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勝華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發(fā)揮課程的積極作用是教師和相關各方最為關注的問題,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維度入手,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塑造學生理性的認知,指引學生正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本文以案例教學為載體,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思想品德 情感激發(fā) 行為培養(yǎng)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94-01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有其自身鮮明的學科特點,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則需要充分考慮這些特點,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方法。長期以來,部分學校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教師臺上夸夸其談,學生臺下昏昏欲睡,所謂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究其原因,根本問題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即是教學過程中,師生溝通的有效性太弱,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教學活動流于形式。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路徑也就在于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讓教學活動產生實際效果。
1 激發(fā)學生情感,讓教學有溫度
首先,教師需要讓自己的愛心體現(xiàn)到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自身的態(tài)度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以自己的愛心感染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支持學生,以非常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自己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只有教師這個“火車頭”充滿動力,作為車廂的“學生”才能夠全力配合,緊緊相隨。其次,教學內容應當具有“生活的溫度和真情”,空泛的大道理講述,只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厭倦,甚至排斥。因此,教師必須謹慎科學的選擇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大綱,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進行導入和講解,將學生從被動的旁聽者,變成情感共鳴的“移情者”。比如,在教學《做自立自強的人》這個單元的時候,教師則可以通過《做意志堅強的人》一課將自己生活中的勵志故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消除課堂的“拘束”,從朋友的角度去感受教師的勵志內涵,讓“臺上與臺下之間的隔閡”, 轉變?yōu)椤按笈笥褜π∨笥训膬A述”,這種角色的轉變,氛圍的營造,讓學生的情感得以自然萌發(fā),在此基礎上,教師則可以發(fā)動學生進行研討,講述自己的勵志故事,說出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加堅強,更加獨立。
2 塑造學生認知,讓教學有智慧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給予學生思辨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用自己的頭腦進行獨立的思考,而不是被單純的灌輸,讓學生的智慧在思考中不斷形成,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的能力,讓學習過程中具有智慧的光芒。比如,在《過富有情趣的生活》單元中,教師可以通過《品味生活》這一課讓學生進行小組辯論賽,就自己所關心的話題,包括“追捧影視明星”“追求時尚服飾”“模仿網(wǎng)絡語言”“假期自助旅行”“社會公益活動”等主題進行討論。辯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就什么是富有情趣的生活進行引導和界定,并用生活中 實例進行解釋說明,最好是身邊的鮮活案例,為學生提供參考評價的對象,獲得正確的認識和判斷。這個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特別高,需要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教學智慧和手段。
3 培養(yǎng)學生行為,讓教學有生命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學科的教學結果需要付諸實踐,不能作用于社會的教學活動是沒有意義的,思想品德課程同樣如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其根本目的仍然是通過思想認知的引領和品德品質的培養(yǎng),使其個體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且具有較高道德水準,并成為社會群體的表率。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則必須考慮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從某種角度分析,沒有實踐的思想品德課,是沒有生命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存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社會實踐,促使其思想認知和行為活動得到直觀的觸動和提升。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習《法不可違》的一課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違法案例,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且就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做出哪些積極的應對,包括參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幫扶因違法而出現(xiàn)生活困難的家庭等實踐活動,體會守法的重要性。再比如,在學習《保護自我》的課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研討并示范保護自我的方法與手段,從身體隱私的保護,個人信息的保護,延伸到家庭信息的保護等,分析身邊的人身傷害案例原因,反思應對的策略,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到生理衛(wèi)生,再到人身傷害和信息詐騙,再到情感困擾等等,都是具體而使用的自我保護技能和常識,需要每一個人都牢牢掌握。這種研討和示范活動包括很多種,包括影視作品的分析討論,包括自身防護的格斗技能,包括應對詐騙勒索的防范技巧,同樣也可以包括急救和報警電話的識記,滅火器的使用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納入課堂的實踐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對爺爺奶奶等長輩們進行防騙常識介紹,講解“保健品騙局,匯款騙局,購物騙局,傳銷騙局”等多種社會實踐活動。
4 結語
立體教學法實際上追求的是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維度,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全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形成“理性的認知”,踐行“正確的行為”,避免因為單純追求思想灌輸而出現(xiàn)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或者“貌似恭謹,實則腹誹”的“脫軌”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法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智慧和技能,需要教師在工作實踐過程中,多動手,多動腦,還要投入熱情、關愛和真誠。
參考文獻:
[1] 韋善鋒.淺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中學教學參考,2013(02):92.
[2] 尚振強.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5(11):25-27.
[3] 丁志旺.新課標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改革[J].考試周刊,2010(33):25-26.
[4] 王蘇梅.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8):67-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