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一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始終堅持把學習方法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到獲得良好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法指導加強
良好的學習能力“不是曹操,說到就到”,需要我們搭建平臺,讓學生在與語文反復接觸中逐漸形成的,這過程不僅需要大量實踐,也需要方法指導引領,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不教便自能學”的理想效果。小學語文作為奠基教育平臺,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毕旅妫医Y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特別是閱讀教學,談談如何通過強化學法指導來培養(yǎng)、提升學習能力。
一、采用“四步導讀”教學法
“四步導讀”教學是我們在新課改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種教的方法,這種方法既簡化了教的流程,也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其過程就是分步教學,學法指導滲透其中,具體就是:第一步,誘導下的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引導下的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指導下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輔導下的綜合訓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運用這種模式教學,強調了學法之導,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能力??梢哉f,在這模式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fā)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教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八牟綄ёx”模式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目標追求是不變的。
二、靈活地進行學法指導
隨著“雙主雙優(yōu)”理念的大量踐行,強化學法指導的方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由于語文閱讀教學擔載著眾多任務,涉及到眾多能力的培養(yǎng),但就對于學習能力培養(yǎng),也是方法各異的,但無論哪種平臺上的訓練,其學法指導都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把學法與教法有機結合,靈活地在知識與技能的授與培養(yǎng),通過在過程中落實“方法”培養(yǎng)目標的。為此,我們作為“雙主雙優(yōu)”踐行者,就要充分學生主體作用,做到善于精講,善于點撥,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具體感知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在教師的示范、帶領與指導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方法是什么,一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什么方法來實現的,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了怎樣的成功。這些都要求我們做到目標明確,方法靈活,有示范性,能在示例的教學去“示法”。
三、學法滲透與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結合
學習能力是生存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必須擔載的奠基義務。語文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其平臺優(yōu)勢,在強化語言文字訓練中加強學法滲透,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此,我們要在啟發(fā)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
(一)滲透學法要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學習的過程就是建構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開展一系列智力活動,如學習生字新詞,擬訂學習提綱,抓住教材重點,探索學習目標,獨立完成練習,進行自我檢查等。其中,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吸收學習信息、組織知識信息的能力。
(二)滲透學法要引導學生展示思維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質是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矛盾,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憑借教材的具體內容質疑,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結論,而且從中領悟出學的道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問一問:“這個結果你是怎么得到的?”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要追求的一種境界,不僅僅要學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學生明白為什么。
(三)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能力,不僅需要讓學生能知了方法,應用方法,還要讓學生積攢方法,能在眾多方法中選擇與相關學習任務相匹配的學習方法。而這樣的效果,就坱要我們教師在“示法”訓練中引導學生總結方法,象素材一樣,把“方法”儲備、擁入囊中。落實到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我們要適時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抓住典型范例進行示范,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孕育著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便于從教師的示范中領悟學法,總結學法。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將自我習得的學法進行主動應用的重要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自主實踐。對于小學生,我們必須加強自學輔導,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興趣、通過授予方法,讓他們在廣闊的課外閱讀平臺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知道,課外閱讀習慣是多種習慣的結合體,既包括讀書的習慣、動筆積累的習慣、質疑思考的習慣,還包括借助工具的習慣、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等。這些習慣的形成,既需要方法,又需要動力支撐,更需要教師持久輔導,耐心培養(yǎng),讓學生在螺旋式教育中逐漸提高閱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之在小學六年、三學段中,達成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的新課標要求。也只有達成這些要求,學生搜集信息能力的提高、知識面的拓展、語感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提升才有可能。這個過程,既能使之養(yǎng)成愛好閱讀的習慣,又能促使其學習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總之,加強學法指導,是語文作為奠基教學的必然要求。我們應把這個指導貫穿于整個教學中,落實到學與練、導與用中,并使之轉化為學生學習實踐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盧志輝,小學語文學法指導中“四導”策略[J].吉林教育,2014年。
[2]李建彬,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六會”能力[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