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 要】隨著新課改內(nèi)容的不斷加深,個性化閱讀教學已經(jīng)逐步成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路徑。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條式的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厭學厭讀情況的發(fā)生,本文重點對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需要。針對同一閱讀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新課改之后,個性化教學成為了教學的主要方法,為了滿足學生閱讀理解的差異性,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維能力。
一、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個性化閱讀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基礎上產(chǎn)生,主要目標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但不是教學的主體。新課改要求,要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力,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教學的整體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的發(fā)展而進行。例如,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溝通的主體,主動的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了解學生的閱讀困境,對學生閱讀方式和習慣進行個性化的引導。在課外閱讀上,也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jù)學生的愛好的閱讀種類,推薦適合小學生發(fā)展的課外讀物。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要求教師依著學生的性子進行教學,而是要將學生的發(fā)展當成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要充分的發(fā)揮引導者的功能,對自身進行準確的定位。在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的主動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拓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保證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進而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1]。
二、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
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不能死板的閱讀文字,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下解脫出來,并加強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可以想象和表達思想的空間。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的、自由的、個性化的閱讀空間,滿足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另外,教師要盡可能的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加個性的閱讀感悟。例如,在《少年閏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給與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并在閱讀后表述自己的閱讀感悟,教師要盡可能的保證學生的發(fā)言不受外界的干擾,并對學生的感悟進行適當?shù)姆Q贊。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輕松閱讀氛圍的形成。在進行精選內(nèi)容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比較濃郁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滿足學生在閱讀中求真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的進步。
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對每一篇文章進行閱讀之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個性化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充分的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盡可能的鼓勵學生自身的情感表達,不管這種情感表達是否幼稚、是否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學生只有在充分表達自己感情和想法時,才能真正的將自己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之中。例如,在進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對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兩種評價進行分析,從而獲得自身的的理論見解,無論是何種見解,教師都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意見表達,不要讓學生的情感表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學生情感內(nèi)斂的情況出現(xiàn)。教師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時,進行個性化教學的過程,尊重學生的理解差異和情感表達差異,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先決條件[2]。
四、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
(一)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前提。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平等對話的環(huán)境下進行閱讀內(nèi)容的學習,表示學生可以自由的發(fā)表意見,自由的挑戰(zhàn)書本上的內(nèi)容,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閱讀對話的層次性非常的明顯,其內(nèi)容也非常的復雜,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本,對課本進行初步的解讀。在此之后,師生要一起走閱讀的內(nèi)容之中,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感悟。最后,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感悟,進而將閱讀的雙方融入到閱讀文本之中,進行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平等交流,建立一個立體化的閱讀溝通平臺。教師要掌握平等對話和平等交流的教學方法,建立平等交流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平等對話中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可以有效的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二)加強文本感悟能力
感悟文本的能力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閱讀教學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的閱讀和感悟之中。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文本的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用心閱讀的客觀環(huán)境,從而幫助學生加強文本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例如,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自悟自讀,掌握文本的框架結(jié)構(gòu),并了解文本人物的個性,比如,張飛的粗狂、關羽高的傲、劉備的仁義等。教師在進行個性化教學時,可以在學生的文本感悟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如果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能力不夠,教師個性化教學就無法在最大程度上進行深化。所以,教師要盡可能的提高學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從而掌握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法。
(三)凸顯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需要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自由的想象和表達自己的內(nèi)在情感。教師要遵循語文學習的基礎規(guī)律,同時重視學生的感知能力。在文本閱讀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放在教學重點內(nèi)容之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這是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
五、結(jié)論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推廣,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滿足教學成果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的發(fā)展。教師在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時,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的理念,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教學目標的完成效率。
參考文獻:
[1]方春林.以學為主 讀悟為本 教學相長——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gòu)建與應用[J].名師在線,2017,(2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