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青
陜西省銅川礦務局中心醫(yī)院(銅川727000)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產婦的失血量超過500 ml,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fā)癥,其病死率居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1],分娩后2 h的病死率高達80%,發(fā)病率占分娩總數的2%~3%,且產后出血易造成感染、乳汁分泌不足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產婦的預后[2-3]。因此對產婦分娩中的出血量及術后出血量進行評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是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率,改善產婦預后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回顧150例剖宮產孕婦的臨床資料,探討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評估聯合卡孕栓干預治療的臨床療效。
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剖宮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75例,平均年齡為(28.65±4.32)歲,平均孕周(39.27±1.83)周,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246.59±316.21)g,所有孕婦產前采用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進行評估,并根據評分結果產后給予卡孕栓干預治療。對照組75例,平均年齡為(28.34±4.01)歲,平均孕周(39.31±1.98)周,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278.43±288.56)g,不做任何特殊處理,按照常規(guī)方法治療。兩組患者的體重、身高、年齡、孕周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孕婦均為單胎或頭胎;②排除患有妊娠高血壓疾病及其他嚴重基礎性疾病患者;③排除精神病患者及腫瘤患者;④所有孕婦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①行產前常規(guī)B超、心電圖、血壓及胎心檢查,并行生殖健康知識宣教;②孕婦分娩后立即向其宮體注射20 U縮宮素,對術中出血量多的患者,再加注20 U縮宮素。
2.2 觀察組:①在常規(guī)檢查的基礎上,選用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4]對孕婦進行評分;②按照評估結果對孕婦給予不同的干預治療,中危組和低危組產婦分娩后舌下含服1 mg卡孕栓,高危組孕婦胎兒產出后采用舌下含服1 mg卡孕栓聯合靜脈注射100 μg卡貝縮宮素進行干預治療。
3 評價指標 ①出血量(術中、術后2 h、術后4 h),其計算公式為血液容積=1.05×血液重量,產后出血的評價標準為,產后2 h血量≥400 ml或出血量≥500 ml/24 h;②產后宮縮強度(產后10、30、60 min);③產后出血率=(出血人數/該組總人數)×100%。
1 產后出血率及不同時期的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中、術后2 h及術后24 h的出血量遠少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觀察組中,高危組的產后出血率及術中、術后2 h和術后24 h的出血量最高,其次為中危組,低危組的產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均為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孕婦的產后出血率及不同時期出血量比較
表2 觀察組中各組孕婦的產后出血率及不同時期出血量比較
注:與高危組比較,*P<0.01
2 不同時期的宮縮強度比較 觀察組的產后宮縮強度隨時間的延長逐漸提高,產后10、30及60 min的宮縮強度均遠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觀察組中,產后10、30及60 min的宮縮強度最高的為低危組,其次為中危組,最低為高危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3 兩組孕婦不同時期的宮縮強度比較
表4 觀察組中各組孕婦的宮縮強度比較
注:與高危組比較,*P<0.01
產后出血的發(fā)病機制大致可分為宮縮乏力、較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四類,其中宮縮乏力是最常見的原因,臨床表現主要為胎兒娩出后陰道大量流血,繼發(fā)失血性休克、貧血,同時易并發(fā)感染,嚴重影響產婦的健康及預后,因此采取有效規(guī)范化的干預措施預防產后出血則尤為關鍵[5-6]。而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是通過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并子宮肌瘤、人工流產刮宮史、宮底高度、孕早期體重指數、血小板計數、晚期產后出血、分娩方式、產程圖等可能影響產后出血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給予規(guī)范治療,來改善產婦的分娩預后。鄧華艷等[7]研究表明150例初產婦采用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可早期防治產后出血,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任為[8]采用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對85例剖宮產產婦進行預測評估,結果顯示其不同時段出血發(fā)生率及出血量顯著減少,產后出血預測評分對評估剖宮產產后出血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這些臨床資料均表示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應用于產后出血的預防,具有良好臨床效果。
產后出血常用的處理方式為應用宮縮素來增強宮縮強度,達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對宮縮乏力造成的產后出血效果尤為明顯[9],但由于個體體質差異,個體對宮縮素的敏感度各不相同,因此宮縮素的應用藥量難以進行精準控制,而長時間使用宮縮素對機體的宮縮素受體進行作用,會讓受體達到飽和狀態(tài),繼續(xù)加大藥量其子宮的收縮效果也不明顯[10],反而會影響止血效果,同時導致水鈉潴留、高血壓、心血管功能障礙等一系列毒副反應。而卡孕栓是一種抗早孕藥物,其主要成分為卡前列酸,卡前列酸是天然前列腺素F2a的衍生物,具有增加子宮收縮頻率和收縮幅度,增強子宮肌收縮力的作用,能夠用來防治宮縮弛緩所引起的產后出血[11],該藥使用方法簡單,能夠通過作用部位粘膜直接吸收,從而迅速關閉子宮創(chuàng)面血竇來止血,同時不良反應較小,其臨床效果顯著。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率相比對照組更低,該組孕婦術中、術后2 h及術后24 h的出血量顯著減少,產后10 min、30 min及60 min的宮縮強度明顯提高,而在觀察組中,中危組和低危組的產后出血率明顯更低,術中及術后出血量、不同時期的宮縮強度較高危組有明顯改善,提示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評估聯合卡孕栓干預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預防產后出血。本文中卡孕栓的服用方式采用舌下含服,王丹鳳等[12]指出舌下含服或直腸注射卡孕栓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更顯著。而井曉莉等[13]研究也證明單獨運用卡孕栓可有效縮短第三產程,降低出血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評估聯合卡孕栓干預治療能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率,增強產后宮縮強度,改善產婦預后。但本文采用的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是通過對一些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但并不是所有孕婦都具有以上高危因素,因此提高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能力,加強產前保健,建立產后出血三級預警機制,積極處理第三產程對預防非典型的產后出血[14]尤為重要。同時本文并未對觀察組中高、中、低危組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仍需進一步研究。
[1] 王 玥.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和預防措施研究[J].天津醫(yī)藥,2013,9:924-926.
[2] 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9):641-646.
[3] Killicoat K, Nesbitt A, Mc-Donagh L.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women with postpartum haemorrhage requiring massive transfusion with eight or more units of red cells: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BJOG,2017 Jan,124(1):166-167.
[4] 魏 紅,戴哲凡,黃修治,等.子宮壓迫縫合術在剖宮產產后出血治療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4,23(7):18-20.
[5] 張榮華.產后出血的各種干預性措施在搶救過程中的應用[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4):485-486.
[6] Sentilhes L, Goffinet F, Deneux-Tharaux C.Risk of Tranexam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Am J Kidney Dis,2017,69(1):160.
[7] 鄧華艷,洪 濤,賀英英,等.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在預防初產婦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77-78.
[8] 任 為.產后出血預測評分及防治機制在產后出血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625-626.
[9] 呼改琴,黑江榮.產后出血4280例相關因素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43(7):802-803.
[10] 鄭同英,鐘思燕.卡貝縮宮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6,22(7):1075-1078.
[11] Koopmans CM, Van der-Tuuk K, Groen H.Predic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or mild preeclampsia at term[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4,93(4):399-407.
[12] 王丹鳳,華秋琴,胡小娟,等.不同途徑應用卡孕栓預防產后出血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1):1844-1845.
[13] 井曉莉,曹國臻.益母草聯合卡孕栓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中國性科學,2013,22(10):75-77.
[14] 蘭杰軍,鐘秀萍,王芳艷,等.卡孕栓與催產素聯合或單獨使用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