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周民
動物吉祥
◎ 田周民
一
幼年在農村生活,那時雞屁股就是銀行。誰家不視雞為“招財童子”呢?
清明前后,雛雞上市,賣雞人就荷擔下鄉(xiāng)逐村叫賣,只要誰家大嬸喊一聲“賣雞的!”賣雞人就放下籮筐,一臉期盼微笑著等你疾走而來。手落蓋啟,一籮筐絨線球似的雛雞便嘰嘰成悅耳動聽的絕響,不一會就引來半條街的主婦、老嫗圍得水泄不通。一陣討價還價之后,你十只她二十地挑揀進衣襟,再一手攬裙,一手付費,然后就兜著無限期望與喜悅回了家去。
雛雞的待遇著實不低,火炕最熱處是它們的“圣殿”,天定不容侵犯。一家人睡覺再擁擠,也得保證小雞信步游走的空間。它的飲食頗為講究,主食以半生不熟的小米為主,輔以饃屑,稍大時還要有適量的沙粒和草末。飲水,則要開水晾溫。養(yǎng)雞尤怕三個月后現(xiàn)了性別。一旦發(fā)現(xiàn)雄性,就認為是“白養(yǎng)”,會立即拿到市場,賠本也要賣掉,為的是重點保證母雞長大成“才”。
雞養(yǎng)到十個月時就會生蛋,這時,一個家庭銀行就宣告“揭牌開張”,那是養(yǎng)雞人家多大的喜悅。而孩子們這時更為激動,因為頭生蛋,也就是生下的第一枚蛋絕不售出變現(xiàn),要炒給孩子吃新鮮,可見孩子在家庭的分量有多重。我小時候,母親不知給我炒過多少“頭生蛋”,那個香氣香味,至今想起,仍是滿口生津,非今日所謂土雞蛋、蟲草蛋、綠色環(huán)保蛋能媲美??傻诙兜吧鼍筒恍辛?,即使你再饞,要纏著吃的話非得被趕出門去,這雞蛋該攢下來賣錢了。條件好點的家庭會留給長輩每天一枚滋補身子,其余,一家人的開銷用度就指望它了,油鹽醬醋從此再不發(fā)愁。甚至探病人、看月婆,也有了最金貴的禮品。若到過年時能攢夠拜舅家的雞蛋,那這個年一定拜得頗有顏面。
也正因為雞的貢獻太大,人對雞的感情也就不淺。盡管雞是放養(yǎng),可一到冬季或產(chǎn)蛋旺季,僅憑雞刨不能足食,還得給它“加餐”。不公的是主人往往會守在一旁趕走那些未下蛋的雞,看獨食者當仁不讓的吃相,再看被喝在一旁欲進不能、垂涎欲滴者的雞相、饑相,只覺得人“無情”起來也挺可怕。其實也怪不得主人心硬,那時,人的嘴都“吊”起來了,哪有施舍于雞的大方,凡事總得有個重點吧。包括我母親喂雞也不時偏心倚重。倒是碰上我獨自在家,準會大方出手,一群雞常啄搗得咯咯有聲,看得我也格外開心。大人愛雞,是因為雞能生蛋,我那時喜歡雞,主要圖了好玩。所以,雛雞買回家,我會趁母親不在時將那些絨線團的尤物托于掌心欣賞逗玩,有時不慎跌落下來,心中就一陣驚怕。一半是怕母親責怪,一半是怕摔傷小雞。好在母親只知我喜歡小雞,不知背后“隱情”,下地或外出還會把飼養(yǎng)的任務交給我。雛雞不耐冷,絨毛未脫時,母親總用自己一直不舍得蓋的舊毛毯用來做雛雞的“床上用品”。這些我當然看在眼里記于心中,然而不明就里的效仿居然釀成了大禍。
那年開春,母親買了二十五只小雞來養(yǎng),記得有天她要外出,就叮嚀我中午放學回家喂好小雞。那天中午,我是一路小跑到家,開門就見小雞已縮成一團,嘰嘰亂叫。我不顧自己饑腸轆轆,先給小雞喂食加水。忙亂過一陣后,再將這毛絨族逮進紙箱,放于炕的最熱處,依母親的慣常做法捂上那條舊毛毯,這才放心。感覺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去學校的路上也哼著小曲。下午放學,又是一路歡歌,興沖沖往回趕。