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
案例教學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院。1870年,法學院新任院長蘭德爾對法學院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首次提出案例教學法[1]。案例教學是“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現已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設計是“擬定計劃的過程[3]”。設計與科學研究不同,科學研究在于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而設計在于應用這些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科學研究側重分析,而設計側重“構造”和“應用”,因此經典案例對設計具有很大的借鑒性和指導性。正如德國教育學家W·克拉夫基指出的“讓學習者從選擇出來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動地獲得一般的、可作廣泛概括的知識、能力、態(tài)度;換言之,讓他們獲得本質的、結構性的、原則性的、典型的東西以及規(guī)律性、跨學科的關系等等。借助這種知識、能力、態(tài)度,就能理解并解決一些結構相同的或類似的單個現象和問題[4]?!?/p>
“風景園林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需統(tǒng)籌美學、工程、植物、生態(tài)等不同學科的知識,而初學者由于缺少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經驗,在進行設計時常常陷于對細節(jié)的斟酌,難以宏觀、全面地把握整體設計。而“風景園林設計”課程可以通過教學案例的“示例”作用,將前人的寶貴經驗和設計方法示范給學生,學生不僅能夠從中學習到專業(yè)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方式,更能夠學習到統(tǒng)籌不同專項設計的經驗,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設計能力。
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主要傳授知識體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容易產生學習枯燥、注意力分散的問題。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體,教學活動也不再是從教師到學生單向知識的輸送,而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強調學生自主性[5]學習的方式展開。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頻繁、雙向反饋,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從而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開展案例教學首先需選取合適的案例。教學案例的選取應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那些設計突出、獲得業(yè)界廣泛認可的典型案例,因為這些案例“能較好地體現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6]”,對設計中核心問題、核心矛盾的解決方法較為合理,具有普適性和啟發(fā)性。其次應注重選取身邊的優(yōu)秀案例,尤其是那些可進行現場觀摩的優(yōu)秀案例,身臨其境的學習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學效果較好。教學案例的選取還應注意新舊結合,傳統(tǒng)優(yōu)秀園林作品具有較高的造園智慧,其承載的造園思想、設計手法等不僅經典而且對當代設計同樣具有指導作用。案例選取還應體現風景園林的新思想、新技術、新材料和新風格,一些較新的代表作品也應將其介紹給學生。最后需控制好案例的使用數量,過多和太少都不適宜。
案例獲取有多種途徑,較為常用的有因特網、圖書出版物和論文數據庫3種。
1.利用因特網查找案例
利用因特網查找案例資料十分便捷,通過“搜索引擎+專業(yè)網站”的方式即可進行。例如通過谷歌(Google)、百度(Baidu)、必應(Bing)等搜索引擎進行關鍵詞搜索,在搜索結果中選取高價值鏈接篩選意向性案例,并了解這些案例的基本情況,再通過專業(yè)資訊類網站、專業(yè)組織網站或設計機構網站詳細收集案例資料,如LANDEZINE、谷德設計(gooood)、ASLA、SWA、WEST8等網站。
人們對都市生態(tài)認知上的不足和偏差是導致都市生態(tài)破壞行為的主要原因,對此,必須適當的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工作,利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的優(yōu)勢,通過廣播電視、雜志期刊、電腦手機等多種渠道對都市生態(tài)方面的知識和跋扈方法進行宣傳,使人們形成都市生態(tài)保護意識。同時,市政工程管理單位要從全局出發(fā)做好市政規(guī)劃,并對市政工程實施中的都市生態(tài)破壞行為進行嚴格監(jiān)督。
2.利用圖書出版物查找案例
圖書出版物是查找案例資料的重要途徑。如經典設計作品集、出版社發(fā)行的案例資料集等,這些圖書對案例的闡釋往往較為全面,圖文資料較為詳實,參考價值較大。此外,不少園林設計理論專著中也往往含有某些類型的案例資料。因此,任課教師應充分利用身邊的圖書資源獲取案例資料。
3.利用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查找案例
