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云 ,羅明春 ,劉婉婷
(1.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旅游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 國家林業(yè)局森林旅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4)
現(xiàn)階段,我國共享單車發(fā)展的態(tài)勢良好,《國務院關于城市優(yōu)先發(fā)展公共交通指導意見》提出,把公共交通的發(fā)展擺在城市交通發(fā)展的第一位置,把握方便群眾、綜合銜接、綠色發(fā)展、因地制宜的科學發(fā)展原則。國內市場上主要有摩拜單車、ofo共享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和政府公共自行車,其中摩拜單車2017年2月末用戶達到769.3萬人,在整體出行用車行業(yè)中滲透率達13.9%,其APP日使用時長為1095.5萬分鐘,排名第一,同期,ofo單車用戶規(guī)模369.1萬人,滲透率為6.7%,其APP日使用時長為781.7萬分鐘,排名第二。李敏蓮[1]對共享單車市場進行了調研、匯總與分析,以ofo、摩拜為例,運用NPV,IRR模型對其進行了盈利能力分析,對政府和企業(yè)都提出相應期待。柏智勇等[2]曾對長沙城市公園綠地游憩行為特征進行過調查與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步行和騎行方式到達公園的人數(shù)占總研究人數(shù)的比例較大。黃蕾等[3]對低碳旅游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過相關研究。這些可以說明,共享單車的發(fā)展,將逐漸成為一種休閑游憩的新型低碳出行方式,余勇[4]等學者根據(jù)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自行車騎行者的行為大部分以涉入為主,騎行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生理效益有明顯提高。
在騎行游覽方面,閆杰[5]對近代我國自行車騎行特征進行了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對自行車騎行與騎行的關系進行了梳理。周彬[6]等以浙江寧波市的數(shù)據(jù)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并進一步分析人口特征的關系,為合理規(guī)劃城市休閑空間提供了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撐。何玲[7]以忻州市自行車參與者為調查對象對其自行車休閑參與行為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者中男性居多,年齡主要分布在21~25歲之間,個體商戶和企事業(yè)人員參與度高,并且其中的學生群體不容忽視。韓付麗[8]對長沙市民日常交通工具的選擇、自行車的擁有率、騎行次數(shù)、騎行目的以及長沙市民對騎行游玩的態(tài)度和對騎行的優(yōu)點態(tài)度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研究針對不同類型的人群對自行車休閑的需求特征做出分析,提出了提倡騎行休閑、完善硬件設施、推行公共租賃、保障有效治安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共享單車作為城市森林公園的外部交通工具也才剛剛起步,因此,本文欲探討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前往植物園的外部交通工具的影響因素,可為城市森林公園等相關旅游企業(yè)進行區(qū)域旅游交通規(guī)劃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并豐富國內此領域研究的內容。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即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以下簡稱“植物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居長沙市雨花區(qū)洞井鎮(zhèn),全園占地面積140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0%,是市民和游客親近自然、休閑旅游的良好場所。周邊交通便利,有7、16、17、23、102、120、123、140、141、147、152、209、210、221、230、502、702 等十七路公交到達植物園西門,16、370、602、938等四路公交到達植物園北門;長株潭城際鐵路直達湘府路站到植物園北門口;西門和北門有停車場可供私家車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
1. 共享單車數(shù)量監(jiān)測設計
為了研究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影響因素,筆者進行了共享單車數(shù)量監(jiān)測。監(jiān)測地點為湖南省植物園北門售票處、停車場、北門公交站點附近;植物園西門售票處、停車場、植物園路緊靠西門門口的道路。時間為2017-03-25至2017-04-30,每日08:00—18:00進行逐小時監(jiān)測;監(jiān)測共享單車種類包括ofo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哈羅單車、優(yōu)拜單車、永安行單車和酷騎單車。
