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岑棟
本周市場暴漲暴跌,上證指數最低距離前低僅1個點,深證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則創(chuàng)出近幾年的新低。歷史規(guī)律表明,當前市場正處于底部區(qū)域,應精選個股進行布局,尤其要重點布局符合經濟中長期轉型方向的優(yōu)質標的。 ——主持人
市場僅僅在2900點上方逗留了兩天,就再次反身向下,逼近前期低點。而深證成指、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則不幸再次創(chuàng)出新低。投資者不禁會問,市場的底究竟在哪里?其實,從歷史上看,底部都是事后才能知道的,我們事前能知道的或者說能猜測的是底部區(qū)域。因此,我們應該確認的其實是底部區(qū)域。一般而言,股市的底部區(qū)域會有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從估值來看,底部區(qū)域的估值會在歷史估值的低位附近。上證PE在2008年1664點時是12.5倍左右,在2013年1849點時是10.4倍左右,在2014年行情啟動前是9倍左右,在2016年2638點時是13倍左右。目前上證PE是12.5倍左右,動態(tài)PE是11倍,處于歷史估值的底部區(qū)域。
其次,每一次大底都離不開政策,我們習慣將其稱為“政策底”。2008年年底時的4萬億元投資,2013年、2014年的金融加杠桿,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而目前時點政策轉向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國家層面明確當前以“穩(wěn)”為主,基建補短板。央行方面,動作頻頻。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范圍,鼓勵商業(yè)銀行投放信貸、購買信用債。我們看到自從7月12日開始,AA級債券的信用利差明顯收窄。緊信用的局面或將改變,這將打通銀行體系內流動充裕與實體經濟融資困難之間的障礙。此外,《資管新規(guī)細則》中明確公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購買非標資產,將對當前萎靡不振的社融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這也將改變市場對于經濟的預期。
最后,是對市場底的確認。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市場底之前強勢股往往都會出現補跌。比如,2005年5月強勢股交運、白酒補跌,一個月之后“998”市場底出現;2008年7月農林牧漁、白酒、醫(yī)藥股紛紛補跌,三個月之后見到“1664”市場底等。目前,白酒、醫(yī)藥等消費白馬股紛紛出現補跌,這或許意味著市場底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綜上來看,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三底合一”就在眼前,我們還需要害怕嗎?當市場大多數投資者都在害怕的時候,我們或許就該貪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