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琳 ,盧成志 , 崔文姬
1.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一中心臨床學院(天津300192),2.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心內科(天津300192),3.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心內科超聲心動室(天津300192)
房顫是心房顫動簡稱,是常見的持續(xù)性心律失常,發(fā)病率與年齡增高具有密切關系。研究發(fā)現,房顫時心跳頻率明顯增加,且不規(guī)律,心房激動頻率每分鐘最高可達600次,臨床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心悸、勞累、乏力、氣短、胸部不適等癥狀,持續(xù)反復發(fā)展會引起心肌功能異常,并導致多種血栓栓塞性并發(fā)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2]。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是房顫常用治療術式,效果明顯,安全性高,但治療后有較多的房顫復發(fā)報道,需再次接受治療,增加治療痛苦及治療難度[3]。為此,本研究針對心臟超聲參數在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中的評估價值進行分析,以降低房顫復發(fā)風險。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2月于我院行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術后無復發(fā)的36例為對照組,術后復發(fā)的32例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3.17±3.69)歲;體重指數18.0~27.8 kg/m2,平均體重指數(22.89±2.17)kg/m2。觀察組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55~74歲,平均年齡(64.81±4.19)歲;體重指數18.5~28.0kg/m2,平均體重指數(23.45±2.62)kg/m2。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聯合檢查確診為陣發(fā)性房顫;②均經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③研究經醫(yī)院委員會審核后批準;④所有患者均于術前經心臟超聲檢查;⑤自愿參與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為永久性房顫者;②存在先天性心臟病或心力衰竭者;③需應用永久起搏器者[4];④存在其他器官及系統(tǒng)功能障礙者;⑤拒絕參與研究;⑥對研究內容毫不知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患者行仰臥位,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設置探頭頻率為2~4 MHz,對患者左室末收縮內徑(LVESD)、左室末舒張內徑(LVEDD)左心射血分數(LVEF)、左心房前后徑(LAD)、二尖瓣口舒張晚期峰值速度(A)、早期峰值速度(E)、二尖瓣瓣環(huán)舒張晚期峰值速度(A′),舒張早期峰值速度(E′),二尖瓣環(huán)收縮期收縮峰值速度(s′)。對比兩組心臟超聲參數水平,并對房顫復發(fā)獨立預測指標進行分析。
1 心臟超聲參數 兩組心臟超聲參數LVESD、LVEDD、LVEF、E/A和LAD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心臟超聲參數A′、E′、s′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臟超聲參數對比
2 獨立預測指標分析 在多變量Cox回歸分析中,A′(風險比:0.814,P=0.001)是房顫復發(fā)最顯著的預測因子,見表2。
表2 房顫復發(fā)獨立預測指標分析
導管射頻消融術是心律失常常用治療術式,結合血管成像、DSA介入技術、射頻消融等多種醫(yī)療技術手段,對于各類型心律失常均有明顯療效[5]。此手術可在X光血管造影監(jiān)測下,提高血管穿刺,漿電極導管插入心臟,確定引起房顫的異常結構位置,并在此處進行高頻電流局部釋放,促使局部范圍內溫度迅速升高,從而通過熱效能蒸發(fā)局部組織內水分,促使其干燥壞死,達到治療效果[6]。此手術微創(chuàng)性好,經動脈穿刺就能進行局部治療,手術創(chuàng)口僅為2 cm,避免傳統(tǒng)手術造成的胸或背部作大切口,疼痛程度輕,美觀性好,術后并發(fā)癥低;且射頻電流所引起的局部組織損傷范圍及深度僅約3~4毫米,不會對正常心肌組織造成明顯損傷,故安全性、舒適度高,術后恢復快,患者術后2~3 d即可出院;此外,此手術在局麻下進行,減少全麻對患者的影響,基本無副作用[7-8]。但經數據檢索發(fā)現,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房顫治療中的常規(guī)率要小于其他心動過速,且復發(fā)率超過20%,需加以干預[9]。研究結果表明,至少95%左右的陣發(fā)性房顫和肺靜脈有密切的關系。通常情況下人類有四根肺靜脈從心臟后部匯入左心房,少數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導管射頻消融術是通過周圍靜脈血管將直徑為2.67 mm的消融導管送入心房,在心房與肺靜脈相連的部位發(fā)放高頻電磁波即射頻能量,沿肺靜脈開口消融一周(組織表面溫度一般不超過40°C),射頻能量產生熱量使周圍組織溫度升高,形成環(huán)形的疤痕,將導致房顫的異常激動限制在肺靜脈內,使之不能外傳,從而達到治愈房顫的目的[10]。在少數情況下,心臟內其它一些部位(例如上腔靜脈)也可發(fā)放異常沖動,此時這些部位同樣也需要被隔離。
心臟機械運動的同步性是實現心血管泵血的必要條件。正常的心臟機械舒張、收縮運動是同步、協(xié)調并且有節(jié)奏的,而絕大多數的心力衰竭疾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內傳導延遲,心臟機械運動不同步等現象[11]。而心室收縮的不同步則會直接影響到患者心臟靜脈血液系統(tǒng)的正常灌注,抑制患者心室功能。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室傳導延遲,致使患者出現心臟的不同步運動,直接誘發(fā)心室擴張,心室收縮能力下降等癥狀,從而會進一步加劇病情的惡化,嚴重威脅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2]。因此,早期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干預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療效及預后意義重大。不僅能夠早期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病情規(guī)律以及相關危險致病因素,從源頭加以控制和阻斷,延緩心力衰竭疾病的進展,同時也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預后的生存質量。多普勒超聲成像是一種新型的診斷技術。