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作文水平提高不起來,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zhì)量。要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必須在狠抓作文,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上下功夫。根據(jù)作者多年來的經(jīng)驗總結,現(xiàn)提出一些提高中學生作文水平的看法,與同行們共同探究。
關鍵詞:作文能力;培養(yǎng);看法
一、 認識能力
觀察力——指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的總體屬性及各屬性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能力。這是一種特殊的、發(fā)展水平較高的知覺能力,是智力的窗口,思維的觸角。對作文,主要是解決材料來源問題。
思維力——也叫思考力,是認識能力的核心因素。指運用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思維方式,對事物獲得本質(zhì)的和內(nèi)部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思維力,貫串作文的全過程,從觀察看審題立意、到布局謀篇,到表在方式的運用和修改定稿,都離不開思維能力。
想象力——指在過去感知的基礎上,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被心理學家稱作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它也貫串作文過程的各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同樣有著開闊思路、豐富內(nèi)容的作用,還可使文章文采斐然,增強感染力。
二、 積累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沒有它,文章無法組成?,F(xiàn)在的初中生大多有這樣的不足:知識面窄,平時又不注意積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皺眉頭,面對作文題搜腸刮肚,無話可說,于是只好硬著頭皮東拉西扯地說上一些大話、空話、套話、假話。要廣積素材就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廣闊的視野從哪里來?從閱讀中來,從觀察中來,從歷練中來。所以必須先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從書中吸取知識的營養(yǎng);在書中與名人交流;在書中游歷山川河流;從書中感悟人生總之,在書中我們可以積累知識,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生活實踐的積累對我們的寫作也很重要。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歇?!边@句話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說出了生活與寫作的密切關系。教學中要讓學生積累日常生活及學習過程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并把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強調(diào)學生要多思、多感、多記。一年下來,所積累的素材就相當可觀了。
三、 表達能力
一般包括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選擇表達方式等能力。
審題能力——是指審視、理解題意的能力。所謂題意,一般包括作文的要求、取材范圍、表達重點、文章體裁以及人稱等。中學生作文,無論是片段練習,還是寫成篇文章;是命題作文,還是非命題作文,都有一個審題問題,審題是學生作文的第一步,在作文中有著定向、定位、定重點的作用。因而審題能力應是作文首要的能力。
立意能力——指提煉文章主旨的能力,也稱確定中心思想的能力。意,是文章的靈魂,也是文章優(yōu)劣的關鍵。古人十分重視文章的“意”,認為“文以意為主”“意猶帥也”“意在筆先”“文貴立意”等等。所以,立意是作文的第一義。
布局謀篇能力——包括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兩種能力。指根據(jù)文章主旨的需要,對材料加以分析、比較,給予恰當?shù)慕M織安排,把文章結構成篇的能力。布局謀篇屬于構思的范疇,是一個復雜的、細致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過程,是作文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步。布局謀篇除選材、組材、總體規(guī)劃外,還涉及觀點和材料的一致,表達方式的選擇,以及主次詳略,段落層次、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
遣詞造句能力——亦即運用語言的能力。指按照語體和表達的需要,準確熟練地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一般包括感知和理解詞語的能力、迅速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詞語的能力、準確地修飾和修改詞語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練句并使句式富于變化的能力。
運用表達方式方法的能力,指根據(jù)主旨和體裁的需要,選用一種或多種方式方法表達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中學生作文以實用文體為主,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而一種方式又包括若干技法,如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又含肖像、行動、心理、對話、側面、正面描寫等)、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
把作文能力分為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只是相對的區(qū)分,而在實際的作文過程中,這些能力是綜合發(fā)揮作用的。研究作文能力的結構,目的在于弄清它空間包括哪些智力因素和語言表達的技能、技巧,這將有助于確定作文教學的目標和各年級的訓練重點,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規(guī)律,探討作文訓練的一般規(guī)律。
四、 思維能力
寫作是最能表現(xiàn)學生思維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心理學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也就是對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需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歷代文豪如何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取得驚人的成績,如何把普通人看得非常平淡的事寫的津津有味,以此激勵他們掌握創(chuàng)造思維的欲望。例如,學習《變色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穿脫大衣細節(jié)的用意;學習《社戲》,引導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怎樣把孩子們看戲的心理寫得淋漓盡致。另外,要注意及時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成績,使他們保持旺盛的進取激情。寫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突出地表現(xiàn)為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統(tǒng)。與集中思維并不等于創(chuàng)造思維,但創(chuàng)造思維是以此為前提的。作文運思的過程,可以說是擴散——集中——再擴散——再集中……多次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寫作過程中,尤其是在構思階段,擴散思維處于首要的位置。通過擴散思維充分發(fā)揮和調(diào)動儲存于大腦倉庫中的生活材料和信息,建立起寫作和生活的聯(lián)系。
作者簡介:
楊琴,貴州省畢節(jié)市,黔西縣觀音洞鎮(zhèn)羊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