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的一堂音樂課上的偶發(fā)事件進行描述和分析,從而反思教師都應該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運用好課堂教學的處理藝術,使課堂教學平衡而有序地進行下去。
關鍵詞:課堂教學;應變能力;處理藝術
一、 案例描述
初一七十五班音樂課。像往常一樣學生踏著節(jié)拍,聽音樂愉悅的進教室。師生問好后,開始介紹中國民樂。為給學生直觀的印象,我準備了一些民族樂器,當介紹到二胡的時候,我給學生觀看了二胡的樣子時,學生更加興奮了。特別是后面談到二胡的音色特點時,學生實在按捺不住了,于是不少學生便異口同聲地說:“老師,你拉個二胡曲來聽聽吧!!”這下把我急壞了,因為我并不會拉二胡??!沉默片刻我兩手一攤,說:“唉,我也不會?!薄肮?,老師也不會!”幾乎同時,教室里哄堂大笑,“噓——”“切——”學生發(fā)出各種聲音。有看不起老師的,有嘲笑老師的。還有的默不作聲,或許看老師怎樣收場。于是我便機靈地說:“每個人都不是全能的,我沒有學過弦樂,當然為了這堂課,我特意學了一段時間。可是我們班有位同學拉得很好,我不如他,所以我就請他來做回小老師,拉一曲,你們說好嗎?”頓時,教室里的氣氛瞬間改變,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那位同學興奮地上前來,一曲《奔馳在千里草原》回蕩教室,悠揚的樂音震撼四座。我問:“剛才那位同學拉得好聽嗎?你們羨慕嗎?想學嗎?希望大家有機會都學一門樂器?!弊詈笪矣钟娩撉傺葑嗔诉@首民族樂曲,學生幾乎驚呆,接著全場一片嘩然……
二、 案例簡析
上面案例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不在備課預料之中,對學生的“臨場發(fā)揮”我有點感到措手不及。一般來說,教師都不希望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因為一旦課堂上學生的“即興自由發(fā)揮”超出了教師的預想,教師處理不當就會破壞整個正常的教學次序,使課無法再進行下去。
然而,學生是活生生的課堂主人,他們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又為他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他們向往高度民主的課堂,作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又什么問題不能在課堂上當堂說、當堂問、當堂要求呢?正因此,這節(jié)課我用坦誠的襟懷,實事求是的品質(zhì),靈活的教育機智與應變藝術,將“事故”化為“故事”。同時,在學生和老師展示自己擅長的特長時,也給這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1. 讓學生知道,就算老師也會有不懂、不會的地方,所以學一樣東西必須要付出努力(因為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才能成功;2. 學生可以欣賞到老師用西洋樂器演奏民族器樂曲,從中比較中西器樂演奏同一樂曲的不同之處;3. 給特長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4. 重塑了老師的威信。這種“柳暗花明”的教學,要求音樂老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外,還要具備人格魅力和教學魅力。
三、 案例反思
課堂教學處于動態(tài)的、多邊的復雜關系之中,有時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特殊情況,如何有效處理課堂偶發(fā)事件,及時將意外引導到教學的主題之中,這最能表現(xiàn)教師高度的教育機智,同時也是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增長才干,樹立威信,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機會。不管什么科目老師,都應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運用好課堂教學的處理藝術,使課堂教學平衡而有序地進行下去。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 教師應靈活地運用教學機智
教學機智是教師引領課堂的行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認知、情感的發(fā)展,不失時機地抓住教育和管理的契機,把握住課堂教學中的有利因素,靈活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局面,這就要求教師能在面臨復雜多變的教學情況做出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也就是能急中生智,即興創(chuàng)造,即能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及時確定行為方向,靈活果斷地處理偶發(fā)事件,創(chuàng)造性地消除矛盾行為。
(二) 老師應提高自身素養(yǎng),養(yǎng)成一種大度、平和的心態(tài)
在學生的面前,自己有不足就應該真誠地承認。這樣,學生不僅不會看不起老師,反而會很尊重你,還可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使學生敢于表露真情,吐真言。老師也可借此告訴學生,知識的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試想:當我說我不會吹時,學生起哄,我放不下面子,大聲呵斥,會是什么效果?或者,我拿起樂器很笨拙地吹奏,錯誤百出又會給學生造成什么印象?所以,我還不如“實話實說”,請學生當回老師。一則,可以給學生一個民主寬松的空間,以輕松、幽默、誠實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你會贏得更多的尊重。二則,可以使學生對管樂的吹奏留下更好的印象。
(三)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而不是容器。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fā)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于每一個學生。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四) 構(gòu)建寬松的音樂教育環(huán)境
音樂課,學生一般比較活躍。但有的老師怕亂、怕吵,不利于老師管,怕老師的威信受到挑戰(zhàn),所以會壓制學生,造成教室里“紀律很好,學生很規(guī)矩”的現(xiàn)象。其實,我看這大可不必。因為人的感知、注意、思維等活動,都受主體情緒的影響。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狀態(tài)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開拓性。只有當課堂生動有趣時,學生的精神才會高漲,學習的興趣才濃厚,思維也才活躍,接受能力才強。上課學生才愿意動,這正說明學生有一定的參與性、積極性,愿意實踐。
教育無小事,課堂教學的意外情況是千變?nèi)f化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們依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并學會借用他人的手法應付瞬息萬變的事態(tài),就一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作者簡介:
沈小松,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