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艷,崔紅玲
摘要:《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全英文教學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本文根據該課程的特點,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了有益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文章圍繞存在的問題、三個轉變、開放式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實現了課堂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良好結合,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教學;開放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4-0147-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及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加快,國際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方興未艾,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是我國教育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全英文教學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和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地進行全英文教學能更大程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學質量,吸引更多的學生也已成為我們需要面對的新挑戰(zhàn)[1]。
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成立于2013年1月5日,該項目的培養(yǎng)模式是“4+0”模式,全部課程采用全英文方式授課,采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和質量體系。
《電路分析基礎》是所有電氣與信息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是許多高級課程的先修課程[2]。它的理論嚴密,邏輯性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理論、分析計算電路的基本方法和進行實驗的初步技能,并為后續(xù)課程準備必要的電路知識。
《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授課方式直接與國際教育方式接軌,將專業(yè)英語學習與專業(yè)知識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讓學生用英文教材和沉浸在英文教學環(huán)境中,用英文直接學習專業(yè)詞匯和基礎理論,有效提高其英語學術能力與水平[3]。《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課堂教學對于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來說,如何有效地理解課堂內容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本文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介紹作者在《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教學中的初步改革探索和實踐。
二、探索與實踐
(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很多高等院校已相繼開設了《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課程[7-8],相關的教學研究也在逐步開展。申請人通過多年教學經驗,和對我校格拉斯哥學院全英文課程《Fundamental of Circuit Analysis》近一年的教學實踐與觀察,發(fā)現全英文課程《Fundamental of Circuit Analysis》教學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學生的英文基礎有一定差異,造成部分學生依賴中文教材,忽視對英文教材的理解;雖然大部分學生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強,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聽力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在課堂上無法消化講解的內容,所以不得不在課后查閱中文資料,這就進一步削弱了對英文原版教材的深入理解。部分學生對全英文教材、教案及教輔材料理解有困難。
二是理論教學偏多,與實例結合較少。教學模式較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電路分析基礎中有大量的電路模型分析,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推論與計算,加之學時有限,和工程運用中的實例結合講解不夠充分。
三是教師是教學主體,學生只是聽眾。在教學觀念、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上依然較多地介紹常識,只注重課文的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改革實踐
針對《Fundamental of Circuit Analysis》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具體情況,為改善上述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從多媒體課件建設、教師角色、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電路理論和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實現三個轉變,即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yōu)橐阅芰ε囵B(yǎng)為中心,從課本課堂為中心轉變到以多媒體自主學習為中心,通過精選文字材料、輔以影像資料,豐富教學手段、銜接課堂內外等方法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其次,在教學研究中,采用研讀法,對多種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仔細研讀,進行分析,引入課程教學,豐富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采用建構法,根據培養(yǎng)目標,將多種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融合在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基礎,突出應用,構建覆蓋課堂內外、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套教學理論與模式;采用調查法,對其他相關課程教學的方法、模式進行調查,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第三,上好緒論課,增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動力;采用實例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比較式、啟發(fā)式、討論式、案例式、學生上講臺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英文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上課效率。例如,在講解含有受控源電路的等效分析,只講解含有受控電壓源的情況,而把含有受控電流源的情況調整到討論學習中,讓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選一位代表上臺闡述,最終由教師總結并計分。
第四,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的教育環(huán)境,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鼓勵學生多提問。中國的學生大多數適應于聽講,在教學過程中,對難以理解的部分和聽課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應積極鼓勵學生及時大膽提問。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英文表述,克服不愿意開口的問題。課堂教學更強調師生之間進行課堂學習的交流和互動,因此專門為學生提供了課堂英文討論時間,讓被動地接收變成主動地思考與總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一旦學生開口了,其參與全英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另外,利用課間休息及業(yè)余時間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了師生距離,師生共同營造一個輕松、融洽的氛圍,更有利于課堂溝通,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改革??己顺煽儾粌H具有測評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功能,更具有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的作用。改革前考核成績有兩部分組成,改革后考核成績由四部分組成,期末考試占50%,期中考試占20%,實驗成績占10%,平時作業(yè)和討論成績占20%。這樣大大激勵了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也體現了過程考核,有效地引導學生對平時學習的重視和積累。
三、結束語
全英文教學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模式,是大學教育國際化的標志。作者通過近一年的《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實現了課堂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良好結合,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意識。全英文教學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成功地對中國學生進行全英文教學還需要教育者們進行不斷探討與實踐,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我國教育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趙紅茹,韋崗.“電路”課程雙語教學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30(6):84-85.
[2]Charles K.Alexander,Matthew N.O.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專祥濤,鄭貴林.自動化專業(yè)電路課程雙語教學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9):107-109.
[4]魏立明,韓成浩,孫雪景.應用型工科院?!峨娐吩怼氛n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8,(13):87-88.
[5]劉蓉暉,楊爾濱.“電路分析”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和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09).
[6]陳巖.一般院校中“電路原理”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4):237-239.
[7]胡釙,劉曉莉,丁堅勇等.電氣信息類課程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電氣與電子教學學,2010,32(1):10-11,14.
[8]王旭紅,吳素平.留學生“電機學”課程全英語教學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