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樹濤 甘智濤 黃麗霜 黃玉琪
[摘要]目的 觀察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SI患者,根據(jù)在溶栓時間窗內是否溶栓,分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5),分別予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常規(guī)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NIHSS評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6%,顯著高于對照組(77.8%)(χ2=4.7533,P=0.0292)。觀察組溶栓2 h、24 h、14 d、3個月的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為4.3%,低于對照組的22.2%(χ2=6.5429,P<0.05)。結論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可有效減緩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減少不良事件,改善預后,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關鍵詞]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2(a)-006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May 2017 were col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7)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5)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were thrombolyzed in the thrombolytic time window.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and routine treatment was given respectively.The curative effect,NIHSS scor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8%) (χ2=4.7533,P=0.0292).The scores of 2 h,24 h,14 d and 3 months of thromboly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2.2% ) (χ2=6.5429,P<0.05).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reatment of Alteplas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prognosis.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Intravenous thrombolysis;Acute ischemic stroke;Clinical effect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其中最常見的類型就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SI),該病的病死率極高,即便存活的患者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因此臨床治療應將重點放在改善功能障礙、提升生活能力方面[1]。阿替普酶是當前臨床治療ASI的一種常用藥物。本文探討ASI患者在早期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ASI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5)。觀察組男女比例30∶17;年齡為38~74歲,平均(56.05±17.62)歲;發(fā)病時間為1~6 h,平均(3.52±2.62)h。對照組男女比例26∶19;年齡為40~70歲,平均(55.06±15.82)歲;發(fā)病時間為2~6 h,平均(4.06±2.07)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MRI、CT均已確診為ASI;②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③研究前,患者、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年齡≤80周歲。
1.3 排除標準
①肝、腎、心、肺等臟器合并重大疾病者;②臨床資料不齊全的;③合并腫瘤、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者;④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⑥肝腎功能不全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予以患者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以及降低顱內壓等對癥治療。
1.4.2 觀察組 常規(guī)治療同對照組。予以0.9 mg/kg的阿替普酶(國藥準字S20110052;生產企業(yè):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規(guī)格:50 mg),劑量最大為90mg,首次劑量的10%要混勻在注射器中,靜脈推注,速度宜緩慢,持續(xù)時間>1 min,其余的90%用輸液泵進行靜脈泵注,時間>1 h[2-3]。溶栓24~36 h進行頭顱CT復查。
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5.1 治療效果 采用NDS評分評定治療效果。顯效為46% 1.5.2 NIHSS評分 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定患者溶栓2 h、24 h、14 d、3個月的NIHSS評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6]。 1.5.3 不良事件 下肢靜脈血栓、呼吸循環(huán)障礙、肌肉萎縮發(fā)生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不同時間NIHSS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溶栓2 h、24 h、14 d、3個月的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ASI是造成腦卒中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腦卒中約80%,治療方法主要是預防并發(fā)癥、保護腦神經(jīng)、血流灌注、血管再通以及改善微循環(huán)等[7]。其中溶栓治療是血管再通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是當前臨床常用的一種溶栓藥物,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操作中,溶栓治療在時間方面的限制性很大,一部分患者基本錯過了溶栓治療的最佳時機,即便是部分院外患者在達到醫(yī)院后,在ICU以及急診停留的時間較長,不能及時進行溶栓治療[8-9]。其次對于輕度的ASI患者,臨床醫(yī)師一般不予以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因為該藥物半衰期較短,基本為3~6 min,具有再通血管效果,但是必須持續(xù)給藥,藥物來源有一定的限制,費用昂貴,所以在臨床中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0-11]。 阿替普酶屬于是當前唯一一個經(jīng)過臨床支持、批準的溶栓藥物,是一種糖蛋白,是由血管內皮細胞生成,與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合成具有一定的選擇性,與纖維溶酶以及復合物具有一定的親和力,溶解血栓的作用顯著,特異性較強,全身作用不顯著[12-13]。阿替普酶可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ASI患者的治療時間,明顯改善其預后,避免了神經(jīng)功能過度受損,減少了由于缺血而導致的腦組織壞死,促進動脈血管再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溶栓2 h、24 h、14 d、3個月的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遠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ASI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阿替普酶對纖溶酶原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局部溶栓作用顯著,很好地避免了纖維蛋白的溶解,全身的纖溶作用不顯著,對機體整個凝血系統(tǒng)的影響較小,出血發(fā)生率很低,安全性與可行性更高[16]。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予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可有效減緩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廣大患者信賴并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漢,藍菊松.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對比[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27):70-72,75. [2]藍志龍.不同劑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12-13,16. [3]趙晶,趙輝,孔文基,等.阿替普酶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35):4962-4965. [4]王自然,鄭梅,趙廣建,等.阿替普酶注射劑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5):391-394. [5]謝江波,張婷婷,劉濤.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7,32(3):398-402. [6]梁志蘭,王建華.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致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46-47. [7]潘成德,唐明山,鄒耀兵,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7,28(8):1245-1247. [8]孫原,石秋艷,李冬梅,等.替羅非班橋接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療效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20(4):391-395. [9]王金珍.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護理體會[J].海峽藥學,2017,29(5):177-178. [10]曲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阿替普酶靜脈與動脈溶栓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 4(22):4197-4198. [11]慕燕萍,蔣敏蘭,謝卓潤,等.阿替普酶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臨床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2):101-102. [12]趙文娟.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7):50-52. [13]黃霞.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時并發(fā)出血的觀察及護理[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5):65-66. [14]楊春超,李志文,梁余航,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7):108-110. [15]趙微.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時間的觀察[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6):745-746. [16]張生,張秋蓮,甄志剛,等.基層醫(yī)院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117例療效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11):118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