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
摘 要:所謂的科學素養(yǎng)即科學素質(zhì),是指人們在學習、生產(chǎn)和生活中,掌握和運用科學知識的程度和能力?!墩n標》中提到:“本次課程改革要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改善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zhì)量,而不是簡單的科學定理和概論,所以,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要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科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科學探索的興趣,引導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相關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本文圍繞“以校園科技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研究”為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校園科技活動;科學素養(yǎng);提升策略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一個人的科學素養(yǎng)已經(jīng)開始影響其在當下社會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在不斷影響和改變國民的價值觀和對于事物的態(tài)度和看法,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成了當下教育中的重點內(nèi)容。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主要以理論為主,學生只能在書本中和教師的講解中理解科學的世界,并不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具有科學精神的活動中,對于科學探索的興趣也就無法得到提高。而校園科技活動則主要是以真實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科學創(chuàng)造中,讓學生在體驗到科學世界奧妙的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一、 豐富科技活動,激發(fā)探索興趣
校園科技活動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取決于活動舉辦的好壞,許多學校的科技活動只是流于表面,能夠選擇的項目非常少,科技含量也非常低,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參與。而部分科技含量較高的活動也只是以競賽的形式展開,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可以參與,大部分同學仍是不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從而失去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所以要針對這一現(xiàn)狀,進行有效的改革,豐富發(fā)展校園科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踴躍的參與。
科技活動是以實踐活動為主的教育方式,提倡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了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變化,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技能。然而學生之間是有差異性的,不同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事物也有所不同,所以豐富各種科技活動,盡量保證學生們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進行積極的探索。比如有的學生對制作模型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么學??梢越?jīng)常舉辦模型制作大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結合一些科學原理制作出能夠代表自己個性的模型,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風格和方式,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組建校園模型小組,讓擁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可以不分年級、班級,共同探討感興趣的事物,從而讓自己的水平有更好的提高,對于模型的制作也能夠有更為深刻的見解。有的學生對于大自然比較感興趣,那學??梢耘e辦觀察大自然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能夠更加親密地接觸大自然,進行觀察樹葉經(jīng)脈,共同養(yǎng)殖花草,觀察生長周期變化等等,讓學生對大自然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有的同學對于身邊的一些小物品有著非常強烈的改造意愿,那么學校就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平臺,讓他們能夠積極地思考,并且讓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出新鮮的、有價值的事物,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使他們能夠不僅在校園中做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在生活中也能成為一個善于積極思考的有心人。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有特色的科技活動,比如每周科普日,每個星期在公告欄中為學生們科普一些小知識,提高學生對于科學世界的興趣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提升對科學知識的了解。科普小報的創(chuàng)作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并且制作成報紙參加學校的比賽,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構思報紙制作的結構,版面,還要積極地了解尋找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這無疑也是幫助他們提升自我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
豐富的校園科技活動能夠有效地擴大科學技術的影響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
二、 提高科學含量,提升教育水準
在豐富校園科技活動的同時也要保證活動的質(zhì)量,提高活動的科學含量,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活動中能夠得到有效的科學教育,而不只是讓科學活動成為一種熱鬧的形式。
那么為了提高科技活動的科學含量,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能力范圍和他們的認知水平,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合理設計科技活動中知識的容納量和操作的難度,讓學生體驗到科學世界的同時能夠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原理。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入科學知識,學生并不能夠理解的話,那么學生則會失去對于活動的興趣,也會打擊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積極性。而如果科技活動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沒有一定的層次,那么該活動所能夠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也就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其次,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水平,保證科技活動中科學原理的準確性,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學??梢云刚垖iT的科學老師,進行科學活動的設計和科學原理的注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科學探索。比如帶領學生們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光透過放大鏡可以把紙燒著,教師就要明確地向?qū)W生們解釋這是光的聚焦現(xiàn)象,并且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原理,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光的聚焦是如何產(chǎn)生的。再者,學校要為科技活動提供必要的器材和開展的場地,讓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地進行紙上談兵。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學生與老師進行種植,并且觀察植物的生長周期變化,這是一項需要場地的提供和長期的堅持,學??梢詾檫@一活動的開展開辟出一塊校園植物園,讓學生可以親手進行栽種,并且進行長期的觀察,記錄下植物的變化情況,從而和教師進行交流談論。
科學知識的教育是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理論的傳授,讓學生具有基礎的科學知識的掌握,而科技活動則是課堂教育的延伸,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更高水準的知識,達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只有提高了科技活動的科學含量,讓學生有所學,能夠?qū)W,才能夠提高科學教育的水準,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endprint
三、 進行有效評價,提高探索動力
學生對于事物的探索是需要一定的推動力的,興趣固然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外界的肯定也能夠幫助他們走得更遠,所以開展科技活動時,不僅要體現(xiàn)全體性,更要有一定的競爭性,讓學生在競爭中得到提高。比如在進行模型制作的訓練時,也可以適當開展模型制作大賽,讓學生們在同一平臺上進行公平的切磋較量,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對于模型制作的方方面面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以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還可以在學校的榮譽欄中設置一些科學獎,比如“動手能力之星”“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星”“科學知識之星”等,每個月評選一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這些榮譽,也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借鑒,以達到更好的水平。學校還可以對不同的研究小組進行學習評審,根據(jù)研究小組所開展的項目和所取得的成績進行有效評價,全方面地評價其教學成果,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活動開展時能夠奉獻出更多的熱情,能夠更加積極地思考和參與,并且得到外界的肯定,讓他們有學習和探索的信心。
尊重學生自我選擇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硬性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參與兩項活動,并且把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作為期末考評的標準之一,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科技活動,讓校園科技活動真正成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而不是流于形式成為學生“湊熱鬧”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
小結
總而言之,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科學素養(yǎng)關系到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夠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更加便捷地解決問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將決定未來全體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社會質(zhì)量和國家前途。因此,用校園科技活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針對科技活動單一的現(xiàn)狀,學校要積極地豐富開展各類活動,涉及不同的領域,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提高校園科技活動的科學含量。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能夠真正地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我的科學素質(zhì),幫助學生正確地解答科學問題,以自身的素養(yǎng)帶動學生的提高,學校也要積極的配合,讓科技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體驗,用科學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形成對科學世界探索的動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郭卉,劉琳,彭湃,楊文嬌.參與科研對理工科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zhì)影響的實證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2] 張洪軍,李旭艷,包麗,王世剛,李西兵.以科技創(chuàng)新和競賽為載體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