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集偉
藏書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 黃集偉
「尊重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年齡」來自作者顓頊文章,語出印度演員阿米爾·汗。作者從“廣場舞大爺圍毆籃球少年”事件說起,認為在“代際沖突引發(fā)的群體對抗心態(tài)時,出演《摔跤吧!爸爸》的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說過的一段話”值得記取和傳播,“他說:尊敬長者,尊重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年齡……”相比諸如“是壞人變老還是老人變壞”之類的討論,這段限定“尊敬”標的的廓清更具建設性。
「咪蒙體」語出作者萬能的大叔,其特點是,“標題特別吸引你點擊,以性暗示為主的情感傾訴的方式,文藝范兒十足。這類文章,之前就被很多網(wǎng)友定義為‘毒心靈雞湯,現(xiàn)在來看,可能只剩下了‘毒’……”“大叔”的總結不能說不對不準,可身處本周語境,讓人生發(fā)雪中送霜的聯(lián)想也不是沒緣由。
「大詞」語出作家冉云飛“大家”文章,原題“大詞,中國千年高考的精神內核”。“著名哲學家波普爾在《反對大詞》一文中說:‘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無知,這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決不應當佯裝知道任何事情,我們決不應當使用大詞?!栌貌ㄆ諣栕约旱慕忉專核^大詞乃是浮夸的標準與虛假的知識?!?/p>
「這是一個爭奪話語權的事件」來自作者連清川文章,針對封號熱題,作者認為,“大眾化媒體時代是精英與統(tǒng)治的共謀?!都~約時報》偉大的駐白宮記者JamesReston早就已經(jīng)公開說過了。唯有社交媒體時代,才真正把話語權下放給了公眾。所以,這是一個爭奪話語權的事件……控制的方法不同,但是本質都是控制。用法律,用技術,用話題引導,用選戰(zhàn)。松緊不同,制度不同,結果自然不同。這當然并不正義化。暴戾就是暴戾,沒什么可說的?!?/p>
「她不愿意提著熱水袋糊弄人」語出作者霍小發(fā)人物特寫,文章簡述辯賽達人馬薇薇參與《奇葩說》節(jié)目后的諸多改變,蠻雞湯的:“在馬薇薇的人際關系排序中,朋友最高級。她覺得,血緣、愛情多是動物本能,他們沒來由地愛你,幾乎不需要付出努力。而朋友是你選擇的,他們更能定義你是誰……她愛憎好惡極分明,才不會八面玲瓏到讓每個人都感到溫暖舒適。有親疏遠近,也顯得更珍貴。一顆心太滾燙,她不愿意提著熱水袋糊弄人?!?/p>
「號大招風」網(wǎng)絡新成語,與微信大規(guī)模封號舉措相關。本新詞組仿成語“樹大招風”而來,語源可追溯至《西游記》:“……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對比語源句,就想,幾百年過去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文化慣性竟也一點兒沒變。
「恨不得自打耳光讓我們動感情」語出學者毛尖文章。文章討論《朗讀者》作為一檔好節(jié)目的不足:“這些年,電視不斷刺激大眾淚點,各款節(jié)目也志在撩撥,當年李斯特彈鋼琴,讓他母親聽出感情,上去就一個耳光,而我們今天的文藝,恨不得自打耳光讓我們動感情。把歌德的告誡記心頭吧:要做出大事,須得節(jié)制力量……”毛尖老師的提醒讓人深省“淚眼潸然”,警惕那些失控的乃至別有用心的“淚雨滂沱”。
「云養(yǎng)狗」網(wǎng)絡熟詞,指因條件所限尚未或不能養(yǎng)貓養(yǎng)狗的人群用圍觀或分享貓奴狗奴生活日常的方法養(yǎng)貓養(yǎng)狗,即俗話所謂過干癮、過眼癮,算是現(xiàn)代版的畫餅充饑。
「原二代」語出作者孔鯉文章,“原二代”指電視劇《白鹿原》中的“第二代”:“前十七集可以算作是白鹿原上第一代人的生長與第二代人的成長,從第十八集開始到第三十四集結束,則意味著白鹿原上第二代人逐漸做好了各自的選擇,命運的齒輪也在轉動著……”為一部劇或一部小說造個新詞,也蠻拼的。