進村抬頭,遠遠就看見家門口圍了一堆人。及近時,隱約聞得鄰居大媽二嫂她們繪聲繪色議論什么。不及走到跟前,只見母親氣咻咻朝我這邊走來,那神態(tài)顯然在警告我:“看不扒了你的皮?!比舨皇悄敲炊嗳藙褡?,難料后果是怎一個“慘”字了得。很快就知,原來我把二十五只小雞全給捂死在紙箱里了。這個“慘案”讓母親心疼后悔了好多日,幾乎在心中勾銷了對我的信任。直至重買回雛雞才漸漸換上笑顏。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大概看出我有“重新做人”的誠意,也或許她自己因為家務太忙,又分身乏術,仍需一個幫手吧,有一天鄭重囑我,往后做事要細心,要長心眼,給雞捂毯子時記住揭開一角,留出透氣口。母親的話讓我如釋重負,如獲大赦,重獲信任,從此也便長了記性,成了母親養(yǎng)雞的放心幫手。
二
小時的記憶中,我家后院是豬的世界,父母的錢匣子似乎就在豬圈里。人對豬寄予著厚望,所以人一日幾餐,豬也就喂幾頓。地里種莊稼,人吃成熟了的果實,禾稈、麩皮便是豬的飼料。年底,若有一頭肥豬出槽,這個年就一定會過得紅火。那時的孩子小小年紀似乎也懂得養(yǎng)豬的意義,一放學回家,除了拾柴燒鍋,就是拔草喂豬,不像如今的孩子去做沒完沒了的作業(yè)。夏秋兩季,雜草叢生,鮮草豬吃不完,就割回曬干,待入冬草枯時粉碎成糠,做冬季喂豬的佳飼。
一年中最高興的是“交豬”。那時生豬受“計劃”管制,有交公任務,不能任意宰殺,人也舍不得殺豬以饗口福。豬一般喂不到一百斤,就供養(yǎng)不起,就盼著能交給鎮(zhèn)里的食品收購站。收購站將肥豬定為五個級別,級越高,豬越瘦,過了五級就是等外。有經(jīng)驗的人家,估計有四級的程度就會上交,但往往就驗個五級。五級就五級吧,雖會少點錢,卻比拉回家再喂一段時間合算,所以一咬牙就交了。母親沒有這方面經(jīng)驗,常請人給豬“捏膘”,應邀者就會帶著被信任的使命感,一臉嚴肅地讓母親給豬槽里倒一點草料,將豬誘到圈口,然后再輕手輕腳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拇指就按上豬脊,待豬驚叫的一霎,目的已經(jīng)達到。母親這時屏聲靜氣,靜立一旁,似等一個命運攸關的判決。那判決倘若遂愿還能釋然,如果怯處有“鬼”,那一臉熬煎就不難想見了。不過,母親很快會振作精神,即使掃倉借糠也得設法把豬催肥。為了保險,這一喂不是三五天,而是十天半月。再到交豬的日子,家里就像過大事,會讓豬飽餐一頓,才請來三四個壯漢,一齊動手將豬從圈里抬上車,綁好,前面母親拉著,后面我來助力。最討厭莫過路上有機動車輛呼嘯而過,豬往往被驚嚇得要掙脫縛綁跳車而逃。有一次真就掙脫跳車,慶幸一條腿縛而未脫,母親好一通求助行人幫忙才總算將它“捉拿歸案,押上刑車”。豬嚇破了膽,人也弄得滿頭熱汗、一身污穢。后來好心鄰居教我們再拉豬上路,一定手拿玉米棒,沿途遭遇不測以便哄誘??墒侨ユ?zhèn)上的公路幾乎是機動車輛的“御道”,那些“鐵驢”還偏愛在行人前后嘶鳴。我們拉豬走在路上,盡管靠右行走,還是躲之不及。而豬一受驚最易拉撒,這一下就少去幾斤重量。不由得就要詛咒那一嘯即逝的家伙,可是驢耳雖長,哪能聽見。到了鎮(zhèn)食品收購站,排隊等候也讓人頗煩?!昂髞砭由稀闭咝胁尻犞e,不時引來一片怨聲,驗而未收的人、車、豬逆流而下,不但塞道,更添人心堵。哪見過世面的豬早嚎成一片,又臭氣熏天。這豬的世界、頭的黑海、惡臭的旋渦,人在其中,眼、耳、鼻諸神經(jīng)受夠了罪。
