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麗
(遼寧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詩詞貴在立意。宋代劉貢甫在《中山詩話》中說:“詩應以意為主,文詞次之,或意深義高,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币馐窃娀辏庵呦?,亦決定了詩的品格。正如魏文帝云:“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為衛(wèi)?!瘪T大中的古體詩,如他的畫一樣,既有熱烈奔放、慷慨悲壯的豪邁風格,也有深邃沉郁的對世事人生的洞達觀見,意境高遠,氣魄不俗,文人的意氣和風骨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宋代的李公煥曾評價陶淵明的《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贊此詩乃“脫盡古今之俗氣?!痹谛鷩痰漠斚?,讀馮大中的詩,有“一股清流”之感,既有對世俗的叛逆,對功名的淡然,同有陶詩之風,又寄意林泉山水,潑墨蘭竹山君,顯示出詩情畫意的別樣天地。
詩的最重要的屬性就是抒發(fā)情志,西漢劉歆認為“詩以言情”(《七略》),班固也認為詩歌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漢書·藝文志》)。后來“詩言志”與“詩緣情”成為詩歌的重要理論,情和志雖然各有側重,歸根結底都是個體內在情感和訴求的抒發(fā)。表情達意,抒發(fā)情感,又有其個性,在不同的詩歌中,都可以窺見詩人在情感表達上的特征。馮大中的古體詩可以說具有鮮明、熱烈、沉郁的情感特征,往往直抒胸臆,不隱晦,不偽飾。文如其人,情感表達的坦率和赤誠構成了馮大中詩情的重要特征。馮大中詩詞中包含著真摯的情感,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親情、友情和世情。
親情,是人之天然情感。在馮大中的古體詩中,令人動容的是寫給女兒的悼亡詩《追思女兒八首》。“放筆山泉狂寫蘭,愁云慘霧浸心田。想兒夜夜多驚夢,刻骨摧肝淚不干?!薄伴芮芭f壘歸陳燕,小女何時回故家!”對授業(yè)恩師的懷念情深義重,如《水調歌頭.懷念笑如老師》:“回望丹青路,漂母飯韓恩。”寫給母親的詩,如《思母早逝》:“娘親遠逝已多年,夢泣依稀慈愛顏,禪心將載浮生去,畫筆一支伴世寰?!薄钝緞凇罚骸皶院L雪凍家門,夜夜臨池呵手溫。常練月明摩竹影,輕研墨細潤山君。親娘燈下縫衣苦,老父堂前教誨勤。圖報終虧皆遠逝,劬勞育養(yǎng)總縈心?!痹娭斜磉_了對父母養(yǎng)育教誨之恩的難忘之情,經(jīng)過了艱苦的歲月,苦盡甘來,可是子欲孝時親不在,字字滴淚,句句含情。
友情,是人際交往中被升華的情感,在詩人的生活中,離不開志趣相投的友人之間的相互扶持和惺惺相惜。在馮大中的詩作中,與友人的唱酬應和內容成為一個重要的題材,并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這些唱酬應和的詩作中,既可以看到詩人與朋友之間友情的深厚,也可以看出其旨趣的相近相投,彼此之間的相惜與欣賞?!逗商了氖住放c《王向峰回贈大中荷塘詩四首》中,兩位老友酬唱對詠,切磋詩藝,相映成趣?!顿R雨桂及諸友作〈新富春山居圖〉》《研讀李仲元先生吟稿有感所得》等詩中流露的也是同道友人之間的相知相惜,對其才藝的高度肯定。還有若干贈友人的詩句,娓娓道來,句式樸素,讀來平易親切,但是卻情真意切。
世情,是對世俗的超越,對世情的洞達,對人生的感悟,淡泊以明志,流露出隱逸之情懷。對待功名自比五柳以明志,如《蒼松》所云:“蒼松野徑上天臺,古剎晨鐘破霧開。祈愿檀香香透骨,托情明月月移來。填詞尊羨蘇辛體,命筆詩從李杜才。淡漠功名學五柳,心澄正道不徘徊?!薄对L九華山有感贈友人》:“我是紅塵客,五十悟禪林。蕓蕓追逐夢,醒覺有何人?”《六根》:“九華山上拜高僧,未凈六根怎覺成。暮鼓晨鐘驚夢醒,紅塵始信轉頭空?!薄扼P歌》:“十載關東事不凡,依依別卻故家園。好因詞賦抒心性,每以詩書正儒冠。壯志幾番催白發(fā),履程未計有波瀾。五湖煙水今歸去,舊雨新知把酒歡?!边@份淡泊和清醒,非經(jīng)風雨歷練的人生,決計難以悟得。讀馮大中的此類詩,總能給人一種豁達高遠的人生意境,使人對世事有了更深一層的參悟。