「藏書在哪兒家就在哪兒」來自作家凱蒂新近對作家麥克尤恩的專訪。采訪收尾,麥克尤恩簡述鄉(xiāng)村生活:麥克尤恩“家在倫敦城中心有棟大房子,鄉(xiāng)下有座小房子,后來就交換了一下,在鄉(xiāng)下有了這棟大房子,倫敦留了個小公寓?,F(xiàn)在雖然還經(jīng)常去倫敦,但這里更是家,‘因為書也都在這里’……”確實。藏書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比近幾十年來批評界鐘愛的那種政治正確小說要政治得多」來自作者陸大鵬文章,介紹作家斯蒂芬金新作《它》,認為“這本恐怖小說其實是一堂文學課”,它通過小說人物之口,對那種“象牙塔的、脫離實際的‘政治口號’做了反思……(《它》)貌似‘缺乏政治覺悟’,但實際上比近幾十年來批評界鐘愛的那種政治正確小說要政治得多”。
「拒污」網(wǎng)絡熟詞,意為拒絕污化交流,多作網(wǎng)絡口頭禪、網(wǎng)絡套話使用。在網(wǎng)絡語境中,漢字“污”已成熱詞,語用范圍廣泛,原有詞義邊界大為拓展,意味繁復,言及“污”或“污文化”,多有程度不一的黃、暴意味,且難有畫一的界定標準,需視語境而定。
「消費是21世紀人類建立的最為世俗化的宗教」語出作者波波夫文章,文章說,大名鼎鼎的“亞馬遜開的雖是‘假書店’,但它給零售業(yè)提了三個真問題……消費是21世紀人類建立的最為世俗化的宗教,它安撫過工業(yè)時代人們異化為螺絲釘?shù)目菰锖退廾?,同樣也曾慰藉信息時代人們內心的孤獨和無助,人工智能的早期應用竟然也是為了誘使用戶在瀏覽網(wǎng)頁時轉化為更多的購買”。
「隔壁大老李」網(wǎng)絡熟詞,與“隔壁老王”“人家孩子”“應用題小明”等近似,是網(wǎng)絡著名虛擬人物之一,最常以順口溜(看看別人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格式呈現(xiàn)。語源說法不一,一說出自奇志、大兵表演某雙簧小品,一說出自肥皂劇《家有兒女》中劉星的臺詞……比較而言,在知名虛擬人物系列里,“大老李”算不多見的正向符號,比起悲催的“隔壁老王”或全無個性的“小明”,總算還有個成人版的“人家的孩子”。
「社交媒體基本統(tǒng)治了年輕人的生活」來自作者南七道文章,語出Hayley Phelan有關社交媒體的觀察的言論。作者發(fā)現(xiàn),盡管社交媒體“從真誠有趣到變得虛偽做作”,但它仍舊“直接影響到”人與人的線下生活關系……“對年輕人來說,社交媒體的可怕之處在于,它基本統(tǒng)治了年輕人的生活?!?/p>
「我的心好像換了一樣」來自“新世相”微信公號推薦,語出藏族小學生宗巴?!叭ツ昃旁拢覀儯ㄐ率老啵┡c菜鳥網(wǎng)絡一起,給他們設立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快遞點’寄了1000本書,送給珠峰腳下的兩所小學。五年級一班宗巴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在小半張紙片上寫:‘我已經(jīng)書看完的時候,我的感覺是心里有點感動,我的心好像換了一樣,我已經(jīng)來到學校的時候,我的心里有點快樂……’”“我的心像換了一樣”這句確與習慣用法不同,它羞怯,戰(zhàn)栗,而正是如是缺損傳遞出內心無可名狀的喜悅,真摯而懇切。
「我們在網(wǎng)上說話的時候是不是要更小聲了呢」來自品玩網(wǎng)推薦。最近,在日本舉辦的第31屆全國人工智能大會上,幾位研究者提供的一篇關于AI識別小黃文的論文引起討論,“用AI來識別網(wǎng)絡內容的研究方向實在讓人不寒而栗。如果將來AI真的開始監(jiān)督網(wǎng)上發(fā)布的內容,我們在網(wǎng)上說話的時候是不是要更小聲了呢?”作者所謂“不寒而栗”并非針對審核小黃文,而是針對這種AI應用的方向,它趨向于嚴格、嚴厲、精微,而有時,生活之趣即來自于微妙之微、灰色之灰。
「高級喪」語出作者閆紅本周文章,從當下盛行的“喪文化”視角回望小說《圍城》中著名虛構人物方鴻漸,作者認為,方先生雖與喪文化“有染”,但卻“喪”得個性鮮明:“普通的‘喪’是希望上進而不得,希望做一個優(yōu)越的人而不得,高級喪則是看著世間的各種欲望發(fā)笑,不求升官發(fā)財,也不指望自我實現(xiàn),那些看似誘惑的詞,他們早已呵呵置之……聰明的人容易灰心,而不執(zhí)著的終極就是高級喪”,精準剔分“喪”的細微差異,跟西餐牛排生熟度分成近似,若這樣看,以刻板標準打分,方先生的“高級喪”也就三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