2.調查問卷設計
本文在問卷設計時,嚴格遵循問卷設計的合理性、一般性和邏輯性的原則,在游客自愿且不侵犯其任何隱私及權益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獲取目的信息。問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游客的性別、年齡、居住地、是否騎過單車、共享單車,是否到過植物園等;第二部分是問卷的核心部分,調查影響使用共享單車作為前往湖南省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影響因素,選項由“影響很大”、“影響較大”、“影響一般”到“影響很小”、“沒影響”,分值為5到1分,要求被調查者給每個指標打分,所獲得分數(shù)越高,表示受該影響因素的程度越高。
在問卷設計中,筆者總共確定了以下27項可能影響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因素:性別(f1)、年齡(f2)、居住地(f3)、是否會騎單車(f4)、是否騎過共享單車(f5)、在長沙騎共享單車的滿意度(f6)、是否到過植物園(f7)、是否騎車到過植物園(f8)、是否騎共享單車往返過植物園(f9)、當天身體狀況(f10)、騎行是否需要同伴(f11)、騎行時間段選擇(12)、騎共享單車可接受的時間(f13)、使用共享單車往返植物園的滿意度(f14)、當天天氣狀況(f15)、需要騎行的單向距離(f16)、騎行中的路況(f17)、騎行中道路擁堵狀況(f18)、出發(fā)地共享單車數(shù)量(f19)、植物園門外共享單車數(shù)量(f20)、植物園門外停放單車的方便性(f21)、共享單車軟件使用的便捷性(f22)、共享單車定位的準確性(f23)、共享單車使用的復雜性(f24)、共享單車使用的舒適性(f25)、共享單車押金的合理性(f26)、共享單車租金的合理性(f27)。
1. 共享單車數(shù)量監(jiān)測過程
在各種共享單車軟件上確定其監(jiān)測范圍,利用軟件的定位系統(tǒng),每小時查找監(jiān)測位置,記錄共享單車數(shù)量,以此確定每小時騎共享單車到植物園的游客數(shù)量。值得說明的是,在監(jiān)測過程中,也會存在少許偏差,ofo單車軟件在2017-04-10前由于其軟件沒有定位系統(tǒng),無法對該車輛進行監(jiān)測,會導致整體數(shù)據(jù)不完整,另外,也會存在個別種類(哈羅,2017-04-30始)單車成批投放在監(jiān)測位置,無法完全準確識別目標游客的共享單車數(shù)量。
2. 問卷調查過程
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在2017-04-27至2017-04-29(包括2天工作日、1天五一節(jié)假日)期間,在植物園北門和西門門口及園內游客量較為集中的地方,隨機對到訪游客進行了現(xiàn)場調查,我們盡量對不同的年齡層進行調查,以期獲取更為有效的信息。共發(fā)放200份問卷,其中網上問卷113份,植物園現(xiàn)場紙質問卷87份,共回收有效問卷188份,有效回收率為94%。
1. 共享單車停車場地基本情況
植物園西門和北門分別建有規(guī)模成熟的停車場,除機動車位外,非機動停車位充足,可以滿足共享單車的規(guī)范停放,本文監(jiān)測共享單車數(shù)量的范圍為西門停車場、北門停車場以及北門公交站點。
2. 共享單車數(shù)量基本情況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騎共享單車到過或離開過植物園的概率為12.5%。而通過共享單車軟件監(jiān)測得出平均每天到植物園的共享單車為156車次。由此可見,目前把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旅游外部交通工具還非常少。
3. 問卷基本情況
問卷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運用一樣的手段對相同對象反復測量時匯總到目標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本文采用α信度系數(shù)法,適用于滿意度、影響程度的信度分析,在問卷信度分析中,選取17項因素進行信度分析:f6、f10、f11、f14、f15、f16、f17、f18、f19、f20、f21、f22、f23、f24、f25、f26、f27。
對188份有效問卷進行研究,檢驗其內在一致性程度,如表1。
表 1 可靠性統(tǒng)計量
結果顯示,該α信度系數(shù)值為0.883。一般認為值至少需在Cronbach’sα0.7以上可得出有一致性,因此在本研究中,說明量表是一致性的,信度可靠。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是測量工具或方法能夠準確計算得到所需測量的指標的程度。結果與要其要測量的數(shù)據(jù)越接近,效度越高;相反,效度越低。同樣選取以上17項因素進行效度分析,運算結果整理如表2。
表 2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結果顯示,問卷中17項關于滿意度、影響程度的因素總量表的系數(shù)為0.879。一般研究認為Kaiser-Meyer-Olkin 度量值在0.7以上算具有有效性,說明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影響因素。
