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全
【摘要】學生進入初中以后,“成長”了很多。不過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很多舊問題依然存在,同時又有很多新問題會產(chǎn)生。于是,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能力似乎提升了,但是學生對學能力的需求卻又更高了。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也是有舊問題需要解決,有新問題需要面對。在學習過程中,更需要方法學習,更需要學習方法;更需要應用能力,更需要獲得能力。那么,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46-02
隨著學段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會不斷地提升,但是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也在不斷地豐富。這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的學與能力成“正比”成長很難,稍不留意,學生的學與能力就會陷入“反比”,學生越學越“厭煩”,越學越“叛逆”。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問題。語文知識學習講究積累“底蘊”,但是,由于初中學段屬于特殊學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是“舊問題沒解決”,而“新問題又不斷地產(chǎn)生”。因此,我們課堂中開展的“教”與“學”更需要圍繞著“方法”展開。
一、學生問題分析
1.學的多了。提及小學學段的學科組成,人們重視的,或者說人們認為學生需要學的,主要就是“語、數(shù)、外、科學”。但是到了初中學段之后,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豐富了很多,除了“語、數(shù)、外”這些“固定”主科之外,還有很多新學科,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學生進入初一后,課程明顯增多了,由小學的幾門猛增到初一的十幾門。作為主要課程的語文,教材內(nèi)容明顯增多,篇幅也加長了。同時初中考試容量也加大了,向課外延伸多,每次考試都有現(xiàn)代文閱讀兩篇,文言文閱一篇。
2.內(nèi)容深了。到了初中學段,學生不但學的“雜了”,學的也“深了”。拿語文知識學習為例,小學時段我們要學、初中學段我們要學,在今后的學段中,我們還要學,它一直是當之無愧的主科。不過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初中語文更是如此:課文分析、作業(yè)練習、測驗考試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小學的基礎知識。雖然有的知識點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正式出現(xiàn)過,但由于小學語文不涉及語法等知識點,所以進入初中后要從最基本的語文知識入手,因而初一的語文學習就會遇到一些困難。
3.方法多了。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什么學生的學離不開“死記硬背”呢?就是因為教師“懶”、學生“懶”,他們往往以為,“死記硬背”是獲得好成績的“捷徑”。但是事實上通過觀察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語文成績的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是死記硬背就能達到的,要靠學生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做到。如:寫作,小學要求400來字,能把一件事情敘述清楚就夠了,而到了初中字數(shù)要求一下達到了600字以上,除了記敘清楚,還應有恰當?shù)淖h論抒情。
4.要求高了。在筆者看來,初中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豐富了,對于情感與思想的應用多了,而我們對于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也高了。我們希望語文教學能夠促成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養(yǎng)成,尤其是心理素質(zhì)的養(yǎng)成。學生進入初中后,面臨激烈的競爭,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許多心理問題,如:學習壓力加大、競爭激烈考試成績不理想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認為自己學習努力了,成績反而退步了。
二、教學方法分享
1.轉(zhuǎn)變?yōu)閻酆?。為了學而學其實是很痛苦的,如果欣賞到知識的魅力,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將語文學習變?yōu)閻酆?,學生的語文學習必然是高效化的。漢語是國語、母語,學好母語是每個人的責任。只有熱愛語文,充滿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才會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的許多樂趣。
2.熱愛生活。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就要讓學生融入生活,為什么呢?因為語文是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知識。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只要你帶著對生活濃濃的關愛,那么這一切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等物體上都會留下你的烙印,語文就會在你的頭腦中化為獨特的感悟。所以我認為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學好語文。
3.形成動力。智商從來都不是促成學生學的唯一“動力”,其實,學生要想學好知識,就要情商推動智商,智商推動“教、學”。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要注意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背踔猩幱趯W習的黃金時期,此時不學,等待何時?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課文上那么多的名人、作家,哪一個不是從小就刻苦功讀,為今后人生打下扎實基礎。
4.高效預習。有學習經(jīng)驗的學生,有教育經(jīng)驗的家長、教師,都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關注“預習”環(huán)節(jié)。事實上,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會要求學生學習每篇課文都作課前預習。有許多同學不知怎樣預習,以為查幾個字、詞的音、形、義就算解決了。
5.成為主體。學生不是課堂的“旁觀者”,學生在課堂中需要做“傾聽者”,但是不能只做“傾聽者”,還要做參與者、合作者、探究者。思想上要拋開雜念,全神貫注,緊跟老師思路,主動積極思考。要做到這點,最好的辦法是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這樣既可集中精力學到知識,又能鍛煉自己的膽量,還能增添學習興趣。
6.應用新媒體。就當今時代來說,我們可以給其下一個定義,那就是新媒體時代。作為社會發(fā)展前沿的學校教育教學,更要注重融入新媒體時代,應用新媒體資源,拓寬自己的教與學。語文課外的積累是語文學習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同學們平時再忙也應該抽半小時看看課外書??磿?、讀報、看名著,或看看電視一些專題報道、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百家講壇等好的專題節(jié)目,把精美的片段、重大事件及時地記錄下來,專門記在筆記本上。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知識學習中,學生有學習基礎,有發(fā)展需求,不過也擁有很多“舊問題”、“新問題”。在學習實踐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找到學習的方法、發(fā)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