記憶中驗收豬的那個胖子老李很是神氣,他就像大法官,總是“過來過來”“走開走開”地訓人。交豬的人都知道他“手緊”,遇上別的檢驗員能驗四級,碰上他,最幸運也就驗個五級。為了不走回頭路,有頭腦的人就給他遞煙,他卻看也不看伸手就如“接力”的老將,指間夾著正抽的,伸手接著遞來的,兩耳還架著預留的,簡直在驗煙,哪是在驗豬。我家交豬似乎每次都碰上他,母親婦道人家,不會用這一套鋪路,只能聽任命運安排。然而只要驗上了,用母親的話說,就是“燒了高香了”。這時我便拉著空車跟在母親身后,或在一旁等著,遠遠看母親開票、領款、領肉票,一個隊接一個隊排完,大功告成,然后就皇上他二爸一般神氣而歸。
有了這筆錢,母親會先留足開年再買頭小豬崽喂養(yǎng)的錢,然后才考慮辦年貨的事,免不了這其中會有我們一頂新帽,或一雙棉襪?,F(xiàn)在想起,那時跟在母親身邊跑前跑后的動力,或許就來自對新帽新襪的向往。交豬被打下來,這是最愁人的事。有時也動小腦筋,將打下來的豬拉到隊尾,重排一次隊再混著去驗,有時竟蒙混過關了。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免不了胖子老李一頓訓斥,那個掃興,只有憋到回家,人餓豬嚎,好,一腔怨氣正好來放!掄起悶棍非打得那“豬老李”滿圈哀鳴不可。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打回家的豬喂了一周就無以為濟,飼料斷頓讓母親非常擔心豬會越喂越瘦。一天晚上,母親果斷地將冬貯過年留給我們蒸菜卷的蘿卜挖出來煮了一鍋,天不亮就舀出來喂豬。將欄柵幾乎要拱翻的豬有了這等佳肴珍饈,吞咽的聲音聽起來都愜意極了。待它吃完這頓蘿卜大餐,母親就拉著它又去了鎮(zhèn)上。身后的推車者自然是不諳世事卻舍得用力的十齡頑童。臨動身時,母親對并不老實的豬說:“今日就是驗個等外級,也要把你狗日的交了!”然后回過頭對我說:“去,多拿一棒干玉米帶上。”見母親是那樣的氣色,我怕得一路不敢開口。到了鎮(zhèn)上,食品站門口交豬的人不是太多,沒有半小時就排到了檢驗口,而這天的檢驗員竟不是那眼珠暴凸的老李。心中沒底,這個不曾見過面的檢驗員,臉陰得能擰出水來,那冷峻的目光似乎要看穿豬腹。他伸手就按了一下豬脊,再用什么儀器撬開豬嘴,翻開豬眼,仔細檢查。此時,別說母親,我也緊張得呼吸都急促起來。一番查驗之后,萬沒料到金剛變菩薩,開口吐蓮花?!八募?!”母親一愣,看看那檢驗員,又看看我,好像沒聽清?!八募墸徊唤??”“交,咋不交呢?”再一聲反問,唬得母親微微一驚,條件反射般回應著,聲音都有些顫。就這樣,我家的豬頂著“四級”的桂冠進了圈、歸了公。在拉著空車開票領款的那一刻,鼓足了心勁的母親給我說,讓她坐一陣。有點虛脫的母親就地坐在車轅上,好一陣才站起來去排隊。那日,母親領到了六十七元交豬款,這是我兒時記憶中我家養(yǎng)豬史上收獲最豐的一次。
“咋都想不到能驗個四級!”母親將這話從鎮(zhèn)上念叨進家門,在村里一說開,多少天午飯時,我家門前竟成了人的旋渦、“豬”的論壇。來者以豬為題,或敲碗揮箸,高談闊論;或各表養(yǎng)豬心得,各賣“五馬長槍”,以至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歡聲笑語常惹得一群傻孩子忘了按時上學。就是那年春節(jié),我因豬得福,黑粗布的棉襖上,多了一件向往已久、時興洋氣的橄欖綠制服。只記得,大年初一一早,橄欖綠“軍裝”一上身,頓時神氣十足,忽又覺得少點什么,是皮帶。立即想到了堂兄的腰間,從他那兒軟纏硬磨“借”來帆布褲帶扎上腰,這才心滿意足,儼然將軍元帥臨世。一個正月,走親訪友、行門戶拜年的美差一概包攬在身,有揮霍不盡的自得、炫耀不盡的狂熱?,F(xiàn)在想來,有多可笑。
