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偉
摘 要: 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音樂和舞蹈是兩個重要的審美教育科目,也是人們抒發(fā)感情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將舞蹈元素與音樂結合起來,不但能有效激活學生興趣,還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解和認知能力,進而全面提升音樂素養(yǎng)。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舞蹈元素如何與音樂教學融合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 音樂教學;舞蹈元素;情感
從古至今,人們通過舞蹈反映了豐富的情感,也體現(xiàn)了審美觀,所以舞蹈是藝術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完整的藝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對情感表達方式的具體了解,就需要融合舞蹈元素進去。
一、 舞蹈元素概述
在初中素質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音樂教學中的舞蹈教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還能啟發(fā)和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藝術審美觀。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融合舞蹈元素的方法比較常見,這其中不但有民族舞蹈,傳統(tǒng)戲劇舞蹈,甚至還有國外流行舞蹈,可以說是不拘一格。這就給我們的課堂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和寶貴的經驗,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采百家之長,然后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音樂特點設定針對性的舞蹈方案。
二、 初中音樂教學中舞蹈元素的重要性
(一) 有效降低學習難度
音樂并不是死記硬背的,它不但有廣闊的內容,還有豐富的情感。所以,音樂教學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說理論,那同學們就會如墜云霧,讓課堂顯得低迷、枯燥和乏味。但是如果我們融合舞蹈元素,讓學生動起來,不但能成功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還能讓音樂學習更形象化,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欣賞音樂欣賞舞蹈的同時形成對音樂的正確認知,培養(yǎng)學習習慣,滿足實際需求。除此之外,這種融合教學的形式有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學習方式,在欣賞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藝術的眼光看待生活,可以隨時發(fā)現(xiàn)身邊的藝術,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二) 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由于藝術具有共識性,可以說舞蹈和音樂是互通的,能相互啟發(fā)和相互促進靈感。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融合舞蹈元素,能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切身體會,進而豐富他們的情感認知,這樣才能從主觀上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規(guī)律,深入掌握其中的原理。尤其是針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如果我們只是強調理論和歌唱,那他們即便死記硬背歌詞,但是也不能唱出其中的情感,不能走進音樂的內心世界,然而通過舞蹈元素的啟發(fā),他就能在腦海里形成畫面感,就能很好地帶動情緒,強化記憶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
三、 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利弊
瑞士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在20世紀初提出了律動教學的方法,所謂舞蹈律動說的就是結合肢體舞蹈動作來感受和體會音樂表達。也就是說,可以讓同學們結合舞蹈的律動體味音樂的節(jié)拍,這對音樂的影響是直觀的、行之有效的。
(一) 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點
初中階段,尤其是八、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思想逐漸成熟,有了對審美的初步認知能力和欣賞能力,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舞蹈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舞蹈教學在初中課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培養(yǎng)氣質。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如果一味地進行理論講解,很多同學會失去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如果加入舞蹈元素,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體美發(fā)展,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
(二) 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弊端
凡事有利必有弊,盡管舞蹈教學有很多好處,但是對于一些資質不夠或者肢體語言不協(xié)調的老師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適合的,僵硬的動作,不專業(yè)的音樂舞蹈認知會誤導學生,甚至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樣的教學活動會對學生的身心帶來不利的影響。
四、 初中音樂教學中舞蹈元素融入的方法
(一) 做好舞蹈元素與音樂元素的講解
大多數初中生會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大量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但由于個體差異和音樂欣賞能力的差異,再加上音樂的抽象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體驗式學習中提高樂感和情感理解能力。
比如在學習《救亡進行曲》和《松花江上》時,我們最好事先搜集相關的舞蹈視頻資料,讓同學們通過觀看、模仿和啟發(fā)、創(chuàng)新逐漸融入到音樂情境中來,進而深層次感受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救國的情懷,使舞蹈和音樂情感達到統(tǒng)一,上升到學生的精神層面,使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音樂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二) 增強舞蹈元素在音樂課堂的表現(xiàn)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那就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教師如果想改善這種情況,就要做好教學設計,強化舞蹈元素的感染力和融合能力,引導同學們深入體味和理解音樂,不能單純地給學生講授音樂理論知識,也不能單純地欣賞音樂,這樣會讓課堂顯得沉悶,無法喚起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教學《茉莉花》時,我們可以鼓勵同學們結合茉莉花的特點自主編排一段舞蹈進行表演。這樣大家在編排過程中,就需要深入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和歌詞的內涵以及歌唱特點,無疑會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深度,有效強化音樂欣賞和理解能力。
五、 舞蹈元素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囿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可能在偏遠農村師資力量有限,舞蹈元素與音樂融合的模式會受到一定的束縛,企望各級領導充分利用客觀條件進行適當地改善。另外,教育監(jiān)管部門也要加大對教師崗位的監(jiān)察力度,防止那些資質不夠的教師進入教育行業(yè)。最后是學生態(tài)度的轉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消除對音樂舞蹈課的偏見,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fā)展。
六、 結語
音樂和舞蹈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和人類智慧的結晶,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學生文化課的傳授,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初中音樂課堂和舞蹈元素的結合一定能得到全面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朱靜.初中舞蹈教學中融入音樂教學的意義[J].才智,2010,(26):144.
[2] 徐曉蕾.論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價值與實施方略[D].洛陽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