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時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計算機操作技能是衡量學生文化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普遍存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尤其對計算機課程漸漸產生厭學的思想,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緊迫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 計算機課程 JAVA程序設計 實踐教學 模塊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165-03
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為了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教學方法上必須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以及計算機操作技能,計算機操作技能是衡量學生文化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學生,以為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就是打游戲的課程,所以開始興趣較大,但到最后真正涉及到計算機專業(yè)課程,尤其是上理論課時,學生學起來相當費力,盡管老師在很認真地講授課程,但是學生卻覺得老師講得不夠好,或者覺得講的內容沒用或用不上,加上專業(yè)知識內容枯草,久而久之,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沒興趣,當然學習效果也不好。那么如何改善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效果呢?
1 改進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要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自生的特點,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師的講授技巧,但有時不盡人意,我們對我們學校17級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中教學方法占70%,所以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改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改進呢?
1.1 掌握一定的導入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之后,自然會學得比較好。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教師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當師傅的角色,要善于引導學生,要從“教育者”身份轉到“引導者”身份角色上來,在課堂上不要一味的講、念PPT、“賣”知識,而是把學生帶到知識的殿堂,把學生引進門。具體方法如下。
1.1.1 聯(lián)系實際導入法
高職院校的學生,從生源來說,計算機專業(yè)知識薄弱而不系統(tǒng),開始學習時較困難,特別是對計算機編程課難學、難懂、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特別是抽象的概念可用實物展示,給學生示范、演示。如在講解“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交換兩變量值”的例子:可以拿兩個杯子(編號為A、B),A裝的是水,B裝的是白酒,再拿一個空杯子(編號為T),先給學生演示A、B兩個杯子互換內容的過程:(1)T←A;(2)A←B;(3)B←T,再寫出“T=A;A=B;B=T”3個語句,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交換兩個變量的值要用到3個語句”了。實際上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講授內容做成動畫或者做成微課,這樣圖、文、聲、形并茂,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
1.1.2 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知新導入法 ,是復習前面的知識,從而對新的知識的導入,這樣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講“JAVA程序設計循環(huán)結構”時,使學生回憶前面所學的選擇結構,提出問題引導讓學生思考,從而引進循環(huán)的概念:選擇結構通過判斷分支只是執(zhí)行一次;循環(huán)結構通過條件判斷可以反復執(zhí)行,循環(huán)結構是通過選擇結構來實現(xiàn)的,這樣導入,學生一方面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能從前面知識的復習中發(fā)現(xiàn)一串新知識,清楚選擇結構與循環(huán)結構的關系,并且掌握了循環(huán)結構的概念。
1.2 化整為零,分段教學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內容比較多,有操作系統(tǒng)、數(shù)據庫原理、程序設計等,每部分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既要掌握理論知識,又要實踐操作,所以學生在課程的“新鮮感”過去后,學習興趣和熱情大大降低,為此教師可以將每門課程的內容“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個模塊,采用模塊的教學和階段性考核,讓學生能夠逐個完成各個模塊的任務,循序漸進,學生通過各個模塊各個階段的的學習,逐漸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有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之中,慢慢對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就會與日俱增。具體作法如下。
1.2.1 重點、難點法
計算機課程中,內容多,采用分模塊、分段教學時,要突出重點、難點,要簡明扼要,清晰。在講授重難點內容時,要進行分解、教師示范并錄制視頻,引于一些平臺輔助教學(如藍墨云班課平臺),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有時還可以引入游戲機制,勞逸結合,減輕學生的緊張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2 比喻法
計算機課程中有些內容抽象且枯燥,有的學生難以接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將這些抽象、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呢?比喻法就是一種很理想的方法。如我在講解“JAVA程序設計”課程時,講授“事件過程”時,“事件”的定義是:一種加在“對象”上的“作用”,學生很難從文字上理解,那么可以用比喻法,將“醫(yī)院里的生病的小孩”比喻為一個“對象”,而把“打針”比作一個“事件”,“哇哇叫”比作這個“事件過程”的“作用”,這樣面向對象編程的“對象”“事件”等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靈活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容易接受,且記憶深刻,這樣學生就不會對計算機課程厭學,反而會感到所學的內容與生活是很接近的,很好理解;另一方面教師把比喻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和技巧,就會把課講得深入淺出,淺顯易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2 計算機課程中實踐教學方法
計算機課程教學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特別是在實踐教學的組織上,要從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出發(fā),真正將實踐教學落實到實處。
2.1 任務驅動法