三
鴨子深得我的喜愛??删褪沁z憾我家沒養(yǎng)過鴨子。
“春江水暖鴨先知”。想象得出,一個愛鴨的少年對著連環(huán)畫的江南臆想,那無限遐思會與意念中的鴨群綢繆成怎樣的漣漪疊生、碧波蕩漾。所以我不時會纏著母親養(yǎng)鴨子,可母親總以“沒河沒塘養(yǎng)的鴨子會受罪”為由搪而塞之。好在能見到人家養(yǎng)鴨,可以聊止心中之癢。那是在小雞出殼之際,有人家會買回幾只小黃鴨悄悄放在母雞翅下,目光犀利的母雞,能識破人類以假亂真的伎倆,會毫不留情啄而驅之。而眼拙心實者,就被糊弄過去了。可是稍一大,丑小鴨的原形不隱自現(xiàn),帶蹼的腳丫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總拖著雞群的尾巴。讓領隊的母親不時要停下來咯咯呼喚,等好一陣才能跟上。
像追小雞一樣,抓只小鴨在手逗玩,簡直是孩子的天性??捎须u媽媽帶領時,我們一般不去冒犯,否則,雞媽媽準會撣翅豎羽,奮力攻擊,不惜死命解救非親之子,讓你避之猶恐不及。可小黃鴨一旦掉隊失群,便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得手”之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時一定會抓起小鴨來逗樂,長輩人看見了就呵斥我們放回去。我們肯定會放小黃鴨回到媽媽身邊,只是逮住機會就想和這些難得見上的小可愛多玩一會兒。有一次,我們玩得既久,便起了惻隱之心,將驚叫不已的小黃鴨捧去放歸。不料,那雞媽媽閃電般就撲了過來,嚇得我們抱頭鼠竄,就這,還是慢它一步,那個捧著小鴨的小伙伴因為來不及放手,被追來的雞媽媽狠狠啄了一通,一時成為笑料。被啄者那亦哭亦笑的滑稽之相,此刻想起,仍忍俊一哂。
忽一日,小鴨就成了雞中另類,連雞媽媽的眼神里也帶著審視的目光。再長大些,那傻大的萌態(tài)就有鶴立雞群的味道。此時,母雞也到了要強行教導子女獨立生活的時候,方式便是橫下心來啄搗,使其不敢再靠近身邊。而首當其沖的就是鴨小子。它離開雞群之初,好不彷徨郁悶,有時又一副隨遇而安的樣子,常得一群小孩子驅趕逗樂,意在笑觀它碎步疾晃的憨態(tài)。及至它生蛋,全村人才驚嘆了起來,它的形象也真正高大起來。
那時只知養(yǎng)鴨是為了吃蛋治病,我多少年里都以為鴨蛋不可食用,所以也就無從知道它的味道。長大后,方明白鴨蛋不僅對高血壓患者有食療功效,還是蛋中一品。有一次想嘗稀罕也買回幾枚,沒想煮熟的鴨蛋未及剝開,一股腥味便沖鼻入腦,讓人欲嘔不能。倒是后來發(fā)現(xiàn)咸鴨蛋獨具特色,頗能下飯,才漸漸上了餐桌。而北京烤鴨、禮品板鴨這些特色珍饈更是百吃不厭。對鴨子的喜歡也就有了別樣情感。
四
鵝,我喜歡中雜著一絲畏懼。它在家禽里個頭最大,鴨子在它跟前也矮了半頭。其所以喜歡它,是它縞衣羽裳,著實有纖塵不染的高潔,而那紳士般的鵝步,亦讓人感到它有哲學家的風范。那時我們一群男孩只要見了鵝,好像都惡作劇般反背起小手,昂揚起小腦袋,學鵝的步態(tài),反把本來閑庭踱步的鵝驚嚇得左顧右盼落荒而走。