1. 被調查游客人口學特征分析
表3反映了被調查游客的基本情況,此部分按順序選取性別(f1)、年齡(f2)、居住地(f3),這3個因素來分析。分析得出,男女比例大體相似,男性比例42%,女性為58%。游客以18-25歲群體為主,比較適應騎共享單車的主要人群特征。游客常住地主要集中在天心區(qū)、雨花區(qū)、岳麓區(qū),其中植物園位于雨花區(qū),距天心區(qū)較近,岳麓區(qū)為高校聚集區(qū),因此來自三個區(qū)域的游客數(shù)量較多,而數(shù)據(jù)還顯示,其他地區(qū)所占比例也頗多,為14.4%,在植物園實際調查中發(fā)現(xiàn),來往該城市森林公園的人群不止長沙本地游客,湖南省內其他城市、湖南省外其他地區(qū)如商務游客、探親訪友游客依舊會選擇來植物園觀光游覽。
表 3 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
2. 內在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可情況
(1)個人需求因素分析
筆者選擇2個個人需求內在影響因素:當天身體狀況(f10)、騎行是否需要同伴(f11)來進行分析。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的方法,測量被調查這對2項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可情況,其中1-5分別代表“沒影響”、“影響很小”、“影響一般”、“影響較大”、“影響很大”。平均值可以反映受訪者對各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可度(研究表明,平均值高于3.5分,說明是贊成態(tài)度;平均值在2.5至3.5之間,說明是基本中立;平均值低于2.5分,說明是反對態(tài)度);標準差可以反映出受訪者對于各因素態(tài)度的離散程度。
對騎共享單車到植物園的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進行計算,得到不同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標準差,進一步獲取對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影響因素重要程度,按照均值降序排列(見表4)。得出結果:f11均值3.05、標準差1.240;f10均值3.01、標準差1.215,說明受訪者認為上述內在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居中,或者不能明確在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旅游交通方式時,上述因素是否會對游客的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表 4 個人需求因素分析
(2)騎行頻率分析
將問卷中關于騎行頻率的數(shù)據(jù)輸入SPSS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得出下表。
表 5 騎行頻率特征分析
由表5所示,在被調查者頻率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中,各頻率的平均值降序排列結果如下:騎單車頻率(2.95)、騎共享單車頻率(2.40)、到植物園的頻率(2.22)、騎車到植物園的頻率(1.27)、騎共享單車到植物園的頻率(1.15)。
其中騎共享單車的頻率、到植物園的頻率、騎車到植物園的頻率以及騎共享單車到植物園的頻率的均值均小于2.5。說明長沙市民并不常使用單車或共享單車前往植物園游憩,使用共享單車的市場仍有上升空間,市場發(fā)展?jié)摿€很大。將共享單車作為外部交通工具前往植物園游憩的人數(shù)還非常少,還有非常大的上升和發(fā)展空間。
(3)騎行滿意度分析
在問卷中設計了兩個關于滿意度的問題,分別是對共享單車的滿意度、共享單車作為外部交通工具前往植物園的滿意度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表 6 騎行滿意度分析
由表6所示,對騎行的滿意度和騎行來往植物園的滿意度相差不大,分別為3.35、3.28,這說明,游客的滿意度相對更偏向于滿意。
以上說明,目前把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旅游外部交通方式還非常少,但已有體驗者對其整體滿意度較高,仍有發(fā)展前景。
3. 不同人口統(tǒng)計特征的游客與因素影響程度的差異性和相關性分析
利用Spearman相關分析和交叉列表分析(Cross List Analysis)來研究不同人口統(tǒng)計特征的被調查者受到因素影響的程度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相關性。
(1)差異性分析
表 7 游客受到因素影響的程度的差異性分析
由表7看出,性別與身體狀況(f10)、道路擁堵狀況(f18)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這兩個因素會對選擇騎共享單車前往植物園的不同性別的游客有不一樣的影響程度。
