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雋
【摘要】語文教育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要切實讓學生走進文本,用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學生的思想與閱歷,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做到這些,教師首先要用“三心”備好每一堂語文課,這“三心”即為:靜心、童心、慧心。
【關鍵詞】備課;靜心;童心;慧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有人說上一堂語文課很容易,也有人說上一堂語文課很難。容易的是,語文課不會像數(shù)學的難題那樣讓人難以接近,也不會像英語那樣,學生聽不懂;難的是,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體會其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充實精神生活,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倘若語文課能真正從這些方面對學生起到引導、教育,那么對于學生的一生而言都是獲益匪淺的。所以,語文教育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語文課。當然,首先要做到備好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語文教師不僅是一輩子都在備課,更是每備一篇課文都要先自己走進文本,然后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fā),設計出巧妙而合理的教學方案,即備課要擁有三心:靜心、童心、慧心。
靜心,即在備課過程中,老師要能靜下心來,對文本做深入的鉆研、解讀和思考。作為教師,首先要在研讀過程中讀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簡單的照搬教參,做教參的傳聲筒。在備課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教參對文本的解讀只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而真正深入、獨到的見解要靠老師自己去挖掘。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師才能將課上出新意和深度。也只有這樣的深入研讀,教師才能從容地應對到課堂的生成,而不是硬讓學生按著老師的思路思考,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能深入研究教材,更要高居教材。葉圣陶先生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教一篇課文,更要根據(jù)這篇課文發(fā)散開去,有所取舍地授予學生更多的知識。比如作者的生平、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和作者風格相似的其他作家的作品,從而引導學生由這篇作品進而學會分析、品味其他作品,引導學生如何品味生活、如何看待人生和世界,真正做到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童心,即在備課過程中要俯下身子,從學生的角色去閱讀教材。具體說來,就是要求老師在備課過程中從本班學生心理、性格特點出發(fā),洞悉學生各種各樣的理解。在微妙的不同的理解中,進入學生的心靈,捕捉他們心靈的火花,了解他們學習的興趣點和盲點,感受所教教材對于學生的難易程度。比如,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我首先要了解哪些語句是學生一看就懂的,哪些語句的理解是超出學生的生活閱歷的,哪些語句學生僅能理解其表層含義。同樣,文言文教學也是一樣,哪些文言字詞、語句是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哪些文言語句之間的邏輯性是學生無法理解的,哪些情感和人生感悟是學生無法讀出的。作文教學也如此,對于這個題目學生會想到哪些,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在哪里,學生多會采取怎樣的方式表達情感。只有擁有一顆“童心”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教學才能有針對性地展開。
最后,還要有慧心。慧心是指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教師的智慧和教學理念。要具有一顆慧心,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剛剛工作的那段時間,我總是把教學流程寫完之后,再寫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自己上課總是覺得這也要講,那也要講。但沒過多久,我就發(fā)現(xiàn)我講了很多,學生反倒什么也記不住。于是,我開始學著先設定好學習目標、重難點,圍繞目標,有主有次,有些就大膽的舍棄。這樣,雖然我講得沒有以前多,但學生掌握的卻好的多。
第二,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許多時候, 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是無法一下子理解的,需要老師牽線搭橋,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比如,在上《秋聲賦》課文時,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歐陽修歷盡滄桑之后的參透、淡泊的人生感悟呢?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翻譯課文第三小節(jié),明白本節(jié)是寫人事憂勞對人的傷害,在此基礎上,設置爭議性問題情境:你認為作者在本文中抒發(fā)的是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的郁悶心情,還是體現(xiàn)作者豁達超然的情懷?然后引入歐陽修寫作的背景。最后,把蘇軾作品中的語句與歐陽修作品語句比較,體會同樣是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兩者的區(qū)別。這樣循序漸進進行教學。
第三,很多時候,由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認識水平達不到或超過了教師的預先設計,或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情緒體驗與我的設想不一致。這時,如果把學生生拉硬扯回既定的教學思路上,就有悖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無法及時捕捉學生在課堂的生成。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要有一些彈性環(huán)節(jié)。比如在上《聲聲慢》這首詞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改寫并配樂朗讀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在課堂鑒賞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品味詞中的意象,充分理解情感,那么就嘗試讓學生把詞改寫成詩歌或現(xiàn)代散文,并配樂朗讀。如果不能,則通過前后期意象情感的變化,進一步理解。
第四,教學設計不僅包括課堂設計,還包括課后作業(yè)設計。要使作業(y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鞏固已學知識,并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就要設計有層次的作業(yè)。比如,可將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或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總之,要使課后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起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備課中,課后作業(y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慧心的體現(xiàn),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才能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
只有擁有這三心,才能較好地預設課堂,又能較從容地應對突發(fā)和臨時生成,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展示真、善、美的天地;成為師生智慧的萌發(fā),心靈的互動,共同成長的樂園;成為師生體驗幸福,享受快樂,升華情感,憧憬未來的家園。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學要求(語文·數(shù)學·英語)[S].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