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恩玉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加上整個社會對技術方面人才的持續(xù)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將掌握一項技能作為立足在這個社會的根本。文學教育在當今社會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不受重視,很多年輕人對文學教育的學習都嗤之以鼻。伴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老去,文學教育精神是否能繼續(xù)的傳承下去都變得非常渺茫。而文學教育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如何將文學教育傳承下去?如何面對文學教育合法性在當下遇到的危機?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文學教育的合法性展開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讓整個社會從新重視起文學教育,讓所有人重新認識文學教育,將文學教育精神更好的傳承下去。
【關鍵詞】文學教育;文學精神;合法性
文學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其實并不是陌生的,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可能就會看過一些文學方面的作品,例如小時候父母可能都會給我們講一些古典名著的故事包括我們在電視上也會看到一些古典名著拍出來的動畫片或電視劇。這個時候父母會跟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其中的故事,包括孫悟空三打白虎精啊,108好漢上梁山啊等等。在我們的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課本上也都會有一些文學作品讓我們學習。而到了現(xiàn)在電視上很難會出現(xiàn)一些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電影院劇場里面也很難會出現(xiàn)通過文學故事改編的話劇影視劇。文學已經(jīng)越來越不被這個社會所重視。那么如何恢復文學教育在社會上的地位,如何將文學教育合法性就成了每個文學愛好者最關心的問題。
一、文學教育合法性所遇到的危機
文學教育我們可以把它分開來讀,即文學與教育。文學是指以語言為工具的文學作品,而教育是指通過學習欣賞文學作品從中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世界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學習作者想要表達的可能是一種情感,也可能是一種追求與理想達到強化自我,達到作者精神上的傳承。通過文學教育,不僅可以提升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的素質(zhì)也可以給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然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迅速,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熟練掌握一門技術才能夠在這個社會混一碗飯吃,即使你熟讀四書五經(jīng)、古典名著、各類文學作品。但到了這個社會你會發(fā)現(xiàn)變得一無是處。特別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們報考大學志愿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給孩子們報考例如計算機、建筑、醫(yī)學等一些技術類的專業(yè),很難會看到給他們報考跟文學教育有關的專業(yè)。文學教育被人們越來越輕視,舉步維艱。
二、文學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
我們目前也接觸了很多的文學作品,但給我們的反饋就是絕大多數(shù)的文學作品讀下來欣賞下來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又或者是根本就看不懂。很多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其實是需要我們靜下心細致的去品讀才能體會的到的。但由于現(xiàn)在社會對于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人沒有那份耐心去鉆研去品位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所以自此以往就會對文學作品失去興趣。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這部作品中主要講述了梁山108好漢因為當時社會種種的逼迫,為了生存逼上梁山的一次農(nóng)民起義。在這部作品中梁山頭領宋江其實是一個非常仗義的人,他濟弱扶貧、孝敬親友、仗義疏財,性格方面又非常的講義氣,可是很多人在讀水滸傳的過程中對于宋江的評價都是非常低的,認為他把108好漢推向了深淵,但又有多少人看到他好的品質(zhì)那一面呢?因為沒有人細讀過這部作品很多人只是大致看了一遍就去評價,其實好多的評價都是片面的[2]。
三、針對文學作品合法化的思考
(一)強調(diào)文學作品的細讀
文學教育的前提是去閱讀、欣賞文學作品,所以在文學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尊重每一部文學作品。其次就是去細讀一部文學作品。外國有位著名的作者莎士比亞他寫了一部文學作品叫哈姆雷特,很多人都說過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種看法,其實在一方面說明這部文學作品如果你不去認真的細讀你很難品位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這里所說的細讀,就是要從作品的文學形式入手。首先在你讀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你要明白它是一部什么類型的文學作品,例如你在讀朱自清的《背影》的時候你要明白它是一篇描寫父子親情的散文,而你在讀老舍的作品《茶館》的時候你要明白它是一部話劇。其次在欣賞一部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要特別留意作品中出現(xiàn)的每一句話,仔細去品位每一句話的意思,分析作者說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各種方式去體會作者說這句話時的心里感受,還要了解的是作者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時候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等等。這樣全部欣賞下來以后你腦海里就會對作品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在通過自己的整理,帶著你不理解的一些問題抽時間再去欣賞一遍。在第二遍欣賞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你也可以真正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1]。
(二)讓自己置身于文學作品之中
要想真正的去理解一部文學作品,就要學會將自己帶入到文學作品中去,站在作者的角度站在文學作品主人公的角度去品位、感受、揣摩。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想象力一定要豐富,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抽象想象能力。例如《雷雨》這部話劇作品,在劇中有一個場景是周家逼迫侍萍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跳海的場景。當我們在劇院看到這一塊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站在侍萍的角度去揣摩當時她的心里,那種無奈、不甘、卻又無可奈何的的內(nèi)心感受。想要完全理解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必須要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主人公的情感相互的融合到一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體會到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內(nèi)心感受,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學作品,完成文學教學的目標[3]。
四、結束語
文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雖然由于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對文學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但我們不能忘記文學帶給我們在精神方面的傳承。欣賞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每一個人在忙碌的工作中去尋找到詩和遠方。
參考文獻:
[1]唐婷虹.強化作品細讀回歸文學審美-關于文學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青年時代,2016(9):10-10.
[2]司新華.情感審美體驗:文學教育的深層耕耘[J].教育科學論壇,2016(5):75-77.
[3]靳彤.強化作品細讀回歸文學審美——關于文學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7(12):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