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也是獲取案例資料的途徑之一。目前各高校普遍購買了大量論文數據資源,師生均可通過學校圖書館登錄相關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在線查閱下載。在閱讀相關論文時,教師應特別關注文中的“參考文獻”,對其中有價值的參考文獻資料應進行更為深入的查閱,往往能找到更多的適合開展案例教學的資料。
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講授式,而案例教學則強調啟發(fā)式,注重學生的親自參與[2]。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課前案例快設+課上案例解析+課后案例深研”是較好的教學模式,見圖1。
圖1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案例教學的實施模式
課前案例快設就是以案例場地為題,給學生布置一次3~6小時的課前快速設計,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案例場地的條件、設計矛盾、設計策略、設計手法等內容。每個學生根據場地條件,自主分析、發(fā)現問題,運用已學的知識提出解決的辦法,并給出設計方案。之后再與設計優(yōu)秀方案進行對比,學生會發(fā)現自己之前思考的不足,如某些關鍵設計問題沒有考慮到、有些設計矛盾解決的不充分,或者功能設置不完善、交通組織不夠合理等。經過對比,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優(yōu)秀案例的優(yōu)點、設計的巧妙之處,而且能對精典案例留有深刻的印象。課前案例快設的時間不宜過長,通常提前一周較為合適。
課后案例深研就是督促學生在課下還要繼續(xù)學習其他相關案例,目的是要拓展學生的專業(yè)視野,并在某些設計問題上深入總結設計的要點和優(yōu)秀的設計方法。學生在課下查找2~3個與課堂解析類似的案例,并按照一定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這些案例,之后將全班同學查找的案例資料匯總至案例庫共享給所有同學。這樣每個學生課下至少可再學習掌握20多個案例,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專業(yè)視野。
1.介紹案例背景
開展案例教學首先應全面講解案例的背景,學生只有充分了解了案例的背景,才能準確理解案例設計的初衷、意圖和手法。案例背景分析應從設計場地的歷史變遷開始,教師應詳細介紹場地的狀況、用途、影響設計的歷史事件等,幫助學生理解場地的設計沿革。其次應講解案例的上位規(guī)劃、建設周期、獲獎情況、業(yè)主和設計團隊等內容。
2.分析案例場地狀況
教師在解析案例前應先向學生分析場地及周邊的環(huán)境狀況,如場地的區(qū)位、周邊的用地狀況、交通體系、綠地系統(tǒng)、豎向關系、自然要素及景觀資源、限制性因素等內容,這些直接因素決定了設計方案的整體定位、設計目標、交通體系、空間布局等,是教師應重點闡釋的內容。此外,場地內部的豎向變化、植被狀況、土壤情況、現存地物及水體等內容也應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最后總結歸納出場地的特點、設計的核心矛盾、需解決的主要問題等。
3.闡釋案例整體布局
案例的講解應按照“整體到局部、總體到專項”的順序開展。首先應闡釋設計概念并解讀設計目標,其次應針對設計的核心矛盾、主要問題,分析案例中采取了哪些設計策略,并說明其優(yōu)缺點。如“清華勝因院景觀改造”項目中場地存在著積水、內澇問題,因此項目設計采取了“LID技術”,這類技術不僅能解決場地內澇的問題,而且是一種低干擾、節(jié)約性、生態(tài)化的技術方法,值得推廣。面對同樣的設計問題,教師也可結合類似案例或其他解決策略作橫向的對比,分析不同措施的適用情況,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為系統(tǒng)化。
在明確了設計概念和設計策略后,教師應向學生講解案例設計的總體布局,著重分析設計方案的景觀結構和功能布局,如景觀主題、景觀分區(qū)、空間結構、核心景觀節(jié)點、景觀軸線、視線組織、功能分區(qū)、主要功能建筑及設施等內容。
4.講解案例的專項設計及設計細節(jié)
案例的專項設計應分類講解豎向設計、交通及核心場地、景觀小品及設施設計、種植設計等內容。講解豎向設計時,應側重分析全園空間結構的塑造方式、豎向改造的整體思路、主要豎向控制點設定的依據、等高線設計、等深線設計、全園排水與豎向設計的關系等。交通和場地分析應說明出入口與外部交通的銜接關系、交通流線、道路等級、核心場地設計、碼頭及停車場設計等。景觀小品及設施設計需講解設施類型、數量、位置、服務半徑、景觀小品等內容。而種植設計則主要說明植物景觀設計的主題、植物品種、特色植物的類型、種植分區(qū)、季相規(guī)劃等內容。此外,不少案例項目為解決一些特殊的設計問題,需進行相應的專項設計,如海綿系統(tǒng)設計、生態(tài)設計、防災避險設計、特色照明設計等,這些專項設計也是應詳細闡釋的。在專項設計講解之后,方案中較好的設計細節(jié)也應重點講解一下,如新材料、新工藝、新做法等。
5.對案例分析進行歸納及引申
在案例講解的最后部分,教師應對案例的設計矛盾、設計策略、結構布局、設計手法、設計特色、使用狀況、優(yōu)缺點等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對案例的設計思想、意義、影響力做一定的概括總結?!帮L景園林設計”課程案例教學結構見圖2。
傳統(tǒng)教學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學生的角色主要是聽講者和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基本處于被動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所扮演的則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角色”[2]。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圖2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案例教學框架結構
