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韓萍
摘 要:通過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快樂學習中吸納知識,獲得學習上提升。緊緊抓住“悅”和“納”兩字,準確把握“悅納教學”方法。從主動悅納音樂知識,完成體驗;積極取悅自己他人,豐富人生和悅納浩瀚音樂海洋,完善情感三個方面更好地做到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悅納教學”。
關鍵詞:悅納教學;方法;欣賞
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曾夢想著自己要在熱愛的音樂教育沃土中盡情揮灑,如今這扇門已向我開啟,心中滿是激動與歡喜。如何把音樂這顆美好的種子播種在孩子的心中并萌發(fā)成長,是我最大的愿望。
《中國音樂教育》副主編吳斌說:“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通過音樂來進行教育,也不僅僅是通過教育來學習音樂;不僅僅是為了學生今天的享受而學音樂,也不僅僅是為了學生明天的發(fā)展而學音樂”。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于是我以“自主吸納 愉悅生長”作為核心理念,把“悅納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境界,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去學習,自由愉悅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去吸納,悅納自我、悅納他人、悅納社會。
一、悅納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音樂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低段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帶有幼兒的特征,音樂興趣應側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因此備課前我都會根據教學內容自制一些相應的教具,運用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記得在一次音樂課上學習歌曲《小青蛙找家》,這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而又滿溢著童趣的歌曲,如念“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在范唱時我歡快念打節(jié)奏,同時拿出青蛙頭飾,這時孩子們興奮起來,抓住這一刻我要求孩子們用同樣的節(jié)奏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叫聲。歌曲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學習興趣立刻高漲起來。高段的學生,雖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但抽象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音樂興趣不僅要保持,還要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此時音樂學習領域需要更加豐富,音樂知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中我盡量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其音樂興趣,我曾以節(jié)奏為主題讓學生們來到操場上開展“節(jié)奏接龍”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在我的鼓勵下用不同的節(jié)奏表達,學生敢于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二、悅納音樂教學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
音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學習方式和活動環(huán)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音樂教師只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把音樂學習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才會學得生動、學得活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音樂課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一)在欣賞教學中悅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欣賞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音響資料人手,在比較、選擇中逐步掌握實用音樂、背景音樂的使用規(guī)律,完全不靠理論說教,從聽覺感受、情感體驗入手來加深對音樂概念、音樂行為、音樂形態(tài)的深入理解,從而使學生的情感與想象力最終達到與音樂融為一體的境地。例如欣賞《花好月圓》,為了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風格特征,辨聽各類民族打擊樂器的音色,我讓學生利用打擊樂器自編節(jié)奏為音樂伴奏,感受民族樂器豐富的音色表現的喜悅場面,在體驗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在多名學生表演過程中不斷評價、強化對情景和意境的創(chuàng)設,每個學生都樂于參與創(chuàng)作,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個人創(chuàng)作及表演才華的機會,十分有利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鍛煉與成長。
(二)在唱歌教學中悅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古今中外,音樂教學無一例外都是從歌唱入手,將學生引入音樂殿堂。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教學也應與時俱進,課堂上不能只是單一枯燥的唱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富于想象、增加勇氣,最終每個學生都投入到集體的創(chuàng)新之中。在音樂的參與創(chuàng)新活動中,學生的意志得到鍛煉,主體作用得以發(fā)揮,人格素質也得到全面提高。
(三)在器樂教學中悅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學生喜歡樂器,樂于參與體驗課堂活動,教學中靈活運用樂器,可以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特別是調動嗓音或聽覺條件不夠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對器樂感興趣以及樂感好的學生對音樂的不斷探索。
三、悅納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
音樂課堂洋溢著人文的光輝,課堂中首先是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用音樂內在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使他們始終處于一種定向的認知活躍狀態(tài),以積極的姿態(tài)攝取新知。其次是滿足學生“好動”、“好玩”的需求,課堂教學應盡可能生活化、體驗化、游戲化,在鮮活、生動的學習情境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滿足學生“好勝”、“成功”的心理需求,通過對學生學習的正面評價和積極引導,達到鼓舞士氣,使其繼續(xù)努力的效果,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最后是滿足學生“依戀”“被愛”的心理需求,唯有如此,課堂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得一種如坐春風、如沐春雨的感覺。
四、悅納音樂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
在重視課程的同時,也要重視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課本以外的資源是無限的。比如,西南少數民族歌曲教學,教材歌曲離學生的生活體驗較遠,如《金孔雀輕輕跳》(傣族)、《鈴鐺舞》(苗族)等,學生較難理解。因此,在進行這個單元教學時,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現代化工具尋找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為我們的學生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課堂,讓“悅納教學”在音樂課堂上泛起層層漣漪,載著那些跳動的音符飄進每一個孩子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