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儀
【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5年我國十六家上市銀行的數據,主要分析GDP增長率、股權集中度對我國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發(fā)現GDP增長率與16家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有著較良好的負相關關系。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大于30%時,發(fā)現絕大多數上市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差額和其不良貸款率有強負相關關系,說明股權集中可以更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層,制約管理層,從而提高銀行的貸款質量,降低面臨的風險。我國上市銀行獨董比率逐步向發(fā)達國家靠攏,獨立董事比率提高能夠降低不良貸款率。
【關鍵詞】不良貸款率 股權集中度 GDP 獨立董事比率
一、引言
隨著中國進入經濟轉型時期,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濟復蘇依舊緩慢。金融市場形勢直接影響經濟發(fā)展,完善的金融市場可以有效實現資源配置。在中國,銀行仍然是金融業(yè)的支柱,主導著金融市場,尤其上市銀行是政府調整經濟的發(fā)展,維持經濟的穩(wěn)定的重要工具。近年來,上市銀行中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連續(xù)出現“雙升”現象,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增加,資產質量下滑。因此研究影響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的因素,對于加強我國上市銀行的貸款風險控制,提高資產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基于2010-2015年我國十六家上市銀行的數據,主要分析GDP增長率、股權集中度對我國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這十六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興業(yè)銀行、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平安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相關財務信息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其余通過手工方式收集。
二、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
許多研究表明,GDP增長率會影響到銀行的不良貸款,甚至引發(fā)銀行危機。查閱相關數據知,2010-2015年我國GDP增長率與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有著較良好的負相關關系。
如今中國經濟發(fā)展放緩,進入產業(yè)轉型時期,2010-2012年,GDP增長率下降較快,2013-2015年趨于穩(wěn)定。而不良貸款率2010-2012年趨于穩(wěn)定,2013-2015加速上升。可見不良貸款率的波動滯后于GDP增長率,這部分是由于不良貸款的確認具有滯后性。這表明了GDP增長率與不良貸款息息相關,GDP增長率降低,會使得不良貸款增加。當經濟發(fā)展好,GDP增長率較高時,借款人增加舉債,但當經濟環(huán)境突變或者惡化時,借款人會產生較高的違約傾向,進而更容易引發(fā)違約風險,而這些企業(yè)的違約使得銀行資本質量迅速惡化,從而引發(fā)銀行的經營困難甚至破產。
三、股權集中度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
過去大量文獻和研究表明,股權集中度會對銀行的貸款質量和業(yè)績產生重大的影響。Haw等(2010)發(fā)現的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大于30%時,持股比率與業(yè)績正相關。查閱相關數據知,我國十六家上市銀行從2010年到2015年的5年期間,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基本保持不變,且與世界各銀行接近,持股比例大于30%,且持股比例與業(yè)績有正向相關關系。同國內城市商業(yè)銀行相比,16家上市銀行第一大股東控股比例均值和中位數均明顯大于城市商業(yè)銀行。
李維安和曹廷求(2004),譚興民等(2013)發(fā)現了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差額越大,說明第一大股東的控股能力越強。根據數據可知,我國十六家上市銀行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差額的平均值為14.3%,中位數5.5%,說明第一股東的相對控股能力較強。
中信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7家上市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大于30%,其中中信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2010-2015年6年期間均高于50%,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連續(xù)5年高于40%。
在此用不良貸款率來衡量(NPR)銀行的業(yè)績,業(yè)績好的時候不良貸款率低。并通過回歸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大于30%時,絕大多數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差額和其不良貸款率有強負相關關系,說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大,即股權越集中,不良貸款率越低,業(yè)績越好,即股權的集中可以更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層,制約管理層,從而提高銀行的貸款質量,提高經營業(yè)績,降低面臨的風險。
四、資產規(guī)模、獨立董事和存貸款比例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
Mieeo等(2007)和Haw等(2010)發(fā)現資產規(guī)模,存貸款比率、獨立董事比率對銀行信貸的質量和業(yè)績有著重要影響。祝繼高和饒品貴等(2012)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資產規(guī)模,存貸款比率和獨立董事比率與不良貸款率有著顯著關系,其中資產規(guī)模負相關,存貸款比率和獨立董事比率正相關。
查閱相關資料可知,2010年-2015年,十六家上市銀行總資產規(guī)模逐步擴大,伴隨著不良貸款率也在逐漸擴大。存貸款比率稍有所上升,但基本保持穩(wěn)定。其中14家上市銀行基本維持在70%上下。其余2家中國農業(yè)銀行和南京銀行明顯低于70%,6年以來存貸款比率平均值分別為60.84%和55.69%。
十六家上市銀行2010-2015年董事會人數的平均值15.59人,獨立董事比率的平均值35.98%。Li和Song(2009)以2004-2006年世界主要國家商業(yè)銀行為樣本研究其董事會結構,分析得出董事會平均人數11.02人,獨立董事比率平均值為49.96%,其中美國80.28%,德國50.86%,日本37.18%,韓國61.17%,印度49.25%,中國香港33.68%。祝繼高和饒品貴等(2012)以我國193家城市商業(yè)銀行為樣本研究其董事會結構,分析得出董事會平均人數11.18人,獨立董事比率平均值為14.9%。
通過比較可以看到,我國16家上市銀行董事會規(guī)模比世界主要國家商業(yè)銀行和我國主要城市商業(yè)銀行的董事會規(guī)模都大。其獨立董事比率要遠小于美國、韓國和德國,但是接近于日本,可見我國上市銀行獨董比率逐步向發(fā)達國家靠攏。同時,我國上市銀行獨董比率水平遠遠高于我國主要城市商業(yè)銀行的獨立董事比率水平。葉康濤等(2011),祝繼高和饒品貴等(2012)通過研究發(fā)現獨立董事能夠抑制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掏空”行為,當第一大股東控股能力越強,提高獨立董事比率對于大股東“掏空”行為的抑制作用越明顯。獨立董事能夠降低不良貸款率,但是這種效應主要體現在第一大股東的控股能力較強的情形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