我對鵝的懼怕,主要緣于鵝“只認主家不認人”的稟性。養(yǎng)鵝如同養(yǎng)狗,目的在于守門看家。有一次,母親讓我去養(yǎng)鵝人家借灶具,小小人兒還未進門,一團白霧就在嘎嘎怪叫中飄然而至,還沒等我做出反應,那團白霧就繞上身來。原來是白鵝阻途,豈止阻途,簡直是金剛怒目。它那么兇狠地啄住我的衣袖,長頸如弓,扭動之力又如鐵手鋼鉗,我只覺得皮肉都要被擰掉了。當時是否嚇哭,腦子里至今仍一片空白,但魂飛天外的驚悸卻記憶猶新。還是女主人疾步而出,趕走了那兇殘家伙。大嬸一邊呵斥著鵝,一邊捋起我的衣袖說:“看看,都擰得發(fā)紫了,多虧穿著棉衣?!闭f著就領我進屋,拿出什么藥膏來給我涂上,然后再將我要借的灶具拿上,送我出門。見我望鵝卻步,大嬸就拿起笤帚,為我長膽:“眼瞎了,娃常來玩都不認識!”那鵝在呵斥揮打之下,呆若木雞,傻在一旁,一副不明就里的樣子,頗見委屈。
稍大時,聽秦腔,有位叫三娘的慈母怒子不爭,哭唱中有“雞抱鴨來鵝有錯”一句,她那哀怨悲凄的苦腔,當下就讓人眼熱不能自控,雞孵鴨子,鵝有何錯?卻要鵝來擔當,公理何在?自然就想到當年那只因我受屈的鵝來。它拒生人于門外,是天職,卻遭主人呵斥追打,會不會是“過度”盡責所致?這個問題于人而言,恐怕不言自明,而一頭霧水的呆鵝,如何搞得清這善于變通的人類招數(shù)?真是難為其鵝。頑童不速,讓鵝蒙冤,今日憶及,愈加慚愧。
五
羊也是我的好伙伴。
我幼年的記憶里,舅家之所以有無窮的吸引力,一個原因就是有羊。那時小我?guī)讱q的是同年所生的三個小表弟妹。舅母的奶乳都不夠喂養(yǎng)他們,家里就養(yǎng)了一只奶羊做“奶娘”。放羊是外祖父一件大事,他常常一個木童車里推著兩個小表妹,懷里還要抱一個小表弟,一旁再拴著那只奶羊就地啃草吃。大一些的表哥表姐一放學,外祖父就讓他們牽著羊、提著草籠到村北的小河渠邊去打草放牧。這件事讓我羨慕不已。我尤其喜歡牧羊,一有機會去了舅家,那羊韁一定在我手中,有時和表哥表姐發(fā)生爭執(zhí),回來給外祖父告狀,他們哪會贏過我。所以表哥表姐也不敢跟我較勁,這也就讓我在舅家的門庭里總有幾分霸氣。
記得有一個長長的暑假,簡直跟羊玩瘋了,一大兩小羊母子,跑出跑進野孩子。一日之中,除了外祖父要給羊擠奶,其余的時間,我們都把自己和羊一同放養(yǎng)在村東北不遠處的小河畔。可有一天,外祖父讓大舅父把兩只小羊羔帶到鎮(zhèn)上賣了,為的是不讓小羊和孩子爭奶吃。可自賣掉小羊那日起,這母羊就凄慘而叫,咩咩如哭。拉去放了,它不吃草,把草割回家喂它,竟也不理,外祖父怕它餓得沒了奶擠,和來麩皮,它還是不吃。羊叫得外祖母也火了:“誰叫你把倆羊羔一下全賣了,先賣一個不行,給母羊連一個適應的時間也不留?!痹捠沁@么說著,羊羔畢竟是賣了。所以外祖父打著圓場說:“也是沒法子,眼看著倆羊把這三個娃的奶都吃光了,不賣咋行呢!”外祖母睖一眼,嘆幾聲,不言語。外祖父就催我們這一幫野孩子:“吃快點,吃了飯拿上鞭子,趕也得把羊趕到河邊去?!庇谑?,我們撂下飯碗,前拉后攆,就和羊又來到了小河畔。
