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國英
摘 要 閱讀量少必然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語言詞匯的積累不豐富,這樣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就不能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朗讀較少,而課堂講解、作業(yè)時間較多。小語大綱特別強調“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從漢語的特點來看,認讀漢字的重要法是朗讀,積累詞語的重要手段也是朗讀,掌握語言,領悟漢語規(guī)律的重要途徑還是朗讀。
關鍵詞 小學;閱讀能力;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8,B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9-0158-01
一、激發(fā)朗讀興趣,營造讀書氛圍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師生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講”和“練”上,如此“講”來“練”去,學生還是不會讀書,閱讀能力仍然十分低下。要克服這種淡化朗讀傾向而帶來的負效應,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真正把《教學大綱》中關于朗讀訓練的要求落到實處,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營造氛圍。教師范讀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有表情的范讀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語言并通過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強弱高低、節(jié)奏的長短快慢,將課文所表現的愛憎直接傳遞給學生,把學生帶到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這樣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朗讀水平。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主要還是靠自己的閱讀實踐。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朗讀,不僅使學生擺脫被動接受者的地位,而且通過主動參與,將其內心視象轉化為聲音造型,使學生領略文章的調味氣勢和感情色彩,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漸提高閱讀興趣和能力,因此,“朗讀”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訓練。以往教師往往怕朗讀會過多地占用時間,學生也多采用默讀法,課文的意境,情調和文氣讀不出來,學生不感興趣。因此,教師應首先調控自己的教學心理。要依照不同教材內容、不同文體、不同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掌握辨形、正音、釋義的前提下,讀通詞句、讀斷句逗、讀通思路。然后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的訓練,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中來,使整個閱讀過程成為以自身為主體的學習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教師從中加以指點和引導,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便會油然而生,其閱讀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二、加強精讀訓練,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實踐經驗已證明:學生閱讀能力要通過科學的、適量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逐步形成。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抓住精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經常不斷地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深化訓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讀不僅要求學生正確領會課文中字、詞、句的含義和感情色彩,能夠概括總結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脈絡層次,同時還要能準確地歸納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根據這些要求在指導學生進行精讀訓練的過程中,對重點課文要求學生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通過認讀和速讀使學生粗略掌握課文大意。第二遍,精讀和細讀,把握段落層次及篇章結構,了解作者布局謀篇的用意。第三遍,邊閱讀,邊思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感知不同文體、不同作者的風格和藝術特色。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給學生不同文章的不同讀法,“授人以漁”。
精讀的特點就是要對課文內容讀懂吃透,它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反復琢磨,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細讀深思,全面掌握和理解課文。所以對學生來講是一種較高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反復訓練,加強指導,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像我們常使用的講座討論法、圈點法、自讀互議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平常指導閱讀訓練要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采用恰當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認真讀書,研究探求,尋根問底的好習慣,勤查字典的好習慣。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真正走進“讀”的境界,即能得到思想的感染和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成功的欲望,便會促使其興趣驟增,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日進月長。
三、指導課外閱讀,培養(yǎng)自讀能力
從調查中表明:學生課外閱讀現狀是面窄量少,自讀能力低下。而造成上述事實的主要因素除“應試教育”的影響外,其直接的因素莫過于我們語文教師的干擾,唯恐學生的課外閱讀沖擊正課的學習,而橫加制止,或給學生加上“不務正業(yè)”的帽子進行批評。有感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大趨勢,應該指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光靠課內有限的時間和少量的訓練是難以達到的,還要通過課外的廣泛的閱讀和“量”的積累才能形成。在學生課外閱讀的問題上,當前最主要的,首先地提高認識、清除顧慮,其次是選擇部分書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重點選擇部分書目讓學生有序閱讀,不僅能使學生廣泛涉獵,博覽多聞,同時對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應用、應變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課外閱讀相對于課內閱讀而言有其趣味性、靈活性、獨立性的特點,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興趣愛好及語文水平等情況,在尊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前提下,傳授必要的閱讀知識和鑒賞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摘抄法、圈點法、評注法、筆記法等常用的閱讀方法。
總之,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過的“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只要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潛心讀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能夠得到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