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進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新課改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欣賞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文學作品的同時,能夠準確、靈活的運用語文知識,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梢?,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語文的學科特點決定教師要利用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如何靈活準確的駕馭語言,使自己的表達更加清楚形象則是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提升學生的信心,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進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營造和諧、寬松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
小學生受年齡階段的限制,在學習中多存在羞澀、不愿意表達的心理,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語文需學習環(huán)境,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約束和乏味,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表達和交流的機會。首先,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信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建立起雙向的互動溝通,讓學生多說、多做,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實效性。小學生天性好玩,除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表達之外,也應該積極組織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在課外進行交流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體系的逐漸形成;其次,建立和諧、信任、堅實的師生關系。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也是學生在學校最依賴和信任的人,所以教師不僅要樹立權威和嚴厲的師風,同時也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學生交流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心理,融入到學生的喜怒哀樂中去,消除學生對自己的敬畏,打破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逐漸喜愛上自己,喜愛上語文課堂,從而愿意在語文課堂中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表達和交流情景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情景的,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制不僅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導致語言表達長期處于空白的情景中,學生無法在真實或者虛擬的真實情景中進行交流和鍛煉。因此,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盡可能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其能夠接受的,與實際生活貼近的語言表達和交流情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近乎真實的情景中鍛煉對人、事、物的表述,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逐漸提升。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給予學生聽、說的機會,讓學生在設定好的情景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評價。例如:在學習《盤古開天辟地》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與之相關的動畫視頻,然后在視頻中插入一些特殊的音效,之后引導學生想象一起穿越時光隧道,來到遠古時代,那藍天和大地是從何而來?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渾濁厚實???!原來是人類的祖先“盤古開天辟地”呀!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神奇的故事中,感受那奇特、大膽、合理的想象吧!再后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并思考問題:盤古是怎樣開天辟地的?是怎樣使宇宙變得豐富而美麗的?盤古開天辟地是一個古代神話,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很大的距離,如果采用單一的講授制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但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法仿佛回到了盤古開天辟地的現(xiàn)場,能夠在虛擬的情景中去思考和表達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言交際中來,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三)開發(fā)和利用家庭和社會等學習資源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局限在語文教學中,家庭和社會也應該承擔責任。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生活處處是課堂,所以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家庭和社會中的學習資源,讓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有計劃、有意識的在生活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家庭和社會中有很多對學生有利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要經(jīng)常與家長互動,引導家長在家與學生共同學習其感興趣的書籍、看有利于語言表達和交流的電視節(jié)目等。如《一站到底》、《我是演說家》、《綜藝脫口秀》等。同時家長也可以在周末帶領學生多參加一些社區(qū)或者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給學生更多與他人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生活中獲得課堂之外的實踐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大方向,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給予學生更多說話的機會,同時聯(lián)合家長搞好課外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中和課后實踐中擁有更多表達和交流的時間,只有這樣長期堅持,才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嘴巴,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冉曉燕.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 亞太教育,2016,(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