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雙波
【摘? ? 要】? 班級文化是學生本質(zhì)力量的確證與表征,是班級前進的根本動力。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建設(shè)物質(zhì)文化、完善制度文化、提升精神文化?;诖?,我們打造“最美教室”,建立“心理咨詢室”,構(gòu)筑“丑小鴨講壇”。在學生心靈深處播種文化的種子,給學生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關(guān)鍵詞】? 班級文化;童年記憶;種植種子
人類因為記憶而認識世界,而變得多彩。作為一名班主任,我經(jīng)常這樣思考:班級生活到底應該給予學生什么?是一則則的班規(guī)、一句句的師訓、還是一條條的校紀?顯然,這些都不是。沉淀在學生記憶深處、永不褪色的應該是班級文化。對于學生的班級生活來說,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是班級的靈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量。在某種意義上,班級文化是學生本質(zhì)力量的確證與表征,是學生內(nèi)在精神的釋放與彰顯。班級文化的建設(shè)過程是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
一、打造“最美教室”,給予學生“認知記憶”
物質(zhì)是班級文化的“據(jù)點”,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學生浸潤其間,能夠消除疲勞,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物質(zhì)環(huán)境,絕不僅僅是物質(zhì)組合,而更是一種精神氛圍的營造。為此,我們努力打造“最美教室”,讓置身其間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放飛心靈、舒展生命!
“最美教室”不僅要布置得美觀、溫馨、舒適,更應該具備一種互動特質(zhì)。它能夠激發(fā)主體參與的愿望和對話的激情,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引導學生奮發(fā)向上。為此,我們在教室墻壁上開辟了“習作園地”“藝術(shù)長廊”“采蜜角”“快樂英語”等欄目,定期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讀書心得、手抄報、手工藝術(shù)品等貼在墻上,供同伴品評、欣賞。班級的圖書角、證章角、生物角則召喚著孩子們?nèi)ュ塾巍⑷ヌ骄?。那些由學生自己訂立的班級規(guī)約,不僅張貼于墻面上,更落實在每一件小事上,每一項細微行動之中。在“最美教室”中,所謂的“制度”都成為學生行為深處的良好習慣,成為“規(guī)則枝頭綻放的自由之花”!置身于這樣的班級,學生的生命得到了潤澤。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了增強。
建設(shè)“最美教室”,還要精心設(shè)計班徽、班歌、班旗、班訓等,因為這些凝聚著班級的奮斗目標、體現(xiàn)著班級的精神、代表著班級的形象等。因而,這些班級標志物,也能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深刻印記,成為印刻在學生心靈深處的記憶符號。
二、建設(shè)“心理咨詢室”,深化學生“情感記憶”
班級文化應該能夠給予學生歸屬感、存在感、意義感和價值感。班集體應該成為一個健康溫暖的“文化-心理”生態(tài)圈。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難免會遭遇到一般性心理適應問題。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引領(lǐng)學生將學生的感受、體驗帶到這個生態(tài)圈中,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體驗、交流與分享。為此,我們建立“心理咨詢室”,深化學生的情感記憶。
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首席心理咨詢師”,引導學生調(diào)適情緒、控制行為、合適宣泄,對學生的心理求助予以積極疏導。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語”。我們在每周一晨會上,開辟“心晴廣播站”,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像如何排除畏難情緒、如何緩解考前焦慮,如何學會說話,等等。我們給每一組的小組長分發(fā)“晴雨表”,讓學生記錄每天的心情,什么事開心,什么事煩躁,讓學生攜手共進,健康成長。我們設(shè)立“吐槽罐”,給學生預約咨詢機會,讓學生學會尋求心理求助。此外,還可以策劃“迷你心理劇”,對學生進行心理矯治。通過這種種的心理按摩、輔導,撐起學生心靈的“艷陽天”。通過心理輔導,學生的心理漸漸長大。例如,他們懂禮貌了,“請”、“謝謝”、“對不起”、“沒關(guān)系”等禮貌用語掛在嘴邊。交往中,學生面帶微笑,主動向別人問好,會用商量的口吻和別人說話,無意中傷害了別人也會說“對不起”等。
班級心理文化屬于“軟文化”,它是無形的,具有內(nèi)隱性和滲透性。班級心理咨詢,深化了學生的情感記憶。在這里,既有“點對點”的一對一互助,也有“點帶面”的團體互助。其目的就是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這樣的心理文化的構(gòu)建,能夠增進班級的凝聚力,開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
三、構(gòu)筑“丑小鴨講壇”,豐富學生的“精神記憶”
班級的文化生活要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是班級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設(shè)的主體。為此,我們建立“丑小鴨講壇”,讓學生積極展示自我?!俺笮▲喼v壇”由學生自己籌劃,每周一期,主題豐富。它既可以是學生的讀書經(jīng)驗的交流分享,也可以是學生的心靈感悟、心語一束,還可以是學生對班級活動、班級制度的“慷慨陳詞”?!俺笮▲喼v壇”,豐富了學生的“精神記憶”。
“丑小鴨講壇”給了學生“成就感”。每一位學生,都以自己能夠站到“丑小鴨講壇”上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為此,我們讓學生根據(jù)需要,自己選擇主題、撰寫講稿,自己用電腦制作“PPT”、設(shè)計宣傳海報,自己布置環(huán)境,聘請輔導員。許多同伴自發(fā)地組成“共同體”,共同籌劃。在每一期的“丑小鴨講壇”開講之前,學生彼此之間相互關(guān)愛、鼓舞、協(xié)調(diào),這種基于呵護、共情、認同等形式的“關(guān)愛文化”是兒童精神記憶的重要內(nèi)容。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精神生命的成長,就是一次人生的歷練。構(gòu)筑“丑小鴨講壇”這樣的平臺,讓學生認識自己并成就自己,班主任將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心育、智育以及法治教育等統(tǒng)合起來,由此形成一種教育合力。在這個講壇上,每一位學生都接受著教育,也教育著別人。
不僅如此,在班級中,我們還定期開展“班級讀書會”、開展“家校共育”活動等。這樣的活動,充分發(fā)掘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做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這種在學生心靈深處種植下文化種子的文化記憶能夠內(nèi)化為學生的“文化品格”。
班級記憶是伴隨著師生生命共同成長起來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舊到新,見證了班級全體師生在共處時光里所取得的成就。這些不斷地累積、不斷地沉淀,最后形成了一部生動的班級發(fā)展史。關(guān)愛每一個、幸福每一個。每一個學生在建設(shè)班級文化的過程中,都成長為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成為快樂的天使。
【參考文獻】
[1]班華.在班級文化建設(shè)中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J].江蘇教育(班主任),2017(6).
[2]郁文雋.班級特色文化建設(shè)的校本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版),2017(19).
[3]潘東良.班級記憶:班級管理的重要財富[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