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鵑
摘 要:就目前整個社會潮流而言,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也是個人生存的一種基本手段,而自學作為它的主要形式,更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就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而言,自學更是學好計算機的必由之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得讓他們知道自學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再教之具體方法,繼而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自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是以本為本的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有限,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極為不利。高中生作為我國未來事業(yè)建設的接班人,培養(yǎng)我國當代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是我國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使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認識自學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就教師教學而言,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總結自己在自主學習中的經驗,讓學生明白當今社會自學已成為社會主流模式,終身學生已經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并逐漸成為生存的基本手段?!盎畹嚼希瑢W到老”已經不是一種夢想,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今很多成功人士都已自學而不斷進步,讓他們已他們?yōu)榘駱?,為目標,從而深刻明白自學成才的重要性。而學生只有對自學充分理解之后,才能夠學習中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主動,而并不是凡事靠人要求的被動學習。萬事開頭難,開始時,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自己布置的具體任務,讓學生嘗試自學的成功后,自然會對學習數(shù)學充滿信心。
不管做任何事,興趣始終是第一步,有了興趣,無需別人催促,自己就可以完成得很好。教師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能夠在活動中積極配合教師。首先,教師還是已基礎為主,設置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可以輕松達到目標,享受成功的喜悅感與成就感。然后,可以通過課堂展示的方法,以各種形式如口述,小組互評等模式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自學興趣。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中的問題
近年來,部分教師雖然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較為落后,重“教”輕“學”,且課堂教學中,教師未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其積極性不高。其次,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有待提升。最后,受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思想束縛,許多學生未能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致使其自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發(fā)揮。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觀念的轉變
首先,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給予高度重視。在新課標下,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已成為我國當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強化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應敢于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tǒng)教材的束縛,積極融入創(chuàng)新的教學內容,并以多元的形式而促進教學活動實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從而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奠定良好的條件。
第二,學生觀念的改變。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的不重視,表現(xiàn)出學習興致不高,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方法,將學生從這個怪圈、不良的學習習慣中引領出來。促使他們轉變消極、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對學習抱以勇于參與、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方式。要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理應由自己來完成。
(二)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自學意識
合作求共贏,眾人拾柴火焰高,是一直亙古不變的道理,尤其在西方國家,作為一種越來越受重視的學習方式而普遍。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給予學生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也可以發(fā)揮課堂聯(lián)動性,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分析討論機會,讓他們各自相互借鑒,相互取長補短,以便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已更好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學習行為方式從而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課堂上經過交流之后,可以派代表展示,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的的積極性,讓學生不僅是學,更有總結的效果。幾乎不用教師講解。但我們都知道這并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實行起來也是困難重重。所以對教師而言的要求就會更多,不僅要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更要熟悉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自身,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得靈感與啟發(fā),體會交流的樂趣與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自學意識。
(三)拓展自學途徑,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一件需要有耐心完成的事,如課前預習,課中提問,課堂同學間的交流探索,課后重溫習題,并已錯題歸納總結等等,都是較好的方法。作為教師,要確立切實可行的計劃,從實際問題出發(fā),經過長期的訓練,來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可以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自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掌握基本的自學方法。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提問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愛因斯坦是一個眾所周知善于思考與不斷質疑的人,他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孔圣人也說過“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意思就是說只學習但不去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就會不知道學習得意義在哪里。學生在學習中有了疑惑,才會想去問,有想問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就自學過程中的問題開展思、疑、問、辨、答。因此,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就在于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而培養(yǎng)提問質疑能力的關鍵又在于讓學生學會提出有用的問題,怎樣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在腦海中過一遍的時候總是帶著疑問的,譬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樣的問好。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加強學生對此方面的能力訓練,可以在學案教材中有質疑的地方,讓學生獨立思考,實在無法自己解決的,再帶到課堂中與教師進行交流。讓學生慢慢學會在自學中不斷提問思考,在思考提問中自學,不斷加強自學能力。
(四)課堂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笨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熑绻艹浞旨ぐl(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就會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采取如下策略:首先,教師應該明確突出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其次,加強學生實踐。教師在教學中用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學情的學習任務,分層的設定學習目標,為學生實踐提供指引的方向。
第三,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積極評價。中學生受地域條件或家庭條件的影響,他們表現(xiàn)出的信息素養(yǎng)程度不一樣,自主學習的內容也應不同。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實踐的結果需要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評價,同時可將優(yōu)秀的學習案例展示給學生,讓榜樣的力量在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自學養(yǎng)成一種習慣并始終堅持一定能在自己的學習上有更大的突破。從小我們學習就有預習的習慣,但進入中學后能夠堅持的學生越來與少。自學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不能操之過急,要遵從學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讓學生從自學中獲得喜悅和樂趣,從而對自學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 馮海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91):129.
[2] 張小會.淺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31):218
[3] 張克興.淺談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人生十六七,2016(20):33.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中縣龍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