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一點尤其表現在文學欣賞教學中,因此文學欣賞課程的地位越來越高,其教學效果也受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關注。但是從當前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予以探討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課堂模式的構建策略,以期大幅度提高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文學欣賞;課堂模式;構建
近年來,中職教育迎來了改革的浪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都有了顯著的革新,與職場環(huán)境逐漸靠攏,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促使學生更好的適應角色的轉變,以達到幫助學生就業(yè)的目標。然而中職語文始終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教育目標不夠明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大大制約了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鑒于文學欣賞課程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作用,必須積極實施教學模式的革新,以職業(yè)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水平,從而為學生的順利就業(yè)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中職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分析
要想保證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首先必須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以此為依據制定解決對策,才能轉變教學弊端,提高教學質量。一般來說,中職語文教學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中職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一技之長,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上,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重視度稍有不足,不但教學課時被一再壓縮,而且知識點的講解不夠深入,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因循守舊,師生之間的互動少之又少,嚴重桎梏了學生的思維,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性格、特長、愛好缺乏了解,制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學生參與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熱情不高,教學效果因而很難得到保證。
其次,中職語文教學的定位模糊。很多中職院校都將語文課當作一門公共課和考試課,反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使得應試教學理念占據上風,教師強制性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對學生的需求漠不關心,僅僅憑借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無法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如果仍然按照這種模式實施中職語文教學工作,將會削弱語文教學的功能,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最后,學生語文能力的缺失。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較為薄弱,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語文學科的理解存在偏頗,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強,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溜號,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缺乏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同時學生不能將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到一起,只會死讀書、讀死書,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水平仍然止步不前,給中職語文教學工作增加了難度。
二、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的反思
通過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現狀不難看出,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當務之急是從這幾個方面著手,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學生能夠從語文課堂上真正有所收獲。
1.教學目標的改革
實際上,學生在步入職場以后經常需要運用語文知識,如應聘時的自我介紹、人際交往中如何表達感謝和歉意,這些都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將語文教學與學生所在專業(yè)相結合,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轉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錯誤見解,也就是說,中職語文教學應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明確語文學科的功能,這將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而應試教育是萬萬不可取的。
2.教學方法的改革
現如今學生的思想朝著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文學欣賞教學也應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局限性,要求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采用學生喜愛的,符合學生認知和情感需求的教學方法,在此情況下學生將會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之中,教學效果也能得到顯著的提升。比如說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技術手段,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發(fā)揮所長,勇于展示自我,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3.教學評價的改革
教學評價是學生認識自我,優(yōu)化自我的有效途徑,切忌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這會阻礙學生前進的腳步,教師要采用過程性評價策略,對學生在文學欣賞教學中的表現予以科學、客觀的評價,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值得肯定和表揚,這會大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過程性評價還有助于文學欣賞教學流程的完善和優(yōu)化,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
三、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有效課堂模式的構建
1.學生主動性引致的方面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某篇文章為主題,由教師在導課過程中提煉出來幾個小問題。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帶領學生就作者當時的心境、文章的內涵,以及文章的風格等方面來對該問題進行詮釋,通過預設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使他們的精力集中。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運用到了以往所學的知識,鍛煉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而且通過比較與理解文章的寫作風格,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也會有所提升,這就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引致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講授模式改善的方面
對于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建立,需本著了解、實用為標準。如,對于某些國內作者的文章,教師可以挖掘作者的一些有意思的經歷,以及該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就顯得生動、具體,趣味盎然,易于學生的理解。同時,對教師講授模式及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也是十分必要的,以滿足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借鑒國內外職業(yè)教育的經驗,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語文教研組應定期組織教師對課程設計進行討論,并組織聽課,從而制定符合中職語文教學實際的方案,保證文學欣賞教學的順利開展。
四、結語
中職語文文學欣賞教學中存在著種種問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為了轉變這一現狀,需要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以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思考文章內涵,從而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寧.中職語文教學的美育滲透芻議[J].大江周刊:論壇,2012(11).
[2]崔亮.淺析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