在案例教學中應加強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針對案例的設計矛盾、設計手法、設計優(yōu)缺點、學習心得等內容開展討論。小組內先開展探討,達成共識后再進行組間的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也可將案例分拆出一些專題,指定不同的學生提前查閱資料,之后在課上講解相關專項知識,由教師進行點評和補充。同時教師在課前、課后還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如通過教學微信群、案例教學平臺等媒介,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及時給予指導,對錯誤的學習方法及時糾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激發(fā)學生進行案例學習的熱情。
搭建案例教學平臺,構建案例數據庫,是案例教學規(guī)范化、高效化的必要條件。教學平臺的搭建有多種技術方式,既可以依托現有教學在線平臺增設案例教學模塊,也可另建平臺及數據庫。筆者承擔了“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教學平臺和案例教學數據庫的建設和維護工作。通過近一年的建設和試用,FTP服務器作為高?!帮L景園林設計”課程的教學平臺是一種較好的技術路徑,其技術成本低廉、使用便捷、運轉穩(wěn)定,而且技術含量低、管理方便,普通教師即可擔任維護運營工作。目前師生訪問量達到6 162人次,上傳及下載文件總量達到2 361.74GB(含課程作業(yè)等文件),隨著平臺功能模塊的豐富、優(yōu)化及資料的充實,數字教學平臺未來將在課程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案例教學平臺應包括4個模塊,教師個人模塊、師生交流模塊、案例總庫模塊和臨時文件模塊。其中教師個人模塊作為個人專用空間,設置個人登錄密碼,可用于儲存?zhèn)€人教學資料,其他教師和學生無法登錄。師生交流模塊主要用于案例資料共享、問題交流等,教師及學生都可自由訪問、上傳、下載文件,師生都有完全的網絡權限。上述2個模塊應以教師個人為單位分別設置(可以教師名稱命名),分別用于個人使用和教學班級使用。案例總庫模塊收集了大量案例資料,每年補充更新,此模塊可按綠地類型分類,以方便查找。案例總庫模塊中可為教師設置瀏覽、下載、上傳的權限,但沒有刪除權限,學生有瀏覽和下載權限,管理員擁有全部權限,以防止資料丟失和誤刪。臨時文件模塊作為學生使用的模塊,用于學生個人使用或分組討論使用,但是限制每人或每組使用的空間和時限,以保證服務器的正常高效運行?!帮L景園林設計”課程案例教學數字平臺及案例庫的架構見圖3。
圖3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案例教學數字平臺及案例庫的架構
通過案例教學,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較大提升,主動性顯著增強。教學中師生互動頻繁,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學習案例的方式也由以前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硬殚唽W習,同時通過系統(tǒng)的案例學習,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尤其體現在設計細節(jié)、技術體系和工程實施方面。
案例教學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系統(tǒng)研習大量優(yōu)秀案例,通過對園林實例的消化吸收,逐步積累了空間尺度、工程實施方法、技術措施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使學生的課程設計內容更加務實,設計方案可實施性顯著增強,提升了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
受到優(yōu)秀案例中整體設計思維的影響,學生開始意識到整體設計的重要性,并在自己進行方案設計時,開始嘗試多角度思考設計問題,從總體角度決策設計方向,統(tǒng)一組織各類造園要素的布局,協(xié)調推進各專項設計,使整體意識貫穿在整個設計中。
[1] 李謐.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7.
[2] 張家軍,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51-53.
[3] 苗育秀.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第6卷)[M].中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8:89.
[4] 吳德勤.教學方法的革命——案例教學[C/OL].(2009-03-17)[2017-11-25].http://jwc.shu.edu.cn:8080/jwc/mingshi/wudeqin3.htm.
[5] 王淑芳.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之友(B版),2008(1):123-124.
[6] 張勤,張海麗,張綠水.案例教學在“園林規(guī)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3(7):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