單元的中心內容而設計的,它們彼此之間也有緊密的聯(lián)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對歷史課本發(fā)生興趣,產(chǎn)生一探歷史究竟的念頭。
三、 結合當下實際
今天發(fā)生的一切都是在歷史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多探索同當下實際結合起來的方法,這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最直接的路徑。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感覺歷史學科同實際生活缺少聯(lián)系,只要教師善加引導,這種對歷史的錯誤認知,是可以改變的。在初中歷史課本中,有很多內容都具備同當下實際結合起來教學的可能性。結合當下實際教學,有兩種思路可以選擇。一是向學生揭示歷史的傳承性,例如講到我國近現(xiàn)代史時,可以將《南京條約》的簽訂與1997年的香港回歸以及后來設立的香港回歸紀念日聯(lián)系起來;講到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的時候,可以通過對當下人文現(xiàn)象的探討,講講這兩大思想體系對我們今天文化氣氛的深遠影響。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歷史在今天留下的痕跡,還能體會到:歷史不僅是社會宏觀層面的風云變化,還會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影響。結合當下實際教學的第二條思路是對比思路,讓學生感知歷史與今天的差別,學會欣賞今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性。例如講到古代生產(chǎn)力時,可以將其同現(xiàn)代生產(chǎn)力做比較,讓學生了解今天的物質繁榮是同科學技術的進步分不開的。
四、 善用歷史故事
歷史是有情節(jié)、有過程的,歷史本身就含有構成故事的各種因素。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是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歷史故事就十分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初中生普遍對歷史故事有較大的興趣。如果在歷史教學中,總是使用“一、二、三”式的大綱式教學法,學生不免會感到厭倦。在歷史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故事教學的方法,往往可以一改沉悶的課堂氣氛,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將歷史知識揉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將史實故事化。在講授“春秋五霸”時,就可以穿插“臥薪嘗膽”的故事;在講授“戰(zhàn)國七雄”時,就可以穿插“狡兔三窟”的故事。在使用歷史故事培養(yǎng)學生興趣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兩個原則。一是時間原則,即故事要盡量短小,切勿占據(jù)太多時間,致使教學偏離正軌。二是典型原則,即選取的故事要有代表性,而且有權威出處。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興趣,能夠顯著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當深研教學藝術,點燃學生對歷史探索的熱情,為初中歷史教學打開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胡曉霞.初中歷史課堂活力的增進建議與教學方法探索[J].才智,2017(18):35.
[2]李瑞.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中的隱性知識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2):95.
[3]馬心良.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J].神州旬刊,2013(22):239.
作者簡介:曾真,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