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靚
摘 要:毋庸置疑,我們今天對小學英語課程教育的改革是值得肯定。但問題是在這種教育改革的背后,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卻似乎沒有那么多的激情和高漲,以致于學習和教學的效果不那么明顯。筆者認為,教學改革應以有效的溝通開始,努力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才是小學英語課程改革教學效果獲得的有效途徑和關鍵之所在。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更是復合型人才的世紀,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將從單一的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逐漸過渡到立體型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要完成這一目標就需要全面普及素質教育,并堅持以這一方針為宗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楊曄涵 2013)。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英語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們主動地用英語去溝通、去交流、去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達到以英語為交流的紐帶,建立一種新的學習模式,讓我們的學生更加主動有效的運用英語,為他們將來能夠成為國際復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以有效的溝通為開始
語言說到底是一門溝通的藝術,當我們長大成人后,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在工作崗位上所進行的溝通交流,也往往沒能完全具備成熟的技巧。而溝通過程中產生的無效溝通和負面溝通卻使得我們的工作和交友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實際上,未來的世界對人才的需求是業(yè)務能力和溝通能力并重,而怎樣駕馭我們說話的水平是衡量溝通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把話說的讓人明白,說的有說服力是語言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所以,英語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敢于用英語說話的學生,其次,要培養(yǎng)敢于用英語交流的學生。比如,在上了幾堂傳授了英語基礎知識課后,可以留出一節(jié)課讓同學們上臺用英語演講,小學生的話可以用英語兼雜漢語的說一些基本句子或者單詞。在一段時間的個人演講之后,可以讓同學們配對上臺用英語交流基本的禮貌用語和簡單的情景對話??傊?,用各種手段去激勵學生們大膽的使用英語說話和交流。
二、評價英語水平應該多元化
我們的教學水平有多高,或者說我們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多高,是否用成績就能完全表現(xiàn),其實是值得商榷的。換句話說,即使是考試也可以有其他各種方法,完全用答卷的形式去展現(xiàn)我們的教學水平,其實已經落伍了。英語考試更是如此,完全用答卷的形式去考核同學們掌握英語的水平是一種“笨人”用的“笨辦法”。那么,英語的考核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辦法去評分呢?我個人覺得其實老師可以將考核的形式拆分成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去運作。同學們平時在課堂上的大膽發(fā)言,在表演課上的積極“表演”,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參與都可以作為平時考核成績的依據。這些措施,就是要鼓勵同學們大膽的運用英語,主動地去說英語,讓英語的因子滲透到同學們的實際學習生活中去,在培養(yǎng)同學們的英語知識的同時,更加鍛煉學生們的膽量和信心。此外,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并不應該只是用考試成績來評價,有些在學校成績很優(yōu)秀的學生,畢業(yè)后走上社會往往不受歡迎,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人情世故和情商不高所造成的。英語源出于英國,英國是一個極為注重西方禮節(jié)和細節(jié)交往的國家,我們使用英語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交流,更要教會英語背后的禮節(jié)和交流細節(jié),使得同學們走上社會更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所以,怎么說話讓人覺得舒服,讓人更容易接受,其實不僅僅體現(xiàn)在英語的教學中,也應該體現(xiàn)在我們的漢語教學中。
三、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
學校的教學方法上我們也需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們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首先,在教學的順序安排上,將以往的“先教后學”改為“先學后教”;其次,在教學的時間安排上,將以往的“教為主、學為輔”改變成為“學為主、教為輔”;接著是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上,將以往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主的逐一講解改變?yōu)樽屚瑢W們先按教學大綱進行自學后解釋同學們的疑難不懂之處;然后是在教學對象的指向上,將以往很含糊的所謂“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改變?yōu)樵谡n堂上自學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們;最后是在教學方法上,實行“師教生”、“生教師”、“生教生”的合作學習。此外,作業(yè)的布置也要考慮到有效性,即讓同學們在課堂上有充分的課堂練習時間,并得到及時的反饋評講(荊州中學 英語教學組 2014)。另一方面,學校需要設置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英語的時候一般覺得比較新鮮好玩,但是他們的注意力時間較短,無法長久的關注英語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調動孩子們的關注度,最具效果的手段就是設置一些游戲類教學方法,比如筆畫教學法、動作教學法、歌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表演教學法等等(薛碧姣 2013)。
總之,英語教育改革應該以引導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為主,逐漸淡化和淘汰教學過程中的機械記憶和重復勞動。淡化,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因為有些需要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的地方,還是必須下苦功夫的。但是,我們必須引導我們的學生們去發(fā)掘學英語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在學習英語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并以此為自豪和快樂。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們自學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