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很重要,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借助操作引導他們能主動參與探索,并引導學生及時抽象概括,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分離;動手操作
教學片段設計(一)
活動一:認圖形
(在桌子上擺幾個學生常見的學具:印泥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棱柱)
師:你們喜歡玩“魔術”嗎?
教師給大家表演:先放一張白紙在講桌上,擋住學生的視線,隔一會兒再讓學生看白紙:“咦,白紙上怎么有一個圓?”
問:你們知道老師是怎么變出圓的嗎?生:你是用這個紅色的東西印出來的。
師:沒錯,老師就是用這紅色的印泥印出來的,你想不想也來試試?
學生動手操作,用學具印出不同的圖形。
把學生所印的不同的圖形在投影上展示,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展示的時候并讓學生說一說分別從什么物體上印出來的?
我從正方體上印出了一個正方形,我從圓柱體上印出了一個圓……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jié)課我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在“趣”上下工夫。在課的導入時用一個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探索階段,讓學生通過“印、描、擺”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數學學習“經驗”“活動”“思考”的特點。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整堂課課堂學習氛圍高,學生在樂中學,玩中學。
但是在對教學常規(guī)管理方面有待提高,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特別對于有趣的學具,在操作時小部分孩子很聽話,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但是大部分的孩子總在擺弄自己的學具,沒有認真聽講,等老師講到后面的內容時,孩子沒有聽到,就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效率也就降低了。
而且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時引導的不夠明確,使少部分學生在操作時無目的,在那里玩學具。在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在操作時,孩子們不同的表現(xiàn),例如有的孩子在和同桌交流時僅僅是個旁觀者,而沒有真正地投入到活動交流中去。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關注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對教材的解讀不夠透徹。這幾種圖形大部分的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會認了,但是對于不同擺放位置,不同形狀的圖形,對于學習較差的那部分孩子而言,掌握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展示學生所印下來的圖形時,就應該展示出不同擺放,不同形狀的圖形。這樣能讓孩子認識的更全面,更深刻。
教學片段設計(二)
活動一:認圖形
(在桌子上擺幾個學生常見的學具:印泥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棱柱)
師:同學們,老師在你們每人的桌子上放了一個學具袋。里面的物體你都認識嗎?生:認識,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棱體。
師:拿出里面的圓柱體,它有什么特點。生:上下兩個面是大小一樣的圓,可以前后滾動。
師:那你能從圓柱上找到其他圖形嗎?生:圓。你有辦法把這個圓拿下來嗎?生:用這紅色的印。動手試試看。
學生用印泥印圓,把學生的一些作品拿上來展示
師:這些都是圓(板書:圓),它們都是(圓圓的),現(xiàn)在把這圓柱體放到抽屜里,拿出長方體,你能從長方體上印出什么圖形呢?
學生動手操作,挑幾個大小不一、擺放位置不同的長方形在投影上展示。
問:這些都是長方形嗎?你能來介紹一下是用哪個面印出來的嗎?
學生邊展示邊介紹。
學生小結長方形的特點:4個角,4條邊,正正的、長長的圖形就是長方形。
師:現(xiàn)在把長方形放下去,拿出三棱柱;誰能來介紹一下從三棱柱上你得到了什么圖形?
生1:我用這個面,從三棱柱上印出來一個三角形;
生2:我用這個面印出了一個正方形。
師:他在三棱柱上得到一個正方形,其他同學也試試看。你還能從其他地方得到正方形嗎?生:用正方體。
利用學生展示的正方形,讓學生總結正方形的特點。
生: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有4個角,4條一樣的邊。
師:剛剛我們從不同的立體圖形上分離出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圖形都只有一個面,我們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這一課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并能根據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在教學中我先復習以前所學過的立體圖形,通過立體圖形引入到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平面圖形。在動手操作,研究新知的過程中,我又先讓學生觀察立體圖形,并印一印,描一描這些立體圖形的面,讓學生經歷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表象,體會到“面”在“體”上。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拿一個放一個,不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展示的也都是學生印出來的形狀各異的圖形,讓學生對這四個圖形的認識更全面,更具體。
兩個堂課相比較,第二節(jié)課的課堂紀律更好,學生的參與度和關注度更高,學生認識的圖形也更全面,課堂效率提高很多。
作者簡介:黃玲玲,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花橋鄉(xiāng)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