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生這一群體的三個共性特征:第一,這一群體的內(nèi)心不穩(wěn)定性較為突出。第二,學習目標的不夠清晰、意志品質(zhì)較為薄弱、學習方法較為欠缺。第三,教師的關(guān)注度不夠,認為他們都是乖孩子,大多數(shù)人存在“瘸腿”科目,雖幾番掙扎努力但收效不高,幾至無人問津的地步。對于中等生群體的教育策略如下:1、幫助中等生樹立自信心,消解心理問題。2、增強中等生的行動能力,突破成長瓶頸。3、建立中等生的教育網(wǎng)絡,打造成長平臺。每個學生是班級的一個分子,每個班級是學校的一個細胞,每個學校是國家教育的一個組成,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讓每個學生在同一片藍天下在每一位教師的教育下實現(xiàn)最徹底的公平。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說:“我無愧于每一個學生?!?/p>
【關(guān)鍵詞】中等生教育 探索
筆者在讀小學時,班級里有差生、中等生、好學生之分;到了中學,班級里有后進生、中等生、尖子生之別;后來讀了大學,班級里還是由掛科生、中等生、學霸生三個部分組成;現(xiàn)在當了老師,我的班級里還是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秀生。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您注意到了嗎?班級里永遠有三個群體,兩頭的學生的稱呼一直在改變,而沒有變化的是對中間這個群體的叫法,依然是中等生。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中間群體,該如何實施有效的教育行為呢?
一、“抓兩頭,帶中間”與“抓中間,促兩頭”
新接到一個班級,大部分老師喜歡不約而同的將班級里的學生分為三六九等,甚至一些人將這種分類管理的方法總結(jié)為“抓兩頭,帶中間”,并作為一種好的經(jīng)驗、模式去推廣。這樣做自然有其班級管理效率提高的優(yōu)勢,但其弊端長久以來大家思考、總結(jié)的不多。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受“抓兩頭,帶中間”的框框的束縛,教師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兩頭”上,對于“尖子生”和“學困生”都是“關(guān)愛有加”,讓他們多吃“小灶”,真可謂是恨鐵不成鋼。當殫精竭慮的忙完了兩頭,中間這個最廣大的、也是同樣渴望得到老師教育關(guān)愛的群體,卻用一句“他們挺好的”一筆帶過,于是“抓兩頭,帶中間”變成了“忙兩頭,丟中間”。這種放棄大部分的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忽略了對數(shù)量這么龐大的群體的積極教育,犧牲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利益,將會造成基礎教育質(zhì)量的大幅度下降,將會嚴重削弱基礎教育的公平性與全體性。所以我主張:“抓中間,促兩頭”不是讓少部分去帶動大部分,而是讓大部分去促進少部分。讓一個班集體的最大多數(shù)的不斷進步來促進班集體的整體進步。中等生的向前將給尖子生帶來壓力也是促其前進的更大動力;中等生的向前將給學困生帶來示范也是促其擺脫尾巴的巨大動力,這樣的班集體才是全體同學的集體。這樣非正態(tài)的葫蘆形的班集體才會轉(zhuǎn)變?yōu)檎龖B(tài)的橄欖形的班集體。
二、中等生群體的一般特征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平時認認真真,不聲不響,老師最省心、放心的中等生們的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吧!
鏡頭一:我就是傳說中的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中等生吧!你看,老師上課時兩只眼睛,一只充滿慈愛,但是只愛那幾個“尖子生”,只要他們點頭了,這個知識點就過去了,但是拜托,我還沒太弄懂呀!另一只充滿殺氣,在教室各角落的淪落人中間游走……哎!這能怪誰呢?老師沒有第三只眼,也只有兩只手,怪自己沒本事成為尖子生吧!
鏡頭二:“不就是學習成績好些嗎?狂什么呀!老師太偏心了!這一點都不公平!