馮大中的詩既有對世事的洞達與參悟,也有文人性情的本真流露,顯得如此真率坦誠?!吨毖源鹩讶恕芬辉娭杏羞@樣的詩句:“常欲從今深城府,人前處事學精明。山環(huán)水繞由他去,路曲橋直任我行?!薄额}八大山人〈瓜鼠圖〉》:“獨行影浩遠,特立鑄高華?!北M顯文人的風骨與率直的個性。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情感的表達技巧有很多方式,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情(感)和意(象)、景(物)之間往往是互為一體,不可分割,共同營造了詩歌的整體氣象。就三者之間的關系而言,在具體的應用上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感物興情”,一種是“假象見意”?!案形锱d情”和即由外物感發(fā)經(jīng)情意感興而生成詩歌意象,大致概括為“物→情→象”;“假象見意”即由內心積淀的志意、意理或意向,通過尋找或構建其情意心理的物質載體( 包括符號載體) ,以轉化為可供把捉的詩歌意象。大致可以概括為“意→物→象”。馮大中在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非常注重情景的融合,在情景的交融中,表達心中之意??v觀他的山水景物詩,多數(shù)是“意在筆先”,或者說多數(shù)是屬于“假象見意”一類的。如《夏日感懷偶成》:“向晚雨初晴,驅車唱大風。心隨綠浪遠,懷敞赤霞迎。最狂筆和墨,難舍癡與情。閑來邀好友,縱酒啜香茗。”晴雨、大風、綠浪、赤霞、筆墨、香茗等符號無不和作者豪邁奔放的情懷緊密相連,眼前之景染上了心中之意,或者說帶著心中之意選擇了眼前之景,構成了一種情景交融的審美體驗。在用詞上,講究畫面感,詞語色彩熱烈奔放,仿佛狂野大風,帶著北方的慷慨遒勁,一幅蒼勁有力的筆墨巨作仿佛躍然至上,詩人自由不羈的性情,沉浸于筆墨之間的癡迷令人受到感染。《雨后關門山》《夏日游山有感》《山林詠》《雪過》等詩皆體現(xiàn)了這種“假象見意”的風格。
自古詩畫同源,王向峰先生在為《大中詩鈔》所做的序中提到:“我們上述所論之詩、書、畫在審美規(guī)律上的一致性,在體式意蘊上的想通性,并認定詩性是書與畫的‘心源’?!瘪T大中作為著名畫家,他的詩與畫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形成了詩畫一體,互文同構的詩風。在《庚寅秋日登青云峰、關門山感懷》中,詩人自述:“文采一腔詩亦畫,風華百歲慨當慷?!笨梢哉f是對他詩歌中詩畫同源、詩畫一體的最好注解?!洞稛煛罚骸霸禄\炊煙淡,風輕夜露濃。移云迷樹影,溫火煮茶醲。新畫懸窗左,古琴彈碧空。桃源津問處,誰是知音從?”夜色初上,微風習習,裊裊炊煙從遠處升起,樹影婆娑,云影迷離,主人家溫火煮茶,古琴悠悠,似乎在述說知音難覓的寂寥,仿佛電影中的長鏡頭,由外而內,由遠及近,徐徐推進,呈現(xiàn)出一個清幽靜雅的唯美畫面,又像一幅清淡素雅的文人山水畫,有著空山雨后的靜穆與禪意。馮大中的詩也正因為有畫的美感,往往才更耐人咀嚼,如舌尖香茗,余味無窮。
除了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自然流露的畫意之外,題畫詩是馮大中古體詩中,最終體現(xiàn)詩畫合一的一類詩。如《題畫竹》:“亭亭直上翠瑯桿,水曲生姿傲歲寒。再看龍兒三百丈,靈根奇節(jié)嘯云天?!薄额}畫虎》:“凌空皓月靜云平,我寫山君神自凝。此意贈卿心念遠,不知誰愛夜泉聲。”詩中有畫,畫中有志?!额}畫荷花》:“碧竹寫罷又荷花,勁節(jié)凌云傲歲華。蓮葉接天清溢遠,寒塘曉霧看驚鴨。”《題畫詩》:“心齋清靜墨如云,筆底磅礴氣壯渾。歲暮畫成天欲雪,得成漱玉共迎春。”詩作為畫的注解,作為對畫的解讀,不僅再現(xiàn)了畫中景致,也表露了畫外之意,從另一方面來說,在詩心的激蕩下,才成就了畫中丹青。
馮大中的詩,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畫家的詩性情懷,也看到了一位詩人桀驁的文人風骨和詩“情”畫“意”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