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認知學習理論,教師的職責應致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而學生應該發(fā)揮自身的認知能力,主動地對外界的語言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將知識內容與原有的知識結構有機地聯系起來。按照認知學習理論,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網絡教學中可以利用網絡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和查詢能力,并且通過網絡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網絡閱讀教學達到預期目的。
【關鍵詞】認知學習理論 英語閱讀 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24-02
一、引言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其認知能力。教學行為不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通過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發(fā)揮作用。因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其對知識的認知加工過程才是直接影響他們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
網絡教學模式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于一體,具有資源共享的強大優(yōu)勢,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趣的閱讀學習材料,這些語言輸入材料可以為學生提供諸多的選擇機會,使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者。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外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方面,也是大學生獲取語言信息的主要途徑。然而,很多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高,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難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水平。因此,在認知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采取網絡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本文擬運用認知學習理論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性研究。 二、理論背景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 教師的任務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努力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然后將知識內容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結構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不是外界語言刺激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應該發(fā)揮自己的認知能力,主動對外界的語言信息進行選擇加工。認知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學說有格式塔學習理論,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等。
格式塔學習理論 [1] 認為,人的大腦能主動將知覺到的東西組織為一個整體,在心中形成一種完形。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學習者在知覺上重新組織信息和構造完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心中的“完形”會經常出現缺口,需要補充信息,這樣就會促使人們的知覺產生彌補缺口及尋找信息解決問題的動力。因此,人們會充分地調動頭腦中已經具備的知識和經驗,并不斷向別人學習,經過一番努力之后,突然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正確的方法,發(fā)生了“頓悟”。也就是說,“頓悟”是格式塔學習理論的核心,指在學習時會突然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很多情況下,對知識的“頓悟”是學習者尋找信息、構造完形和理解事物的關鍵。根據格式塔理論,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取決于學習者如何感知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如何構造相關的完形。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習者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啟發(fā)學習者善于總結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內在聯系,使其在構造完形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依據布魯納[1]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學習的本質就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人們的某種認知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選取合適的知識體系,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要讓學生掌握各學科的知識結構,即掌握該學科的基本定義、原理及概念。同時,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些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不僅是為學生提供那些已經準備好的知識。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對環(huán)境主動積極的認知過程,他們的學習是以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運用積極的思維,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覺與頭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對新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并對新舊信息進行整合,從而獲得新的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分為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新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們將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發(fā)生聯系,并由他們主動地去理解信息。轉化是學生對新知識進一步進行分析和概括,從而獲得更多和更深刻的認識。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檢查,通過評價學生從而判斷他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學習任務,或者他們獲得的新知識是否合理。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布魯納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他看來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學生不應該被“填充”知識,而是應該主動去獲取,并把新知識和己有的認知聯系在一起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他同時也很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內部動機。只有學生對學科知識本身感興趣,才可能會充分發(fā)揮學習積極性。因此,外部強化在學習中的作用應該被降低,盡管外部強化有可能激發(fā)出學生的某個特殊行為,但是長遠來說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益處。
三、認知學習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閱讀網絡教學
認知學習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網絡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為教師開展大學英語閱讀網絡教學實踐活動奠定了理論基礎。按照認知學習理論,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網絡教學中可以開展以下的實踐活動。
1.利用網絡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多學生英語閱讀水平不高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他們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按照教師的要求被動地去進行英語閱讀學習,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量不大。按照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2],只有學習者輸入足夠量的語言信息時,他們的閱讀水平才有可能提高。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語言材料,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網絡教學模式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于一體,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趣的閱讀學習材料,這些語言輸入材料可以為學生提供諸多的選擇機會,可以使他們進行有效的英語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經過大量的閱讀,就有可能突然找到他們需要的信息及正確的閱讀方法,發(fā)生“頓悟”,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他們對英語閱讀的興趣,而且可以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構建新的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水平。endprint
2.運用網絡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其思維的本質是他們積極運用大腦,運用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概念對新知識和新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和概括。 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他們在英語閱讀學習中的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各種電教設備及網絡資源,把學生可以用到的語言材料的來源從教材擴大到網絡的范圍, 讓他們可以在眾多的信息資源中根據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認知結構和學習需要來選擇相關的語言信息,以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電教媒體及豐富的網絡資源,把學生認為難懂的一些語句和語法結構以圖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的生活情景聯系起來, 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其大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一些內在的聯系,使他們提高分析語言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3.利用網絡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查詢能力
網絡閱讀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資源豐富及閱讀材料多樣性。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靈活開發(fā)這些學習資源。在要求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時,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文學作品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閱讀莎世比亞的作品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網絡盡量了解莎翁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網上查詢相關的信息,了解莎翁的故鄉(xiāng)及其當時的生活狀況等,這些信息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可與學生一起閱讀莎翁的傳記,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起來。然后,教師可要求學生閱讀莎翁的某個劇本,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原文,了解故事的梗概,找出中世紀英語與現代英語的一些區(qū)別,并對劇中的人物進行比較與分析。教師應要求學生不僅在課上認真閱讀,而且在課下積極上網查詢相關文獻、在線討論并交換觀點。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讀內容,寫出相應的讀書報告或論文,要有相當數目的參考文獻或網址等。這樣,通過反復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提高他們閱讀和理解英美文學名著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查詢能力和書面表達思想的能力,使網絡閱讀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結語
認知學習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網絡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按照認知學習理論,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網絡教學中可以靈活開展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分析語言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理解包括英美文學作品在內的各種語言材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學凱. 認知學習理論與外語電化教學實踐[J]. 外語電化教學, 2001, (2).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Harlow: Longman, 1985.
作者簡介:
張蓓(1981.8-),女,山東濟南人,碩士,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及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