鏡頭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吧!在學校我沒什么朋友聊天,老師只會催著記筆記;回到家不想聊天,爸爸媽媽只會催著寫作業(yè)……這是一個只有一個人的世界。生活真無聊呀,學習真無聊呀!”
中等生們這樣的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是不是會讓你感到吃驚呢?在唏噓感嘆后,我們不禁要問:“造成這一普遍心理的原因在哪里呢?”
可以肯定的說,錯在老師!老師功利性的去培優(yōu),可以給自己帶來好的名聲,忽略的是中等生的利益;老師功利性的去補差,可以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安穩(wěn),放棄的還是中等生的利益。于是對于中等生采用粗線條的放養(yǎng),任其隨波逐流,或下行跌入學困生的行列,或上行擠進尖子生的序列。
從上述這些心跡的流露中我們也不難得出中等生這一群體的三個共性特征:
第一,這一群體的內(nèi)心不穩(wěn)定性較為突出。存在著較強的自卑感,缺少著自信心;同時也有著較強的自尊心和嫉妒心,甚至是抑郁、閉鎖等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動能遠大于實際動能。心理活動劇烈但行動力卻很差。當學習和其它事情發(fā)生沖突時,有時可以表現(xiàn)得好,有時則表現(xiàn)較差,難以有持續(xù)穩(wěn)定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
第二,學習目標的不夠清晰、意志品質(zhì)較為薄弱、學習方法較為欠缺。這也就是在實際教學中中等生向尖子生轉(zhuǎn)化的為數(shù)極少,而中等生下滑到后進生行列的現(xiàn)象卻時有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教師的關(guān)注度不夠,認為他們都是乖孩子,大多數(shù)人存在“瘸腿”科目,雖幾番掙扎努力但收效不高,幾至無人問津的地步。
三、中等生群體的教育策略
既然中等生群體教育處境尷尬的癥結(jié)在教師,那么改變現(xiàn)狀的也應該是教師。
(一)對于每一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把自己鍛造成為“千手觀音”,讓全體學生都享有自己的教育和關(guān)愛,特別是中等生這一群體。我們必須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以每個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對那些平時沒有聲息的中等生要預以更多的關(guān)注,要知道我們的每一次微笑的鼓勵,每一句由衷的贊揚,每一聲關(guān)切的問侯都會在他們那許久都沒被沐浴過的心田里萌發(fā)出向上的原動力,就是這些細小的愛之泉終將會匯聚成愛的大河,影響著、感染著他們的一生。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用公正、平等之心生發(fā)出愛的陽光和雨露施與每個學生。
(二)教師要做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導師,善于從教育心理、青少年心理等角度教育學生。特別是中等生這個群體心理更為敏感、脆弱,波動性較強,這就要求教師要特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隨時隨地的去觀察和分析學生的言行背后的心理問題。
1、幫助中等生樹立自信心,消解心理問題。
自信心是成功之源。中等生這個群體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自卑心理是最為普遍的。因此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曾經(jīng)說過:“贊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的多”。 要在中等生的身上發(fā)現(xiàn)一絲一毫的成績與優(yōu)點。多給他們展示自我存在的空間,鍛煉的機會,記錄一點一滴的成功,在點滴的進步中樹立起 “我用心去做,我一定可以的”的思想,逐漸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例如可以每個月開展一次“理想前途”教育的系列主題班會,通過古今名人的成功激起他們的奮進的信心,也可通過身邊同學的改變啟發(fā)他們?nèi)W習、去效仿。
針對中等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心理策略。對于不甘居中游,有強烈的進步愿望的學生教師要毫無保留的給予他們熱切的期望、熱情的鼓勵;對學習目標不明確欠缺前行動力、得過且過的學生要培養(yǎng)他們的進取心,激起他們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的欲望;至于自認自己反應慢,缺乏前進的勇氣消極情緒濃重的同學,要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情緒,讓其他同學也主動的幫助他們。在遇到挫折時要及時、具體的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找到如何改進提高的途徑和方法。在課堂學習上衡量每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標尺應該放在他們身上。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更多的關(guān)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鼓勵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們要把解決中等生群體的心理問題作為最主要的著力點。
