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敏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習能力、責任意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等。要培養(yǎng)這些素養(yǎng),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不僅要有愛心,還要提高愛的能力,把握好愛的方式,用賞識的眼光去愛孩子。
用愛賞識孩子,做一名有愛的教師。如何讓自己一直受學生歡迎?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有一名老教師說,以前自己一直是教學成績突出、受學生尊敬的老師,現在雖然還在努力,但情況并不理想。原因出在哪兒呢?就在于現在社會和學生的需求轉變了,一個教師如果還是照老一套辦法來教學,不重視與學生的交流,那么其在學生心里的形象可想而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進行的心靈接觸,它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縮短空間、心靈距離,產生親近、友好、共鳴、信賴的效應。我們知道,學生智慧的啟迪、意志的培養(yǎng)、人格的形成,無不與教師的教育密切相關。教育是喚醒靈魂、塑造人格的事業(yè),只有擁有陽光心態(tài)的教師,才能引領學生尋找人生的幸福。幸福的教師大都勤于反思,經常記錄自己的教育體驗,提升教育智慧。
用愛賞識孩子,喚起孩子的自信。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擁有自信、舒展、快樂的童年,這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師如果只關注那些拔尖的學生,久而久之,別的孩子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我們的教育不能在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精英的同時,制造另一批帶著失敗的心態(tài)走向社會的學生。我們沒有資格給孩子草率地下一個“不行”“不好”的結論。
我們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抓住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加以激勵。當你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時,你會驚喜地發(fā)現,每個孩子都有許多與眾不同的閃光點。
用愛賞識孩子,需要耐心等待。教育是偉大、神圣的事業(yè),也是復雜、微妙的工作。生命的成長需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犯錯誤,甚至是重復犯錯誤。教師最大的錯是不許學生出錯。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帶點幽默,其實孩子不怕批評,怕的是冷漠和指責。
耐心的等待需要教師學會反思。我們總是不斷地總結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其實孩子的表現大多數是中間狀況。教師要讓孩子處在一個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中,不要對他們盯得太緊,要求太苛。
用愛賞識孩子,品嘗成功的喜悅。教師的贊賞和鼓勵對學生而言無疑是最美的詩。我們要賞識孩子,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激勵孩子,用真誠的語言贊揚他們;對孩子常豎大拇指,讓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覺,揚起自信的風帆。如批改作文時,把學生的好詞佳句找出來,用波浪線標出,對能力“遜色”的學生,更要用心去找,哪怕一個好詞也得醒目地標出來,以示鼓勵。有的老師會在孩子的作文上畫一對翅膀,表示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畫個笑臉,表示老師露出了笑容……這正是孩子期待下次作文課的動力所在。持續(xù)下去,你會發(fā)現每次要寫作文時,孩子都很興奮,說話、寫話的欲望越來越強烈。
當你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發(fā)自內心地愛孩子時,你會發(fā)現上課已成為一種享受:課前聽著學生瑯瑯的讀書聲,課堂上看著學生因領悟而會心的微笑,自習輔導時聽著學生小聲的討論。周末放假回家,學生微笑著與您道別,請老師路上注意安全……這就是身為人師的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