放羊,羊韁上會系著一個鐵橛,到了青草豐茂的地方,我們會就地找一塊石頭,把鐵橛揳進土里,鐵橛成了圓心,韁繩便是半徑,羊就畫地為牢,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咀嚼著不知是清苦還是甘甜的日子。人給羊規(guī)定的半徑,羊無法越過雷池半步。所以,一到河邊,從那一個個深深淺淺的圓形圖案中,一眼能辨出我們家羊嘴的繪畫之功。可是這一日,已經(jīng)有了幾分牛脾氣的羊,總是要掙脫韁繩,慘不絕耳的叫聲更令人不安。在一旁嬉戲的我們不時會跑過去,將拽松了的鐵橛往牢揳一下。就在我們玩得正起勁時,表哥一驚說:“羊跑了!”我們就本能地跑過去牽羊韁,羊脫著韁繩和鐵橛,慌張不知所向,見我們追它,先驚逃著,可忽然竟像明白了什么,幾個圈子兜過,便低頭瞪目直朝我們這邊抵來,而且,這不善的來者竟把主攻目標定向為我。見過牛氣沖天,豈知羊氣哄哄也如此咄咄逼人,我一下子驚呆了。表哥大喊:“快跑!快跑!”我這才掉過頭拼命地跑將起來。邊跑著還不忘惶恐地回顧反觀。真是駭人,羊居然也有“紅眼”的時候。它以斗牛的氣勢,死命地追抵而來,我當下就起了啞聲,立即就感到被重重撞了一下,隨之也就絆倒在地。我根本就失卻了反應的功能,羊已將我抵翻,卻還嫌不夠解恨,竟歪著頭,兩只彎角直要挑我。說時遲,那時快,大表哥危難時刻一聲吼,該出手時即出手,他臨危不懼,拽住了羊韁,力挽了危局??梢韵胍?,若非大表哥關鍵時刻顯出英雄本色,不知我那日會被“逼瘋”了的羊報復成怎樣的慘相。
那天回家,羊毋庸置疑要吃苦頭,不僅挨了外祖父一通皮鞭,還由我再抽了幾藤條。盡管有外祖父撐腰長膽,我還是心有余悸。之后,去河邊放羊,再不敢跟表哥搶韁繩了。而惡搞的大表哥則壞笑著常將羊韁塞向我手中,以取樂開心。好在過不多久,羊又溫順如初,我一高興,就好了傷疤忘了痛,又和羊滾在一起,往返的路上,不時會以羊為馬,揮鞭而行,真是快哉騎士??捎幸蝗眨偃ゾ思?,羊就見不到了。我追著外祖父問,外祖父笑答:“他幾個都長大了,咱那個羊又給別家娃當‘奶娘’去了?!?/p>
惆悵了好多日。漸漸地,羊作為兒時的玩伴,潛進歲月,成為我不滅的記憶。
六
兔子的故事,刻骨銘心。
就在我小學即將讀完的那陣,受鄰家孩子影響,忽然對兔子來了濃厚興趣。家里的菜葉、小蘿卜之類就要拿到小伙伴家去逗那一窩兔崽子。不知是哪家大人嚇唬我還是真的,說:“可不敢輕易接觸兔子,挨得過近就會生癬疥?!备猩跽撸f玩了兔子,將來要生“豁豁娃”。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卻也嚇得心驚肉跳,一時止住了“逗兔”的腳步,但終未止住一顆童心對兔子的好奇興趣,沒過多久,我就硬是纏著母親買了一對長毛小白兔。
有了新玩伴,遂了小心愿??勺屇赣H鬧心的是家里的雞因兔遭殃。因為,喂雞時兔子也蹦跳著來湊熱鬧,搞得雞飛蛋打。所以母親在揮帚攆兔的同時,不免也罵我一通。碰巧有一日,串門的大叔來“救駕”,他告訴母親兔子和雞養(yǎng)在一起大有學問,應該支持孩子養(yǎng)兔才對。這話的由來是這位大叔那時喜歡給一幫頑童出廣流民間的趣味算術題逗樂,“雞兔同籠”就是其一。那些中學生用代數(shù)方法輕易就解得出的趣題,一群貪玩的小學生如何速算得出,可誰又不肯服誰,所以,常會為一道類似的題目熱議爭執(zhí)好久。就在孩子們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時,那大叔關鍵處點化一下,車到山前的困惑立即被柳暗花明的驚喜所取代,于是,大人笑得得意,孩童笑得忘形,一段時間成為村口一道景觀。這時候正是一堆孩子破解“雞兔同籠”的最佳時候,同籠的雞兔不同的腿,列不出算式找不出答案好為難。問大叔如何解,他搖頭笑而不語,問得緊了,就要我們找個竹籠裝進雞和兔子倒著算去。我自先興奮著跑回家去,可好幾天苦于找不到竹籠。這日,母親攆兔責我之時,恰遇這位大叔進門。母親沒讀過書,但敬重有學問的人,聽大叔說養(yǎng)兔養(yǎng)雞“有學問”,就默認了兔子的莽撞,寬容了我的貪玩。卻有一條,兔子白天必須關在門外,傍晚,雞上架后兔子才能進門。從此,兔子近乎野生放養(yǎng),加之我管護無方,沒等多久,就死掉一只。剩下這一只,萬幸它雖孤獨無伴,卻也健康長大。開始有人估計頭茬毛能剪出幾兩了。我卻堅決拒絕為它剪毛,一任它長成白絨球,連跳躍著都是毛茸茸的一團,有若柳絮般無風自起。