2、增強中等生的行動能力,突破成長瓶頸。
楊絳先生有句名言:“你的問題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睘榱吮苊鈱W生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痹诮虒W中一定要大力開展平等的競爭,在競爭中讓中等生動起來,活起來,促使他們積極進取。
中等生往往覺得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因此首先要在班里的中等生之間開展競賽,鼓勵他們?nèi)ズ涂儍?yōu)生去比、去爭,讓他們在競爭中有所思、有所悟;去發(fā)現(xiàn)、去進步。?例如在班級日常的制度上要打破班干部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可以在全班開展“今天我做班長”的活動,一方面鍛煉他們的組織、協(xié)調(diào)等能力,另一方面增強自我效能感。在課余活動中,如演講比賽、繪畫比賽等要力促平時無聲無息的中等生也能全身心地參與進去,在多種活動中去展示他們青春活力,發(fā)揮他們的興趣特長,在競賽中全面、客觀的評價自我。
在教育實際中,我開展了這樣一個活動,讓班級的每個同學每天在班級的后面的黑板的固定位置上寫下一句自己最感動或者最想說的話。這樣每天都給全體同學一個表達心聲的平臺,讓老師、同學了解身邊的同學?;顒娱_展的后期可以在每節(jié)課拿出一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們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原因,然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個總結(jié)評比。這樣由寫到說的鍛煉對于學生特別是中等生的鍛煉價值極大,特別是比一比的環(huán)節(jié)將很大程度的促使他們行動起來,增強了學習的行動力。
3、建立中等生的教育網(wǎng)絡,打造成長平臺。
對于學生特別是中等生的教育迫切需要建立班級、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充分利用各種力量打造他們健康成長的平臺。?教師是這個教育網(wǎng)絡的核心要素,要積極協(xié)調(diào)、組織使各種教育力量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合力。
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家校聯(lián)系的平臺如傳統(tǒng)的給家長的一封信或者家校通等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式緊密聯(lián)系家長,對學生們進行有效的護導。
中等生這個群體很需要老師、同學的關(guān)注與肯定,父母的理解和鼓勵。因此教師與家長要多進行雙向溝通、交流包括教育方式、方法等在內(nèi)的學生的方方面面,以便更高效地改變他們。特別是父母也要講究教育策略,對他們少一些懷疑與誤解,多一些信任與理解;少一些輕視與責備,多一些尊重與激勵。多與子女進行平等交流,建設民主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不給子女以過多的壓力,讓孩子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
結(jié)語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他的成功不只是在于培養(yǎng)了多少尖子生,轉(zhuǎn)化了多少學困生,更是在于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持久不竭的動力。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說中等生群體的集體性的前進必將給績優(yōu)生產(chǎn)生危機感,激發(fā)他們的斗志;也一定給學困生帶來思想上的沖擊,促使他們的轉(zhuǎn)變。這樣一個班集體就會形成無比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班集體的整體就會產(chǎn)生永不衰竭的前進的動力。
孔夫子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不能放棄每個孩子?!蔽蚁脒@句話可能更針對的是學困生,我們不妨套用這句話,說一句:“我們不能忽略每個孩子?!泵總€中等生都是一個立體的、豐富多彩的世界,“他們挺好的”這樣的評價將使他們的世界變得扁平化,這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每個學生是班級的一個分子,每個班級是學校的一個細胞,每個學校是國家教育的一個組成,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讓每個學生在同一片藍天下在每一位教師的教育下實現(xiàn)最徹底的公平。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心安理得地說:“我無愧于每一個學生?!?/p>
參考文獻
[1]董春玉;班主任工作方法之探索[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十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尹遜勇;不可忽視的中等生[A];中國重汽科協(xié)獲獎學術(shù)論文選編(2002-2003)[C];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