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是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過程而言的。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而把知識的內化過程留給學生課下獨立完成,學生在長達45分鐘的被動接受過程中一直處于聽課、記筆記的狀態(tài)。在課下的“自我知識內化”過程中,學生由于缺少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容易產生挫敗感,喪失繼續(xù)學習的熱情和動機,知識無法從根本上被學生內化到其認知結構中。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它將“知識傳遞”過程放在課堂外,學生借助于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和開放網絡資源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而課堂則成為他們完成作業(yè)、探討問題或得到個性化指導的地方。因此,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整個教與學過程中的主體,所有的知識都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動手的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傳統(tǒng)教學統(tǒng)一的“課堂知識傳授”無法真正實現(xiàn)分層教學,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xiàn)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過程的顛倒安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掌控學習的進度和速度。它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個性化教學的實現(xiàn)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
一、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
每一堂課要想在實踐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提前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在分析翻轉課堂深刻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求,總結以下翻轉課堂教學所要遵循的教學設計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翻轉課堂中,首先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變?yōu)椤敖虒W活動的組織者”。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是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探究型活動供學生研究。并且在學生“完成作業(yè)”“探究討論”等“知識內化”階段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其次,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yōu)椤爸鲃犹骄空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課堂上學生不再僅是獨立完成作業(yè),而是參與到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中,在與教師、同伴交互協(xié)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入掌握知識。
(2)課堂互動交流有效性的原則。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互動交流應該有準確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課前知識掌握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與他們展開討論,以確保課堂互動交流的有效性。
(3)“授人以漁”的原則。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及知識的累積速度加快,沒有人可以在課堂中學到所有知識。學會求知是培養(yǎng)學會學習的能力,更多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手段,而不僅僅是獲得分類的系統(tǒng)化知識。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中應強調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情境,培養(yǎng)他們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和步驟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包含課前知識獲取和課堂知識內化兩部分。
(1)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和規(guī)范,直接影響到教學能否沿著預定的、正確的方向進行。
(2)分析學習者特征。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學習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過程和結果。設計出符合學習者特點的個性化課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3)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資源。通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分析,學生起始能力和終點能力之間的差距就可以確定,設計合適的教學資源供學生學習,以填補學生學習前后的差距,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4)課前學習效果評價設計。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設計一些題目,供學生學習視頻后完成,并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給予價值判斷,以檢測其知識掌握的程度。
(5)課堂探究情境設計。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知識的獲取成果,設計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情境,供學生在課堂上探究學習,以促進其知識的內化過程。
(6)學習成果交流展示設計。設計成果交流展示活動,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探究結果以及在探究過程中收獲的心得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升華。
三、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流程
(1)預習導學。學生通過教師精心編制的導學案及針對核心知識點、疑難點錄制的微課,認真自學,完成基礎知識儲備。要做到先學后教,不學不教,不做不教,不批不教,以學定教。導學案的編制要改變面面俱到,忽視學生思維的狀況,以問題為導向,啟迪學生思維。
(2)預習檢測。預習檢測內容的選擇應立足教學內容的核心內容,有助于學生檢測學習成果,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問題等要求設置。檢測題的難度應立足于學科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題量不能太多,以學生能在10分鐘左右完成為宜。不出難題、怪題、偏題,保證大部分學生在認真完成學案導學的基礎上能獨立完成。
(3)疑難突破。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學習、預習檢測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找出知識及方法上的問題及困惑,向同學、教師尋求解決方法。疑難突破是課內學習的核心步驟,可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既學生提問,小組討論,展示交流,師生互動四個環(huán)節(jié)。
(4)知識檢測。精心選題,強化變式訓練,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知識檢測題要盡量做到知識點的全覆蓋,難度要求要比預習檢測稍高。要善于將課本題拓展、引伸,圍繞核心知識、主干知識選編補充題。教師要使盡可能多的習題在課內得到解決。
(5)互動小結。激勵學生歸納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教師在學生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完善知識網絡??偨Y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對知識的總結,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形成知識體系,對規(guī)律性的東西予以總結,對做錯的地方要著重標明,對于知識的不足要強化課后訓練。二是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對體現(xiàn)的學習方法及學習思維進行總結。
(6)鞏固提升。主要是習題檢測,檢測題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設置。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的選做題。對解題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可基礎題、中檔題。從基礎抓起,從最差的學生抓起。
翻轉課堂式教學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日趨成熟的背景下生發(fā)出來的新興教學模式,其所倡導的“以信息技術帶動教學結構變革和學生個性化全面發(fā)展”與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要義相契合。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已在國外多個地區(qū)取得極大的成功,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因此,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借鑒和吸收“翻轉課堂”的成功經驗,必將對我國教育改革產生一定的影響,促進教育生產力的提高和教育信息化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