年齡與當天身體狀況(f10)、需要騎行的單向距離(f16)、騎行中的路況(f17)、出發(fā)地共享單車數(shù)量(f19)、植物園門外共享單車數(shù)量(f20)、植物園門外停放單車的方便性(f21)、共享單車軟件使用的便捷性(f22)、共享單車定位的準確性(f23)、共享單車使用的復雜性(f24)、共享單車使用的舒適性(f25)、共享單車押金的合理性(f26)、共享單車租金的合理性(f27)都具有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年齡層次的游客對絕大部分影響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因素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些影響因素會對選擇騎共享單車前往植物園的不同年齡層次的游客帶來差別較大的影響程度。
常住地與身體狀況(f10)、當天天氣狀況(f15)、共享單車押金的合理性(f26)和共享單車租金的合理性(f27)四個影響因素存在顯著性差異。
(2)相關性分析
表 8 游客受到因素影響的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性別與個人身體狀況(f10)、道路擁堵狀況(f18)成正相關,即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在騎共享單車前往植物園時,更看重身體狀況(f10)、道路擁堵狀況(f18)因素。
年齡與出發(fā)地共享單車數(shù)量(f19)、園外共享單車數(shù)量(f20)、園外停放共享單車方便度(f21)、共享單車使用的復雜性(f24)這四個因素成正相關,即年齡越大的游客在騎共享單車前往植物園時,更看重其共享單車使用的復雜性和其獲取的難易程度。
常住地與身體狀況(f10)、天氣狀況(f15)、與騎行道路狀況(f17)、出發(fā)地共享單車數(shù)量(f19)、共享單車定位的準確性(f23)、押金的合理性(f26)、租金的合理性(f27)成負相關,原因可能是居住在離植物園越近地區(qū)的游客,騎共享單車來往植物園的可能性越大,更容易關注到以上七項因素對他選擇旅游交通工具的影響。
1. 外在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可情況
此部分分析,選取的外在影響因素包括:f15-f27。
表 9 描述統(tǒng)計量
各影響因素的平均值降序排列結果如下:f15均值3.74、標準差1.171(受訪者認為當天天氣狀況會對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f23均值 3.38、 標 準 差 1.124;f25均 值 3.37、標準差1.137;f18均值3.23、標準差1.058;f22均值3.18、標準差1.093;f19均值3.10、標準差1.171;f20均值3.00、標準差1.156;f17均值3.00、標準差1.119;f 26均值2.98、標準差 1.204;f21均值 2.96、標準差 1.181;f16均值2.96、標準差1.149;f24均值2.82、標準差1.154;f27均值2.77、標準差1.192(受訪者認為上述因素的重要性中等,或者不能確定在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旅游交通方式時,上述因素是否會對自身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2. 天氣狀況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相關分析
筆者進行了為期37天(2017-03-25至2017-04-30)的中國地面氣象站逐小時觀測,其中有效監(jiān)測時間為33天,時間段選擇每日08:00—18:00,站臺選擇湖南長沙,監(jiān)測要素選擇10分鐘平均風速、降水量、相對濕度、溫度、10分鐘平均風向,計算時整合以上監(jiān)測要素,使用“氣候舒適度”進行統(tǒng)一分析。
將監(jiān)測有效信息輸入計算機,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10所示。
表 10 天氣狀況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相關關系?
在此研究中,氣候舒適度指數(shù)采用王松忠[9]提出的S = 0. 6× |t-24 | + 0. 07× |f-70 | +0.5×|v-2|公式進行計算,式中的S為綜合舒適度、t為氣溫( ℃) 、f為相對濕度( % ) 、v為風速(m/s)。指數(shù)(S)如下:≤4.55為非常舒適,賦值1;4.55-5.75為舒適,賦值2;5.75-6.95為較舒適,賦值3;6.95-7.95為較不舒適,賦值4;7.95-9為不舒適,賦值5;>9為極不舒適,賦值6。
由表10可知,天氣舒適度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shù)為﹣0.288,且完成了0.01顯著性水平的檢驗。表明天氣舒適度指數(shù)和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有顯著的線性負相關關系,即天氣舒適度指數(shù)越高,人體感覺越不舒適,游客越不容易選擇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的外部交通工具。
3. 時間段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相關分析
2017-03-25至2017-04-30共37天,筆者把監(jiān)測的時間分成三段:節(jié)假日、周末、工作日(包括學生當天沒課的時間),現(xiàn)將不同時間段對應植物園外共享單車數(shù)量,分析不同時間段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相關性。結果如表11所示。
表 11 時間段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相關關系?
