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月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是任何一個教師都明白的,在我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低下,甚至有很多是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去學習的,完全沒有把學習數學當成是自己的事情來對待。 愉快教學能夠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把實施愉快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作為基本要求。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培養(yǎng);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97-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個身心就會處于積極的投入狀態(tài),出現(xiàn)驚人的學習熱情,這種熱情刺激學生愉快地學習,不會感到學數學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誘導和培養(yǎng)。
一、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新教材內容安排新穎合理,貼近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教師教學中教法得當,就能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情境設計,非常重要。
提高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注意力。如在七年級“三角形穩(wěn)定性”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教學,一開始就是喜洋洋與灰太狼的一段站在三角形與四邊形上的對話,學生不用引導興趣都非常濃厚,對問題思考非?;钴S,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就很清晰。學生印象深刻,注意力集中,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結合),和教師一起進行探究,實踐。如在教學七年級“鑲嵌”時,自備教具,用不同顏色的紙片剪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進行一種圖案的鑲嵌,兩種圖案,甚至三種圖案的鑲嵌,學生從自己動手實踐得出鑲嵌的概念和規(guī)律,在視覺上還產生美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3.合理的選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如八年級講“勾股定理”應用時選“一個門框尺寸長2米,寬1米,而一塊長3米,寬2.2米的薄木板能否從門框內通過?為什么?”,“小明的媽媽買了一臺27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熒屏后,發(fā)現(xiàn)熒屏只有58厘米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為什么?”通過這兩題學生討論熱烈,興趣盎然,課堂反饋非常好。
二、體驗數學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美感,從理論教學中,體驗邏輯的縝密性,體會探究的樂趣,從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實用之美。初等數學中的線段的“黃金分割”比例為0.618∶1,人們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黃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種悅目之美,和諧之美。數學公式都是那么簡潔,整齊,和諧,等等都使人產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也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lián)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chuàng)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chuàng)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chuàng)新,維持長久的創(chuàng)新興趣。
三、創(chuàng)設奇妙問題情境
疑問是思維運轉的開端,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散的基礎,是求知欲產生的源泉,疑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疑,利用奇妙的問題來鼓勵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探索問題答案,如果沒有疑問,學生就只能被動地跟著老師走,被動地記憶數學知識、公式等,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更不能有效運用數學知識。
只有不斷的疑問,才能讓學生不斷地思考、探索,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點燃學生的智慧。同時,能夠思考出問題的答案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無聲的鼓勵,可以讓學生更有自信,成功激勵的作用會促使他們進一步探索,去解決下一個疑問。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币蓡柨梢杂|發(fā)學生思考,只有思考才是真正的學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疑問的作用,用疑問吸引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刨根問底,深入學生知識,掌握知識,刺激智能的發(fā)育,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還應該是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的,因為學生也在不斷運動。不斷發(fā)展。社會和科學的不斷發(fā)展讓學生們有許多渠道可以了解信息,學生的智力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問題情境應富有時代氣息。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yǎng)興趣
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體驗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對后進生,如果一味的批評指責,必然使他們學生對數學教師敬而遠之,當然就談不上對數學的興趣,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數學產生消極厭煩情緒,以致放棄學習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情感投入,耐心指導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堅持多表揚,少批評。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方式很多,如教師在批改作業(yè)寫批語時、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都可以給學生以鼓勵和支持,對他們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感受成功,樹立自信心,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
綜上所述,課堂如果教師巧妙導入,以趣激之,學生則樂在開頭;創(chuàng)設情境,點綴趣味,學生則樂在其中;引導探索,深入淺出,學生則樂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學生臉上有笑,心中有樂。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當然,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遠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師努力去探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帶著積極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高興的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鉆研教材,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樂中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