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張耀翔的識字測驗思想
王 超
耀翔先生是中國編制識字測驗的第一人,他編制的識字測驗有效性高,實用價值也高,既可以作為個人測驗也可以作為團體測驗。
張耀翔 識字教育 識字測驗
相關研究表明,我國的識字教育始于清末,1907年孟昭常著《論公民學堂》一文,文中主張“普設公民學堂,以教不識字的成人,這是我國近代推行識字教育的先聲”。[1]清末新政將興辦新式教育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清政府頒布了《簡易識字學塾章程》,推出了以簡易識字為中心的教育運動,并把這個運動和立憲活動結合起來,以此達到開啟民智,教化民眾的目的,但是這些并沒有真正施行,清政府便壽終正寢了。民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也十分重視識字教育,加之平民教育的倡導者晏陽初和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傅葆琛等在中國的大江南北掀起的聲勢浩大的平民識字運動也推動了政府對識字教育的重視,于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頒布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來指導和推動識字運動的開展。
進行識字教育,需要區(qū)分出文盲與非文盲,了解一個人的識字程度,這就需要用到識字測驗。在中國,張耀翔先生應該算是編制識字測驗的第一人。張耀翔的識字測驗法,“須時最短;試一人至慢二十分鐘,快者不過五分鐘,普通約十五分鐘,等于前試驗法所須時間九十分之一,以五百人擔任十萬兒童,須時不過兩周,省時省事何如!”[2]試驗所用的材料是商務印書館出版增訂放大實用學生字典,該本字典共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九個字。從中選出十組,每組一百個字。為什么每組選一百個字呢?張耀翔先生對此做了解釋,他說:“余欲作此試驗之初,即定意擇一百字,字太少,則試不準;太多則試驗所費時間不合算。覺一百字得其中,且便于統(tǒng)計。”[2]之所以從整本字典中選取了十組,而沒有真的將整本字典分成一百三十五組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省時省事”,“在多的人做試驗組數(shù)愈多,愿做試驗者必愈少,其結果愈不可統(tǒng)計?!盵2]
張耀翔采用了擇定法從這部字典中選出了十組字。他所用的這本學生字典,除去例言、檢字、附錄、廣告等內容外一共有二百五十三面,每面有四大格,共計一千零一十二格。該本字典每換一部字,都是重新另起一面,每部的結尾常常有空格出現(xiàn),所以實際有字的格數(shù)并不到一千零一十二。我們想要從整本字典中選出一百個字來代表整本字典,“當然不應限于某集,某部,或某畫內;亦不應限于前若干面,中間若干面,或最后若干面內。應推廣至全本字典?!盵2]張耀翔先生所選每組的一百個字便是由前后各集各部各畫中選出的。這十組具體的擇定方法是:第一組從第一格的最后一字起,每十格取一字,第二組是從第一面的第二格的最后一字起,每十格取一字,第三組是從第三格最后一字起,每十格取一字。第四至第十組皆是依次從每下一格最后一字起,每格十格取一字。當遇到每部結尾的空格時便借取空格臨近二字,湊成整數(shù)。
當時,有人曾用張耀翔選出來的這十組材料測試過北京八處學校,十一個班的學生,被試者共有三百零五人,張耀翔先生對試驗結果在《心理》雜志上做了較為詳細的展示。由實驗結果觀之,張耀翔先生所擇定的十組均具有相當?shù)拇硇裕捎玫膿穸ǚㄒ彩禽^為公平、可靠的。綜觀一切統(tǒng)計,“尤以第九組為最優(yōu),最近于各表各組總數(shù)之平均數(shù)”。[2]因此選出第九組為進行識字測驗最適合的材料,第九組的一百個字是:
花 和 叩 切 全 居 奔 科 直 放 時 狂 猿 異 臺 助 增 腓邦 島 職 謹 璧 網(wǎng) 協(xié) 掛 烝 紂 娼 密 俱 孕 僑 俞 遙 旂 枯 汁辯 策 鯉 窩 陭 喋 嚕 疆 廋 彊 羹 蚤 藥 消 蔭 軸 漕 朏 濫 捍賺 郯 醮 鉷 坺 憍 ? 揞 椉 樗 櫳 殳 撬 泐 磟 莋 亄 飿 祳 閕霛 繮 簸 蠱 ? 瘰 湱 桔 爓 ? 葰 踅 鴃 覜 訿 ? 鎝 黳 馯 髕鷵 龤 韽
張耀翔所選出來的這一百字就代表著該本字典的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九字,他說:“凡識得余之一字者,即識得一百三十四點六九字。今為便利計算,概作為一百三十五字。識得十字者,即識得一千三百五十字,識得五十字者,即識得半部字典;全識得者即識得全部字典;識得七十字者,即識得九千四百五十字;由此類推。雖不中,亦不遠?!盵2]原因何在,“機會之公例如是也?!盵2]他強調,必須用他所選的一百個字或者他繼續(xù)制定之字才能得出上述結論。其他的字則不敢擔保。而且這一百個字的字體、寫法、顏色等都必須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不可隨意更改。
張耀翔是中國編制識字測驗的第一人,他編制的識字測驗有效性高,實用價值也高,既可以作為個人測驗也可以作為團體測驗。為漢字心理研究投入了半生心血,并取得斐然成果的艾偉曾經(jīng)考察過中小學學生常用字量,測試所選用的材料便是張耀翔字組中的第四組和第九組。另外,據(jù)張耀翔的女兒張純音女士回憶,當時上海的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員面試時就采用了張耀翔先生編制的識字測驗來測驗應聘者的文化程度。由此也間接證明了張耀翔先生編制的識字測驗的價值。張耀翔對中國識字測驗的發(fā)展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貢獻巨大,正如艾偉先生在《漢字問題》一書中的評價一樣:“張氏對于識字量一問題力求解決,并廣為宣傳,在數(shù)十年前之中國,可謂科學界之先覺。”[3]但是這個測驗也存在著粗糙處理的地方,如將識字定義為“識得一種字音及數(shù)種解釋中任何一種解釋”雖是作者為了測驗的便利而設,但這就忽略了測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其他的一些情況,如音義俱知、知音不知義、知義不知音等等情形。
[1] 林崇德,李春生.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心理·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4.
[2]張耀翔.識字測驗[J].心理,1922(1).
[3]艾偉.漢字問題[M].北京:中華書局,1949.
王超(1990-),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