由表11可知,不同時間段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shù)為0.615,且通過了0.1顯著性水平的檢驗。說明不同時間段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有顯著的線性正相關關系,即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的外部交通工具,會顯著考慮到時間的因素。
4. 不同時間段對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差異性分析
在此研究中,不同時間段分為三檔,現(xiàn)研究不同時間段對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差異性,使用One-way ANOVA(單變量-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12所示。
表 12 不同時間段與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交通工具的多重比較?
由表12可知,均值差的顯著性水平≤0.05說明具有顯著性差異,均值差的數(shù)據(jù)后面帶“*”號的則意味著共享單車的數(shù)量有顯著差異,沒有帶“*”號的表示沒有顯著差異??梢钥闯觯ぷ魅蘸凸?jié)假日、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游客停放在植物園門口的共享單車數(shù)量存在顯著差異,而工作日和雙休日之間植物園門口單車數(shù)量并沒有什么顯著差異。
本文共選取27個因素,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共享單車作為城市森林公園外部交通工具給人們帶來的不同影響,結合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提出如下結論:
第一,在騎行內在影響因素方面,游客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的外部交通工具,共會受到12個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性別、年齡、常住地、當天身體狀況、是否需要同伴這五方面因素。其中,不同性別、年齡、常住地的游客,在使用共享單車作為城市公園外部交通工具時,都會受到身體狀況這一因素的影響;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看重身體狀況因素、道路擁堵狀況因素;年齡越大的游客越看重共享單車使用的復雜性和獲取它的難易程度。
第二,在騎行外在影響因素方面,包括騎行大環(huán)境和共享單車方面因素的影響因素,共15個因素。騎行大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天氣狀況、騎行時間段、騎共享單車可接受的時間、需要騎行的單向距離、騎行中的路況、騎行中道路擁堵狀況;單車方面的影響因素:出發(fā)地共享單車數(shù)量、植物園門外共享單車數(shù)量、植物園門外停放單車的方便性、共享單車軟件使用的便捷性、共享單車定位的準確性、共享單車使用的復雜性、共享單車使用的舒適性、共享單車押金的合理性、共享單車租金的合理性。
受訪者認為共享單車方面的因素影響重要性中等,或者不能確定在選擇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外部旅游交通方式時,上述因素是否會對自身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但是,受訪者認為騎行大環(huán)境如當天天氣狀況,會對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即天氣舒適度指數(shù)越高,人體感覺越不舒適,游客越不容易使用共享單車作為植物園的外部交通工具。此外,在時間因素方面,工作日和雙休日這兩個時間段對游客的影響不大,原因可能在于騎共享單車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群體,工作日同樣有閑暇時間,但工作日和節(jié)假日的影響差異明顯,反映出游客在選擇共享單車作為城市公園外部交通工具時,可能會考慮出行高峰期的影響因素。
上述研究結果充分反映了共享單車作為城市森林公園一種新型外部交通工具的需求特征,希望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旅游交通,為城市森林公園等相關旅游企業(yè)進行區(qū)域旅游交通規(guī)劃提供一定的參考,為居民休閑、城市游憩帶來新的發(fā)展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敏蓮.共享單車市場調研與分析[J]. 財經界(學術版),2017(5):121-123.
[2]易 浪,柏智勇.長沙城市公園綠地游憩行為特征調查與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10(2):70-73, 77.
[3]黃 蕾,李 莉,林 澍.低碳旅游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1):84-87.
[4]余 勇,田金霞.騎乘者休閑涉入、休閑效益與幸福感結構關系研究.[J].旅游學刊, 2013,28(2):67-76.
[5]閆 杰,彭國強.近代我國自行車騎行特征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1):184-187.
[6]周 彬,張 迪,雷鳳瑤,等. 城市居民徒步休閑動機研究——基于浙江寧波市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J].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30(1):104-111.
[7]何 玲.大眾自行車休閑運動參與行為研究[J].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1(2):77-79.
[8]韓付麗.長沙市民自行車休閑需求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2.
[9]王松忠,陳小英,張家算,等. 閩東北旅游氣候資源評估與利用[J]. 浙江氣象,2011,32(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