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的“實踐建設(shè)”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寫作教學的性質(zhì)和地位。黃亢美老師說:“每次習作訓練都是社會生活的一次現(xiàn)實的言語門交際活,寫作源于生活,也是為了生活,寫作教學應(yīng)該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秉S老師的話讓我們從事語文作文教學的基層老師有了一個底;作文,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點滴寫成章。所以,作文教學,離不開生活,作文教學要緊緊貼近生活,把作文教學建立在實踐、體驗之上。
【關(guān)鍵詞】轉(zhuǎn)變觀念生活實踐激發(fā)興趣走進大自然
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習作是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所以作文教學是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普遍認為的老、大、難的問題。以往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的作文指導仍堅定不移地沖著分數(shù)而教:猜題、套題,甚至默許學生胡編亂造。這樣久而久之,學生作文成了為完成任務(wù)而寫,為了應(yīng)試而作,毫無興趣可言,隨后而來的更有照抄照套的“作文高手”。一旦要求學生寫出真人真事,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許多學生會感到困難,甚至束手無策,無從下筆。
而我認為,要解決以上難題,必須把作文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新語標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又有學者說:“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蔽覀兊纳畋旧硎俏宀世_紛的。同樣,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也會因人而異?!耙磺€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啟發(fā)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自覺發(fā)現(xiàn)、捕捉、感受生活,然后培養(yǎng)他們說真話,訴真情,寫出真實的生活,寫出自我的個性,這樣的作文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緊緊依靠生活實際,一步步解決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的困難。
一、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在生活實踐中獲得寫作素材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評議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存。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包括作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生活實際。葉圣陶老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痹谧魑慕虒W中,我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生活實踐,果真能獲取很好的寫作素材。如:在《記一次勞動》的作文教學中,我在學生寫作的前一周就和同學們談: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家里最喜歡做的家務(wù)活做哪些家務(wù)勞動?然后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洗菜,有的說煮飯,有的說燒水,有的說洗紅領(lǐng)巾------然后針對作文要求:要寫真人真事,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向同學們提出要求:要求每位同學在本周內(nèi)把自己最喜歡做的家務(wù)活做一做,并要求把當時做的過程、心理的想法具體地記錄下來。由于勞動是他們喜歡做的,所以一周里多數(shù)同學新手動手,細心感受,認真記錄。為寫好《記一次勞動》積累了寶貴的素材。有位同學在寫《洗紅領(lǐng)巾》的時候,在洗之前她的心理活動寫出了自己個性。她寫到:“看到上中學的姐姐每天系著彩色的絲巾上學,多漂亮啊,而自己的脖子上老是系著洗得快發(fā)白的紅領(lǐng)巾,多土!”“愛美之心人偕有之”,多真實的情感啊!給她作文增添了一抹襯托的色彩,有位同學在寫《第一次為媽媽做飯》時,他在文章的末尾寫到:“媽媽把那碗糊焦味混著米飯味的飯‘津津有味’地吃下去時,我多么高興而慚愧?!倍嗝葱㈨樣指星樨S富的孩子呀!看著這些作文時,難道有誰會說這不是孩子們親自實踐、親身感受的結(jié)果嗎?當我在評講課如此評價學生的這些作文時,我看到了學生歡欣的笑,期待的目光。這難道不是下次作文的開始嗎?參與生活實踐的好處就是這樣:獲得了寫作素材,解決了以往學生作文“無米下鍋”的難題。還容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從生活中尋找直觀教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特別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部動機,更加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在教學有關(guān)實物描寫的一類作文時,為了變枯燥為形象,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盡可能地在生活中找來要找寫的有關(guān)實物。讓學生邊觀察邊談?wù)摚倜鑼?。學生看得見,聽得清,興趣就濃,參與率就高,寫起來就容易多了。例如在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時,我找來一些小動物,如:小貓、小狗、小雞等,組織學生先搞一次“看動物,說特點”的活動,學生們看到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高興極了,他們看看這個,摸摸這那個,評評這個,論論那個,興味盎然??吹竭@里,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把他們的外形特點記錄下來。新語標要求我們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因材施教。組織這樣的活動,就是按這些要求使得枯燥無味的作文課生動起來,把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的作文有話可寫。
三、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素材,積累寫作材料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從大自然中吸取作文素材,學生既能享受大自然賦予的快樂,而且為寫作積累了材料。農(nóng)村小學,學生雖然來源于農(nóng)村,但是他們對于司空見慣的周圍環(huán)境還缺乏深入觀察,讓他們寫植物,寫景色,僅憑坐在教室里想象、回憶,難以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作文這前,我先同學生講清作文要求,然后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野外看樹林、看日出,看田野等,并隨時把觀察到的和感受記錄下來。“大自然是個變幻無窮的魔術(shù)師,只要留心觀察,隨時隨地都會給你帶來驚喜?!备鶕?jù)大自然的特點,抓住不同的時機:雨過天晴時看彩虹;秋冬相接時看大霧;春色盎然時逛校園......,多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活動,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更為作文積累最真實的材料,學生不用身居南方,苦思冥想北方的雪景,胡編亂造滑雪的快樂了,作文內(nèi)容充實、真實、栩栩如生。
“生活是一條路,是一杯酒”,更是作文材料的大寶藏,只要你善于利用,敢于挖掘,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