計算機實踐課程就是上機調試程序,讓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掌握所學理論知識,但是如果沒有布置具體任務,學生在上機時就會上網、聊微信、上QQ、玩游戲等,可能會做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所以教師要設計上機任務,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上機完成任務,這樣,學生會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和互動協(xié)作學習,然后完成既定任務,而且教師要將每次上機評分計入總分,這樣學生才會認真對待每次上機操作,而且會覺得每次上機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進步。
2.2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把實際工作中的真實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案例:設置學習情景,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演示完“用for循環(huán)解決有固定次數(shù)的累加求和”問題后,再向學生提出“不定次數(shù)的循環(huán)”問題的解決該如何做?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試用了各種方法,找出一種最優(yōu)的方法(函數(shù)就是最優(yōu)解)解決此類問題,這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以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3 討論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在國內外都相當盛行,特別是在高職院校,在教學法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和思考,幫助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討論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參與性”,就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計算機課程時,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和實用性的問題,讓學生先在課上分組討論,然后各個小組成員相互協(xié)助完成,最后由教師對每組學生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總結。
這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每個學生都能愉快學習知識,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總體設計、詳細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會把握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基本要求。計算機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的優(yōu)點是:項目的選取內容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例如可以是企業(yè)真實項目或模擬企業(yè)的真實項目,例如公交一卡通、歌詠比賽競賽評分系統(tǒng)等,學生明確目標后,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編碼、上機調試、測試等環(huán)節(jié)來完成項目,這樣周期短、見效快,學生就有成就感了,學習熱情高漲了。所以項目教學法既讓學生學到了東西,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更是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
2.5 考試方法改革
中國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一紙定終身。但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不能一紙定成績,所以考試的方法要進行改革,考試形式可以采用機考、筆試、項目考核、網絡考試、過程考核以及開卷、閉卷等多種方式。
3 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給學生留思維空間
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像小學生和中學生,教師不必要填鴨式的將所有知識點都講,只要教師把學生引進門,讓學生自學,特別是去網上去學,這樣學生才會獲取更多課堂上沒有涉及到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教師即使在教會知識的同時,也要給學生留思維余地,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具備繼續(xù)學習的能力。
3.2 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換
現(xiàn)在的學生學習知識時,不太喜歡被動式的學習,喜歡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學習。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教師要從原來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橹笇?、引導和組織,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首先為學生搭建框架,然后給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交流和討論,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能極大地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
3.3 實踐教學條件保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計算機課程大多數(shù)課程都是在機房完成的,像計算機編程課,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才知道程序正確與否,這就需要一個好的實踐環(huán)境(包括軟件、硬件、網絡教學環(huán)境),保障學生的正常的實踐,有條件的話最好有一些穩(wěn)定的合作企業(yè),讓學生到企業(yè)去了解企業(yè)文化、未來工作的環(huán)境和企業(yè)的需要,這樣不但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更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以及后續(xù)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計算機專業(yè)是一個日新月異不斷發(fā)展的專業(yè),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人才要適應社會需要,計算機專業(yè)課程設置也要使之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斷發(fā)展變化,所以要改善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王曉薇.改善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效果探討[J].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3).
[2] 劉德仁.計算機文化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 陳勁松.新工科背景下電子類專業(yè)計算機類課程體系探索[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108-111.
[4] John Lewis,William Loftus. Java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5] 向瑜.如何辦好我院高職計算機專業(yè)[J].科教文匯,2012(1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