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新課程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要積極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傳統(tǒng)教學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產生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改進教學手段,借助信息技術,并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構建簡約化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準的一種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信息技術簡約化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型,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傳授知識、體現(xiàn)課改的主陣地。所以,課程改革最主要的還是課堂教學的改革。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以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學方法,結合當前的教學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誠然,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近幾年來,信息輔助教學的實驗、研究和推廣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尤其是在輔助教學“課件”的開發(fā)及推廣方面投人了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在教師的實際操作中,往往是美中不足,事與愿違。
1.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教育思想并不現(xiàn)代化。當前我國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軟件多數采用呈現(xiàn)一應答反應模式。這種呈答式的CAL軟件,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重視敎師教的設計而忽視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只是把教師的傳統(tǒng)教案搬上計算機屏幕,學生僅能限于通過軟件預置的知識網絡瀏覽各種信息,始終保持著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
2.黑板變成了白板,唯多媒體是尊。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 經??梢钥吹揭恍┥瞎_課的教師將整個設計好的課件一步步的演示下來,包括一些文字板書。筆者認為CAL課件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板書還是不能少。課件演示后,前面的內容隨即就被后面的內容擦除,不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特別是在初中低年級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精力容易分散,板書就尤為顯得重要。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信息技術與其它常規(guī)媒體有機配合,“和平共處”,而不要一味追趕時髦。
二、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簡約化教學模式
(一)、簡約化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要求
在課改浪潮風起云涌的今天,各種新的主張、新的理念,此消彼漲,實屬必然,當然亦自然。但,輕負擔、高效益的根, 還是在課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的課堂似乎又走進了一個新的誤區(qū)、繁蕪在課堂里膨脹:許多教師在樸素的課堂加上“工藝”,拋開文本大勢拓展,教師津津樂道于教學過程的精雕細刻、完美無暇,課堂被設計成若干個精細的環(huán)節(jié),密密嚴嚴,連每句話、每個詞、每個動作都被精確設定,這樣的課堂表面看很完整,實際上成了老師表演、出彩的舞臺,教師滿足于做一個“工筆畫師”,拘小節(jié)而失大氣。在這樣的教學中, 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無法真正徹底發(fā)揮,加上盲目的模仿、跟風,什么小組合作、過分強調生活化、過度渲染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果使課堂成了千頭萬緒,“枝繁葉茂”卻不見樹干。那么,如何把豐富而復雜的知識教得簡單,讓學生學得輕松呢?讓課堂散發(fā)特有的魅力正是任何教者應該追求并達到的一種至高境界。因此,只有追求更高層次的簡約求實的境界才會徹底解放學生,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個性,為學生的終身地理學習提供持續(xù)的動力。
簡約化教學模式不等于教學的“簡單化”。簡約不簡單, 說到底是在教學中盡量排除一些形式的、無休止的、不必要的、閑散的東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這里的簡約,不能理解成考什么就教什么,但要考的東西必須在課堂的有效時間里,給以足夠且有效的關注;教學內容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傳達給學生,但不能過分地浮夸和復雜;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尤其是在課堂上在有效的訓練,不能過分地擠占學生的課余時間;重視教師個人業(yè)務水平的提高,呈現(xiàn)個人的教學個性,但不能流于模仿和形式;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但要扔掉一些為了展示理念而設計的包袱。讓課堂更好地回歸一種寧靜,讓學生在寧靜的課上得到他應得到的東西。
(二)、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化簡約化教學模式
許多學科具有教學內容涉獵范圍廣,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高,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存有很多困難。信息技術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并能隨時抽取播出;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因此,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后有著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它直觀性強,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優(yōu)化課堂簡約化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物理課堂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更可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這種教學環(huán)境的渲染,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興奮與積極的氣氛中接受物理信息,滿足學生自身求知的需要和愛好。
1.信息技術利于教學目標簡潔呈現(xiàn)
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也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無論教材怎么編,無論教學如何設計,無論評價如何開展,都必須圍繞著這一基本素質要求服務,都不能脫離這個核心。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并簡潔地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時,把自己精心制定的學習目標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展現(xiàn)出來,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明白教師在本節(jié)課所要講述的主要內容,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達到的目標。
2.信息技術利于教學環(huán)節(jié)化繁為簡
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引入新課、講授新課、練習、內容小結、布置作業(yè)、板書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僅靠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難以在課堂上把每個環(huán)節(jié)清晰、簡潔地完成。而信息技術手段則能更好在教學中排除一些形式的、不休止的、不必要的、閑散的東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3.信息技術利于將抽象事物直觀化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涉及許多抽象的知識,需要學生具有極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如何把這部分內容能簡潔地、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是許多中學教師思索的重點。信息技術手段則可將圖、文、聲、相結合并借助更多的信息源,通過模擬展示等形式把抽象的地理事物直觀化,讓學生有更深的感觸、更容易地接受。
4.信息技術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在不斷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領。自主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在校學習成績,而且是其終身學習和畢生發(fā)展的基礎。在簡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明確了教學目標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展示與目標關系密切的問題導學,讓學生根據問題先進行自學;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把課程中涉及到的資料、文字、圖片、表格、視頻錄象等內容更好地展現(xiàn)給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圖文轉換能力等;還可以把與課文知識相關內容的網站、網址展示給學生,以便學生在課后更好地自主學習或開展研究性學習。
5.信息技術利于測評學習效果
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培養(yǎng)個人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是地理新課程教學的目標。目標的實現(xiàn)是通過測評來檢測的。教師可以設置案例、題目或讓學生參與扮演,以測評學生學習的效果。
當然,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只是營建簡約化課堂模式的一種手段。要真正地實現(xiàn)課堂簡約,教師還需要從很多方面著手,如: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業(yè)務能力等。
參考文獻
[1]《試教通報》2004.4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球教育展望》2005.1華東師法大學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