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里+范嘉楠
“漢之星”教學平臺的推廣與運用,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2016年10月,我校成立了“運用‘漢之星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專項課題組,經(jīng)過近一年的課堂教學研究、探討,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運用“漢之星”直觀演示功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有了“漢之星”教學平臺的強大直觀演示功能,其中有趣的動畫、豐富的內(nèi)容對小學生本身就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使學生在閱讀課上興致盎然。比如教學《失蹤的森林王國》一課時,教師利用“漢之星”教學平臺演示了象形字“森”字的字形演變及本意。直觀演示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對“森”字的本意的解讀也把學生的思維帶進了森林王國,感受其美麗的意境。充滿好奇心的學生被“漢之星”所吸引,之后他們就會用同樣的方法去查找其他的詞語。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興趣,為閱讀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二、運用“漢之星”諸多功能,有效提高閱讀效率
“漢之星”除了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漢字,還有查詢功能。在平時的課例研討中,我們將這些功能運用在閱讀教學之中,比如在教學李白的《秋浦歌》時,教師運用“漢之星”教學平臺進行查詢,學生能夠迅速瀏覽,了解《秋浦歌》的出處、時代背景等。學習“赧”字時,利用“漢之星”的識字功能,學生很快就能查詢“赧”字的讀音、筆畫和意思,為進一步理解詩句意思打好基礎。
“漢之星”的圈畫批注功能也可以合理運用,比如在教學古詩《秋浦歌》時,讓學生標注古詩節(jié)奏、韻腳,然后教師利用圈畫批注功能進行訂正,既形象又高效。
三、利用“漢之星”的可操作性,促使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漢之星”漢字輸入系統(tǒng)的基本原則、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等,使學生對“漢之星”漢字輸入系統(tǒng)逐步產(chǎn)生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自主使用“漢之星”教學軟件學習漢字,進行閱讀,嘗試著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等。教師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可借助“漢之星”教學軟件自主進行預習,逐步形成良好習慣,并且能了解到與課文相關的外延知識,促使學生在家自主閱讀課外書籍。
四、運用“漢之星”輔助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運用“漢之星”輔助閱讀教學,學生閱讀興趣很快便可以得到激發(fā),閱讀效率也大大提高。比如我在教學《信任》一課時,第一節(jié)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饞涎欲滴”“沁人心脾”等詞語意思,用時5分鐘,只有23名學生(全班49人)勉強能說出大意。第二節(jié)課時,在課前我告訴學生“漢之星”軟件上有這些詞語的意思,但需要學生先給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和軟件上的解釋比一比,有哪些不同。結(jié)果用時不到3分鐘,就有38名學生有了自己的答案。學生通過對比,進一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我們在運用“漢之星”輔助閱讀教學的研究中,并沒有刻意地去制定什么教學模式,而是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入手,讓學生愛上閱讀、樂于閱讀,教師再適時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