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東漢政權(quán)的基礎(chǔ)是豪強大族。漢光武帝劉秀的兩個皇后陰氏、郭氏家族,及其子孫明帝馬皇后、章帝竇皇后、和帝鄧皇后等,都出自名家。帝、后的聯(lián)姻,就是皇室與豪強的結(jié)合。東漢外戚專權(quán)是從章帝時的竇憲開始的。最典型的外戚亂政,則是順帝之皇后梁妠臨朝時,梁家的外戚勢力的膨脹。
蹊蹺的是,東漢的皇后多不生育。從陰麗華之后,直至靈帝的何皇后之前,都不曾有皇后生育子嗣,當(dāng)權(quán)的外戚,并不是皇帝真正的舅父或者外公。東漢皇帝長大后,依靠宦官誅滅掌權(quán)的外戚。這件事,最早發(fā)生在漢安帝與漢和帝交替時期。
漢安帝(94~125)受到皇后閻姬的蠱惑,對太子劉保(115~145)不滿,廢黜為濟陰王。125年,安帝在出巡途中崩駕,閻皇后與兄弟閻顯等秘不發(fā)喪。他們合謀把安帝唯一的兒子劉保晾在一邊,秘密迎立年僅周歲的宗室之子少帝劉懿,閻太后臨朝稱制,但屁股還沒有坐熱,僅七個月,少帝夭亡,朝廷出現(xiàn)了政治危機。宦官孫程等19人歃血為盟,發(fā)動宮廷政變,殺死閻顯等兄弟子侄,將閻太后遷出宮,擁立年僅11歲劉保為帝,是為順帝。事后19位宦官因擁立功全部封侯。漢順帝劉??炕鹿偌次唬@是宦官第一次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
144年,順帝死去,無嗣,沖帝即位,順帝的皇后梁妠升為皇太后,父親梁商、兄長梁冀先后以“大將軍”的身份掌權(quán)。沖帝夭折,質(zhì)帝即位,朝廷依然是梁家的天下。146年,年僅九歲的質(zhì)帝,有次在朝堂上指著梁冀的背影說,此跋扈將軍也。梁冀得知后,如芒刺在背,竟然毒死了這位童年無忌的小皇帝。
短短兩年,“皇綱三斷”(順帝、沖帝、質(zhì)帝三位皇帝崩駕),東漢陷入深重的政治危機。著名士人李固在順帝時曾對策第一,堅決反對梁冀在立帝問題上一手遮天,遭受迫害,梁冀一意孤行,擁立劉志為帝,是為桓帝。147年,桓帝即位后的第一年,李固與杜橋被下獄處死。
利用宦官發(fā)動政變,誅滅外戚的第二次宮廷政變,就是在桓帝時期?;傅垩屿湓辏?58年)五月三十日,日食。太史令陳授通過宦官小黃門徐璜上陳:“日食之變,咎在大將軍冀。”梁冀聞之,迫害陳授至死。史稱,“冀秉政幾二十年,威行內(nèi)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親與,帝既不平之;及陳授死,帝愈怒?!保ā顿Y治通鑒》卷159)
真正惹怒了皇帝,決定要下手除掉梁冀的,與一個叫鄧猛的美女有關(guān)。梁冀之妻孫壽的舅舅,娶了美貌的寡婦宣,宣與前夫之女鄧猛很美。孫壽就把鄧猛引入掖庭,介紹給了皇帝,頗得寵愛。梁冀看到鄧猛得寵,將之認作義女,改姓梁,因為梁家此時在后妃中已經(jīng)沒有女人(皇太后梁妠與梁冀的另一個妹妹梁皇后先后死去)。梁冀妄圖殺盡鄧家人(包括母親宣)。
鄧猛的母親宣向桓帝告發(fā),“帝大怒,因如廁,獨呼小黃門史唐衡,問:左右與外舍不相得者,誰乎?”唐衡答道:單超、左悺與梁不疑(梁冀之弟)有矛盾;徐璜、具瑗恨梁冀專橫,敢怒不敢言。于是桓帝秘密召見了他們?!拔迦斯捕ㄆ渥h,帝齧超臂出血為盟。”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桓帝派人包圍梁冀住宅,持皇帝節(jié),收回梁冀大將軍印綬,“冀及妻(孫)壽即日皆自殺”,“百姓莫不稱慶”。朝廷沒收了梁冀的財產(chǎn),“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稅租之半”。從此之后,宦官再次全面掌握著朝政,特別是所謂“十常侍”,更是跋扈囂張,竊威弄權(quán)。
關(guān)于外戚專權(quán),我們可以追溯一下崔骃的一段忠告。在章帝竇太后臨朝稱制的時候,大將軍竇憲兄弟“皆在親要之地”。竇憲的門客、崔骃告誡竇憲說:“外戚所以獲譏于時,垂愆于后者,蓋在滿而不挹,位有馀而仁不足也?!蔽鳚h以來,迄于哀帝、平帝,“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闭瘛稌?jīng)》所說的,“鑒于有殷,可不慎哉!”可是,竇憲聽不進去,結(jié)果遭遇殺身之禍。
歷史反復(fù)證明,權(quán)臣當(dāng)國,不能約束自己,不能約束家人,最后一定被權(quán)力所腐蝕。被權(quán)力腐蝕的家族子弟,一定逃不脫“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慠”的鐵律,最后的結(jié)果,一定是身敗名裂,甚者家破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