可是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兔子的左耳耷拉了下來,看它那落魄的樣子,心里很是郁悶不安。后來聽人說這是野狗撲咬所致。直想找到那狗給兔子“討”個說法,卻苦于無計可施。時間一長,有人竟把這兔子叫“十點二十”。那兩耳一豎一耷的夾角還真如鐘表指針的方位,可是,別人一聽這綽號,哈哈大笑,我卻聽得氣惱。我要“亡羊補牢”,更想讓兔子避開人的目光,很快就在院墻根挖了一個洞穴為兔安家。之后,每日上學前,會先將兔子放進“屋”里,用磚堵住,放學后再放它出來。這樣似乎平靜了一些日子??梢蝗肭?,陰雨漸多,洞里就不時進水,見兔子原本長而潔白的毛絨污成泥氈,母親說:“你這樣把兔子捂不死都能淹死,不如放它出來?!蹦赣H開恩,兔子重獲自由??纱藭r的兔子已非從前,見了雞會主動避開,顯得無助可憐。那日上學時就沒有再關它進“水簾洞”去。不料,兔子的禍福就在這一關一放間。中午回家不見兔子蹤影,尋找無果,下午放學,不顧放下書包,一路從屋里找到屋外,從村東找到村西、村南找到村北,母親見我晚飯也叫不回家,幫我來找,結果就在村北口的棉田地頭找到了兔子的尸體。我一下子驚呆了,血淋淋的白兔像團擦過血跡的棉絮被扔進泥水中,不知還被誰狠心地踩了幾腳,簡直慘不忍睹。又是狗,是惡狗所為。成語里“兔死狐悲”的感覺人難以體會到位,可兔死人悲的心情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跟在母親身后,我將血肉模糊的兔子帶回家。母親可能見我傷心,取來鐵锨要幫我埋了。我默不作聲,仍把兔子輕輕放回它那個洞穴中,用磚堵嚴。母親也沒勉強,一任我發(fā)泄情緒。后來,我還是自作主張,以兔窩為穴,給它送終。母親知我傷心,也就隨了我的意。
掩埋了兔子,兔緣,從此了卻。然而對狗的憎惡卻深了一層。
七
牛、馬、驢、騾,大哉其形。力量的標志,征服的象征。這類大牲畜,那時為集體所養(yǎng),視為勞動力對待。對它們的喜歡,是我中學將要畢業(yè)的時候。
那時,我們村四個生產(chǎn)小隊,別的隊飼養(yǎng)室里牛馬成群,膘肥毛亮,耕種收獲的季節(jié),精干勞力的長鞭甩得山響,多威風。而我們隊卻老牛爛車疙瘩繩。牛,瘦而??;馬,只有一匹;而一頭騾子還是合作化時富戶人家入股的產(chǎn)物,早已成了“馬邦”里的耆宿,隊里拿它當寶貝,只有婚嫁迎娶或外出運輸時才讓它駕轅掌舵,以求穩(wěn)當。故而每到農忙,大牲畜登場時全隊人無不羨慕別隊牛歡馬嘶的陣勢,不免長嘆我們隊上何時能出一個新秀,把這沉沉暮氣給振作起來。這話頗能觸動一個懵懂少年的心弦。