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此類技術在臨床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診斷中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心臟超聲診斷技術能夠精確測量患者心肌不同部位的收縮、舒張速度與內徑,通過對二維超聲圖像半點的追蹤,獲得患者病灶心肌組織運動速度以及應變率等指標,從而可以準確反映出心臟同步運動與變形情況[13]。心臟彩超是心臟疾病常用檢查的影像學技術,也是臨床公認先天性心臟病首選檢查手段。心臟彩超是臨床唯一能進行心臟搏動、心腔內結構及心臟血液流動動態(tài)顯示的儀器,且安全性高,對人體無任何損害。此外,心臟彩超也是唯一能直觀進行心臟瓣膜病變觀察的影像學技術,醫(yī)生可通過對彩超成像測量,了解瓣膜病變情況,從而采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法。研究發(fā)現,在心肌疾病中,心腔擴大情況、心肌的增厚程度等需依靠心臟彩超進行檢查判斷,且此檢查還能有效顯示心功能及心肌運動情況,并準確提示心肌缺血部位,心臟病診斷中應用價值高[14]。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心臟超聲參數LVESD、LVEDD、LVEF、E/A和LAD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觀察組心臟超聲參數A′、E′、s′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多變量Cox回歸分析顯示A′是房顫復發(fā)最顯著的預測因子。說明心臟超聲參數對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的評估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主要表現為A′、E′、s′的異常改變。其原因為本研究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陣發(fā)性房顫患者,病情處于房顫早期,并無明顯的左心功能異常,故患者左心功能心臟超聲參數無明顯改變[15]。而房顫發(fā)生時會有心室功能異常及心房輔助泵注功能改變,A′、E′、s′等指標參數會更具有敏感性,在房顫復發(fā)預測評估及病情監(jiān)測中應用價值高。
綜上所述,心臟超聲參數對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的評估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且二尖瓣環(huán)收縮期收縮峰值速度測量可作為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的獨立預測指標。
[1] 史力生.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患者射頻導管消融術后肺靜脈及左心房形態(tài)變化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2017,12(05):707 - 710.
[2] 張 靜,胡 曉,丁志堅,等.血清尿酸與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相關性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83 - 85.
[3] 安縣朝,薛 菁,尚小軼. 四腔心切面加聲束頭側偏轉法對胎兒心臟畸形的篩查價值[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45(1):30-32.
[4] 徐海霞,陸 齊,黃蔭浩,等.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的預測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7,32(12):1203 - 1207.
[5] 王 顯,李紅梅.房顫射頻消融術后復發(fā)相關危險因素及無創(chuàng)評估預測價值[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2):129 - 130.
[6] 郭 江,趙大聰,葉 茜,等.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預測陣發(fā)性房顫復發(fā)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6,32(24):4086 - 4088.
[7] 商志娟,顧金萍,蘇德淳,等.二維斑點追蹤超聲心動圖評價孤立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功能、運動同步性及預測消融術后復發(fā)的價值[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7,32(03):261 - 265.
[8] 陳綺璐,鄂占森,陳金華,等.二維與三維超聲對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贅生物檢出情況比較研究[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5,13(3):244 - 245.
[9] 晁 鵬,王 勇,任 澎.射頻導管消融術對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長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7,12(10):14553 - 14556.
[10] 錢大鈞,沈偉剛,邵墨沁,等.斑點追蹤成像評估擴張型心肌病伴碎裂QRS波患者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變化[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30(4):336 - 341.
[11] 姜志榮,呂啟鳳,王小凡,等.實時三維超聲評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縮功能及室壁運動同步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32(4):541 - 545.
[12] 趙璐露,趙 玲.超聲心動圖技術在提高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療效上的應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2):183 - 186.
[13] 譚國娟,王玉堂,李 健,等.超聲組織同步檢測評價老年心肌梗死伴傳導阻滯致左心室收縮不同步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6):575 - 578.
[14] 劉海蘭,葉雪存,崔 亮,等.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容積-時間曲線評價心臟再同步化術后左心室舒張早期同步性[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4,23(3):194 - 198.
[15] 王 安,蔣靖波,呂祥威.心臟影像學參數與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關系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7,38(4):384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