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改苗
【摘 要】區(qū)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幼兒主動的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是近幾年幼兒園比較推崇的活動之一。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 作畫 藝術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204
在今天進行的區(qū)域活動中,美工區(qū)的活動內容是吹畫:利用吸管和黑色的顏料吹出梅花樹,然后用手指蘸紅色的顏料點成梅花,在老師介紹過材料、作畫內容后,孩子們就進行了區(qū)域活動的選擇。我今天重點觀察了美工區(qū),而吳培琰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
剛開始她用筆蘸顏料后在紙上點了一個黑色的點,接著用吸管吹,結果點幾乎無變化,這時她尋求旁邊小女孩的幫助,在別人的示范下,她自己又嘗試吹畫,比上次效果好一點。她吹時吸管是緊貼在紙上,這樣吹起來比較費勁,顏料擴散的也不是很開。這時她對老師說:“這個樹長不高也長不長”,在老師的指導下,她知道吸管要抬起來,不要緊貼在紙上。掌握了這種方法后,她又接著吹了好幾棵梅花樹,這些樹排列有序,先中間、然后右邊、左邊。樹完成后,開始點梅花,在點梅花時,她也是先看旁邊小朋友怎么畫,然后照著別人的方法先在中間點,然后在周圍圓圈點。在她點時有孩子已經完成作品去洗手,可她還一直在點梅花。教師在講評作品時讓孩子們觀察了吳培琰小朋友的畫,她的臉上露出了笑臉。
吳培琰小朋友由于年齡小,在前一天的活動中也沒來過美工區(qū),她的吹畫技巧、對水粉作畫的經驗不足,但她在活動中興趣濃厚,能夠自主學習:由剛開始不熟悉、無措的自我探索——到向旁邊小朋友尋求幫助——遇到困難尋求同伴老師的幫助——到熟練掌握吹畫方法。這個活動過程吳培琰一直處于摸索、嘗試、再摸索、再嘗試、成功這個模式。剛開始她不會,她沒有急于放棄,而是主動向旁邊小朋友求助,這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方法??僧斔囘^別人的方法后,依然沒有找到正確的吹法,這時她對老師說:“樹長不高”,等于是告訴老師“我不會吹,怎樣才能把樹吹的又高又長”??伤龥]有直接說出“我不會”這幾個字,而是換了一種說法,這證明她還想繼續(xù)進行活動,還想學會怎樣才能把樹吹高的方法。老師沒有在她一有困難時就出現,而是充分給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時間和機會,在孩子發(fā)出求助信號后,才進行了一對一的輔導,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活動中的教育理念,發(fā)揮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性,使孩子主動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吳培琰學會了吹梅花。教師把握這個度和時間點非常好,既讓幼兒有自主探索的機會,又讓幼兒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最后在點梅花時也充分體現了孩子的自主學習,她不會時先是看旁邊小朋友怎么點,然后自己再來試。對于小班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模仿也是一種學習方式,這一點在吳培琰的身上體現的很明顯。
整個活動中,吳培琰小朋友由剛開始的不會到最后的熟練作畫,孩子已經掌握了吹畫的方法,越來越自信,對活動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以至于最后旁邊小朋友已經去洗手結束活動時她孩子認真作畫,不受他們的干擾,一直專注于自己的活動。她的作品畫面布置有序、飽滿,特別是點的梅花效果特別好,在最后講評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很喜歡她的作品。當聽到小朋友說喜歡她的作品時,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孩子們在各種區(qū)域活動,通過自己的興趣進行嘗試操作,然后獲得發(fā)展,區(qū)角活動的開展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fā)展,孩子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效促進了孩子良好個性的發(fā)展。通過本次活動我發(fā)現區(qū)域活動中幼兒的自主學習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教師的智慧和努力。如何做一個有智慧、能引導孩子在區(qū)域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教師呢?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小小體會: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在哪個年齡班、什么活動,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開設的區(qū)域、投放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才愿意去嘗試、操作。沒有了興趣,一切都是空談。
2.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的活動材料和內容。本次美術區(qū)的活動內容是“吹畫”,利用吸管和顏料進行作畫,小班幼兒對顏料的興趣較高,但是他們的小肌肉發(fā)展不是很完善,教師就改變了一種作畫方式:吹。這種方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既讓孩子體驗了水粉畫,又降低了難度,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3.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的有效指導?!毒V要》中指出: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教師要在活動中把握好這個度。像本次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就體現了引導者的身份,既不提前也不拖后,提前會剝奪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拖后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對活動失去興趣。
4.評價環(huán)節(jié)要具體、有效。我們一般的評價都是短短的幾句話:今天孩子們活動中都很好、很遵守規(guī)則……很范、很空,會讓人覺得活動最后總是有所欠缺,沒有畫上句號。區(qū)域活動最后的評價一定要中肯、適當,可以是活動中某個孩子的亮點、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介紹在本活動的收獲。教師評價時一定要具體到某一個動作、某一個孩子、某一個作品,要多關注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真的關注我,對他們也是一種鼓勵。
總之,不管是區(qū)域活動也好、集體教學也好,只要教師做到心中有孩子,考慮孩子的需求,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相信我們的活動孩子都會很樂意參與、都能在活動中獲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