我大舅父就是趕車的老把式。自幼時起,我就極為敬佩大舅父將那一槽牲畜調教得如的盧賽虎,更見家里墻壁上那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皮鞭,早看得人心癢手癢。可那專家教授手中教桿似的各種皮鞭,大舅父豈容我們隨意觸摸,我們只能在他趕車出村、扶犁下田的時候來仰窺大舅父颯爽的英姿,那指鞭之準,有人說,連牲口都明白這一聲脆響會落在誰的耳梢。若碰上大舅父心情好時,再給我們講一番這些皮鞭各自的用場、傳奇的故事,那種感覺就像見到了征服六國凱旋的英雄。大舅父駕馭雙犁駟馬的技能不僅聞名方圓數(shù)村,趕著馬車上縣城、進省城、出潼關、闖太原,一路“出關斬將”的英武,連我外祖父每每說起也自豪不已,更別說在頑皮外甥幼小心靈里形象之高大了。我一直憧憬著長大后跟著大舅父學一手。這時,有憂國憂民的長者再這么一嘆,一旁的我,隱約感到渾身的神經(jīng)在抽搐。那時早取消了高考制度,念書深造無門,從事一個豪邁的職業(yè)便成了男孩子的向往和追求。我就是從那一刻起,暗下決心,等到畢業(yè)之后,就誓做一個揮鞭按劍、“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俠客”。只可惜,人生有命,那一桿長長的皮鞭還未及從大舅父手中接過,命運的浪頭就將我推出時勢激流。爾后的牛馬情節(jié),只有在回村的日子,去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室里聊表寄托。
再后,改革之潮自農村涌起,被器重了幾千年的牛馬驢騾,慶幸卸下勞動力的重負,不幸又成了饕餮客的盤中之餐,再相見時,唯向屠戶商鋪的肉架遙寄哀思了。
八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與我結緣的這些家畜家禽更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這里不隱晦地說,在與人類比較親近的諸多動物中,我唯不喜歡貓、狗。有人或許會問,你該不會因為“兔死人悲”而記恨于狗吧?我說,這個“劣跡”我自然難以為它抵消,但那是“私仇”,公案上不足一提。貓,我們最缺口糧的時候,它監(jiān)察御史般巡案于倉廩灶臺,不放過一只偷食的婁阿鼠,是何等的得人贊許,可我一樣不喜歡它。但絕對不是它們有什么令人不齒,倒是現(xiàn)代人的“多情多愛”讓人無法茍同,才心生“偏見”。
我總覺得那種將六畜視為寵物的做法,有悖倫理之嫌。動物有動物的屬性,為何要給它穿靴戴帽、美容化妝?與動物交流何以要用人倫的稱謂?這是在抬高異類還是在作踐人類?抱在懷中還不夠,還要親吻,甚至同桌而餐、同床而眠,這是怎樣的動物觀呢?真有點想不清也搞不明了。也正因如此,我覺得貓,被人寵得媚態(tài)森人,養(yǎng)尊處優(yōu)竟忘了捕鼠的天職;而狗,亦被人寵得愚忠失態(tài),以至于缺少了牽引的韁繩就不敢出門。如此令人生厭、也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真不知該下眼觀貓狗,還是側目審人類?
地球之上,生靈萬千。靈長的人類,天生惻隱友善之心。人類好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只是我們傳遞給一切生靈的友好情意,當以尊重它的天性為前提。否則,“虐待”的罵名,不,罪名,恐將如影隨形?!靶垭u一唱天下白?!毙垭u能歌唱嗎?可吟誦之下卻覺得貼切,生動,形象。就是在這樣的“擬人”中,人才聽得出雞啼的進取之音,才感受得到聞雞起舞的發(fā)奮之意。
世界屬于人類,亦屬于生靈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