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當前中職學校手機管理模式現(xiàn)狀出發(fā),討論了不同管理模式的優(yōu)劣,并從信息化教學發(fā)展的趨勢中,試圖找出對手機使用的管理辦法,以使教學更加高效便捷。
關鍵詞:中職班級;手機管理;信息化教學
一、手機的利弊
1.手機的基本功能
手機的本質(zhì)是一種交流手段,是最常見的溝通工具之一,學生需要通過手機與家長、教師以及其他同學進行溝通。手機的普及說明了手機存在的必要性,學生作為社會人,對手機有依賴傾向也是無可厚非的。
2.手機的積極作用
對于學生而言,除了社交之外,手機大部分時間是作為游戲機存在的。而電子游戲會激發(fā)人“主動學習”的潛質(zhì),它通常比被動學習更有效。而且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發(fā)生在各種各樣的“背景”下,促進了學習的泛化。電子游戲還具有高度的生理激活性,讓大腦的激活反饋系統(tǒng)得到開發(fā)。
3.手機的消極作用
研究表明,中職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較高,并且學習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如果放任學生自由使用手機,很有可能會降低課堂效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手機基本扮演著干擾學習的角色,合理管制手機的使用,會提高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投入度。
二、中職學校手機管理模式
1.放任型
仰望歷史,追憶先賢,千年前洪水泛濫,大禹以疏導法成功治理水災,而鯀的堵塞路線失敗。所以面對手機管理問題,我選擇了疏導。
基于對學生的信任,我與學生共同制訂了班規(guī),規(guī)定我以不定期巡課或撥打電話的形式監(jiān)督班級課堂使用手機的情況和學生相互監(jiān)督相結(jié)合,如果每星期發(fā)現(xiàn)有3人次違規(guī)使用手機,則下星期對手機使用進行管制。但效果并不甚理想,原因有二:
一是隨機檢查存在偶然性,法制效果大于人治,同樣僅以班主任個人抽查的形式并不能完全了解實際情況;
二是學生作為共同利益團體,不會相互揭發(fā)而使自己受到牽連。
基于以上兩點原因,即使從其他途徑得知學生使用手機不當,但班主任無法越過班規(guī),無法對學生進行懲罰,班規(guī)反而成了空文。
2.管制型
在其他班級授課時,我也留意觀察了其他班主任的做法。一些班主任的方法有效且便于操作,即由專人對手機進行統(tǒng)一收繳,然后放置辦公室保管,放學前再統(tǒng)一發(fā)放,并及時匯報收繳情況。
這個方法效率很高,而被收手機的學生雖然言語上有些抱怨,但集體課堂效率提升不少,任課教師也更易把控課堂。
3.自制型
自制型是管制型的一種延伸,針對管制型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些班級采取了學生自制制度。即收繳手機后并不上繳至班主任處,而由班長或其他班委專門保存,這樣的好處是避免了中午發(fā)放手機的不便,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在很大程度上偏向了放任型。
自制型可能非常需要一個鐵腕負責的管理人和一個和諧團結(jié)的班集體,因此操作起來也有些難度。
三、手機管理方向展望
1.當前手機管理方式的優(yōu)劣
對比前文的三種手機管理方式,管制型無疑是效果最佳的一種,雖然管制型當中也存在著難以操作等弊端,但其效果最佳,同時管理投入的性價比也最高,通過不同班級的平行對比,以及某些班級學生三年內(nèi)的發(fā)展變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管制型的優(yōu)勢。
2.手機管理模式展望
雖然如上文所說,管制型效果最佳,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卻不能選擇以不變應萬變式的方式固步自封。我們要意識到當下我們正面臨著教育方式的巨變,信息化已經(jīng)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教育作為每個國民必須面對的模塊,自然也無法忽視這場巨變的來臨。
信息化教育、翻轉(zhuǎn)課堂理念、師生互動,這些早已遠遠超出純書本的范疇,特別是職業(yè)學校,烹飪、導游等一系列專業(yè)課程,更需要信息化教學的強力支撐,這時候簡單粗暴地禁用手機,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3.手機教學使用初探
現(xiàn)階段,某些課堂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信息化,教師和學生都配置了平板電腦,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不僅使教學過程直觀高效,也加快、加深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和評價。
四、手機使用之外的反思
手機帶來的思考,只是當下教育環(huán)境巨變的一個縮影。時代在發(fā)展進步,我們會遇到更多原先無法預期的變化,教育領域也是如此。自孔子起,私塾存在了上千年,之后中國又出現(xiàn)了學堂,雖然形式有所變化,但教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的大體模式仍未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許多方式看起來理所當然,但教師身處這個高速進步的時代,并為時代選中,承擔了教書育人的責任,就要求教師能開拓思路,勇于突破探究,尋找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因循守舊,手機管理如此,還有很多未知的命題,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劉欽濤.關于中職生手機管理的三維途徑[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簡介:卞振中(1980— ),男,江蘇揚州人,本科學歷,初級職稱,研究方向:班級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