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杰
摘 要: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還是心理狀態(tài)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學習活動中主要表現(xiàn)在成績上的差距。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關注不同學生群體,促進全體學生進步”的分層教學策略,為“大一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畫上了句號。本文以“人人獲得發(fā)展和進步”的教學理念為遵旨,闡述了分層教學策略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分層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實踐教學;分層;應用
一、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
1. 全面提升學生整體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模式中,高中數(shù)學教師以提高學生數(shù)學成績?yōu)橹饕康?,采用集體灌輸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學生則在集體學習形式中機械地接受教師給予的知識講解內容,但由于學生個人數(shù)學基礎及學習能力不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個體差異。而傳統(tǒng)模式的課堂根本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而采用分層教學法,能夠通過對學生差異性的分析與觀察后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別劃分學習層次,并根據(jù)該層次展開教學,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及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同時也能夠使教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進一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2.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主觀能動性
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做事和學習時大部分主要依靠自身的興趣來決定是否會專注做事或集中學習。而在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數(shù)學知識枯燥乏味,且難度較大,而如果學不會時學生則會出現(xiàn)厭煩心理,甚至會對數(shù)學教師失去尊重,進而采取散漫的態(tài)度敷衍地進行學習,導致其數(shù)學能力及成績均得不到有效提高。而教師利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在對不同學生學習目標進行設定的同時使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在能夠承受的難度范圍內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得,共同提高。
3. 提高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教學,則實際上是“教”與“學”的共同過程。由此可見,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通過不斷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教學,更需要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主體地位,提升自我主體意識,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而采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主體思維與意識,而且還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來,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質量。
二、 分層教學策略如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
分層教學法具有一定科學性及合理性,但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不可在分層時過于死板,以免因分層不當出現(xiàn)成績兩極分化或學生心理情緒產生變化等情況。因此,在運用分層教學法時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 依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分組
作為分層教學法中的核心基礎,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是有效開展教學的基礎和關鍵。而在具體分層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在分層前采取相關教學及其他措施,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數(shù)學知識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觀察與分析,通過綜合評價后對學生進行可序分層。
例如,在分層前,教師通過數(shù)學考試試卷上的成績及學生錯題分布率等進行綜合分析及評價,并結合在課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觀察結果,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A組學生的成績優(yōu)異,能力突出,可稱為拔尖組;B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中等,可稱為提高組;C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則被稱為基礎組。
此外,在分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分組措辭和方法,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因此,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教師通過具體考核結果與觀察進行適當調整,保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2. 設置形式多樣的分層授課體系
分層授課是分層教學理念的實施階段,也是核心部分。想要進行有效的分層授課,首先教師需要做好不同層次的課程安排。如,對于基礎組的學生,就可以設計基礎授課體系,著重于數(shù)學概念、公式、定理的講解,課后的練習也應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察;對于提高組學生,就應該相比較于基礎組有一點的提高,偏重于對數(shù)學知識的靈活應用。這一部分的授課體系需要教師把握好內容的難易程度,避免出現(xiàn)“太難”或“太易”的問題;而對于拔尖組學生來說,應該比提高組更高一層,著重于一些疑難問題的攻克,授課的難度要有所加大。此外,無論是哪一組的學生,教師都應該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一些提高性的問題,讓有能力的學生選作,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能力。
3. 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層輔導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傳統(tǒng)教學中“題海戰(zhàn)術”雖不可取,但并不是全無道理的。因為課后的練習不僅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方式,更是鞏固并升華學生知識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統(tǒng)一布置作業(yè),再統(tǒng)一講解,無論是作業(yè),還是講解都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差。而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再進行選作,逐步推進,逐步提高。
4. 采用分層激勵對學生進行適時評價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在課堂教學中,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科學、有效的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積極性。分層激勵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保障。進行分層考核時,要貼近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從基礎概念到技能要求設置題目,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題目選擇,依據(jù)考核結果,可以對各級層進行調整,實現(xiàn)各組成員間的有效流動,這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
在對高中生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為了切實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在滿足新課改要求及高中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增強數(shù)學學習能力,其中,實施分層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和價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行該方法時不僅要符合高中教學實際情況,同時也需要滿足新時期教育改革要求。
參考文獻:
[1]朱愛東.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2016.
[2]何靜.隱性分層教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