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華 王玲力 鞠楠
【關鍵詞】 小兒高熱驚厥;急救護理;健康指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107
小兒高熱驚厥(febrile convulsion, FC)是兒科常見急癥之一, 好發(fā)于6個月~3歲的小兒, 小兒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 大腦皮膚抑制能力差, 易出現泛化興奮性沖動, 導致神經元群過度異常放電, 骨骼肌群出現短暫、不隨意收縮運動, 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頭向后仰、牙關緊閉、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眼球斜視、大小便失禁等[1]。一般抽搐持續(xù)數秒至十余分鐘會自動停止, 發(fā)作停止后多進入昏睡狀態(tài), 偶有反復發(fā)作;如抽搐時間過長或者發(fā)作頻繁, 會造成腦細胞的損傷, 對患兒的智力發(fā)育有影響, 重者危及生命, 甚至死亡。所以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是搶救此類患兒的關鍵, 而對患兒家長進行的健康指導也在后續(xù)的治療和家庭護理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院2016年1~12月急診診治患兒為127502例, 而小兒高熱驚厥的患兒約占1%, 其中約0.2%的患兒收入神經內科和重癥監(jiān)護病房治療, 其余均留觀未再出現抽搐并對家長進行健康指導后囑其隨診離院?,F將所采取的急救護理措施與健康指導總結如下。
1 急救護理措施
1. 1 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證氧氣的供給 給予患兒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去掉患兒頸部的衣物, 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 避免窒息的發(fā)生;對于牙關緊閉者可用開口器或壓舌板置于牙齒之間防止舌咬傷;有舌后墜的用舌鉗拉出, 防止阻塞呼吸道影響通氣;對于紫紺不緩解的患兒可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 根據血氧飽和度給予不同的氧流量, 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加壓抱球吸氧保證氧合。
1. 2 控制驚厥的發(fā)作 首選藥物控制驚厥發(fā)作, 起效快, 效果好;要求本科護士對抗驚厥藥物的使用指征、劑量以及用法要熟練掌握, 密切配合醫(yī)生進行搶救, 保證用藥安全。
1. 2. 1 5%水合氯醛 5%水合氯醛按1 ml/kg立即灌腸, 兒童最大量為20 ml/次, 大約2~5 min抽搐停止, 癥狀消失, 這是本院首選的止驚方式。因為患兒突然發(fā)作由家長匆忙抱入急診, 現建立靜脈通路如穿刺順利約需3~5 min, 如不順利可能更長, 而采用5%水合氯醛灌腸操作簡便, 耗時短, 吸收迅速、見效快, 副作用小, 大約1~2 min患兒癥狀得到緩解, 減少抽搐發(fā)作的時間。
1. 2. 2 地西泮(安定) 如使用水合氯醛后抽搐未緩解, 則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給予靜脈推注安定。兒童0.3~0.5 mg/kg, 以3~5 mg/min速度靜脈推注, 如驚厥已控制, 剩余藥液則不必注入。30 d~5歲最大限量為5 mg, >5歲最大限量為10 mg。間隔 15~30 min后可重復給藥。偶可出現呼吸抑制和血壓下降, 應警惕。
1. 2. 3 苯巴比妥 使用上述藥物仍未緩解時可使用, 三種止驚藥物聯合使用, 劑量按 5~10 mg/kg 肌內注射, 0.5~1.0 h起效, 持續(xù)時間長。
1. 3 降低體溫
1. 3. 1 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 如家長已測量體溫證實患兒體溫>38.5℃時, 可在給予患兒使用5%水合氯醛止驚的同時加上撲熱息痛灌腸, 起到止驚降溫的作用。撲熱息痛的用量為100~200 mg/kg, 此方法止驚降溫效果明顯, 減少患兒驚厥發(fā)作持續(xù)時間, 也減少過多的護理操作對患兒的刺激。
1. 3. 2 注射用賴氨匹林(來比林) 也可肌內或靜脈注射來比林, 劑量10~25 mg/kg。
1. 3. 3 物理降溫 包括溫水擦浴、頭部冰敷等, 溫水擦浴的部位有頸部、腋窩、腘窩等大血管處的皮膚, 水溫為32~34℃, 室溫為25~28℃, 方式為輕拍式, 而非摩擦式, 以免摩擦產熱, 每次時間為15~20 min, 指導家長在擦浴時注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寒戰(zhàn)發(fā)抖、面色蒼白、呼吸異常等癥狀, 如出現需停止擦浴。禁忌部位有心前區(qū)、腹部、足底、陰囊、枕后 、耳廓。注意足底保暖, 將熱水袋放于患兒足底, 避免因末梢血管收縮而影響散熱。
1. 4 保證靜脈通道的建立 立即備好搶救所需藥品并有效建立靜脈通路, 是搶救中供給藥物、液體及營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也是保證搶救成功的關鍵。采取留置針穿刺時, 應選擇彈性較好且粗直的血管, 以此保證點滴不漏、輸注通暢。對反復、持續(xù)抽搐的患兒, 可靜脈滴注20%甘露醇, 30 min 內滴完, 注意避免藥液外滲[2]。
1. 5 及時降低顱內壓 若患兒出現驚厥持續(xù)狀態(tài)或發(fā)作頻繁間歇期仍然意識不清者, 應當迅速給予降低顱內壓處理, 給予 0.5~1.0 g/(kg·次)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靜脈注射[3]。
1. 6 注意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護士需密切觀察患兒的血壓、體溫、心率、脈搏、呼吸、 瞳孔等的變化, 對驚厥發(fā)生次數、持續(xù)時間、間隔發(fā)作時間做好記錄, 發(fā)作之前是否出現多汗、尖叫等癥狀, 觀察驚厥發(fā)作后精神狀況, 是否出現嘔吐、黃疸、腹瀉等, 一旦發(fā)生異常情況, 及時上報, 對癥處理, 避免加重病情[4]。做好安全防護, 防止躁動, 出現碰傷或墜床。
1. 7 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上呼吸道感染是大部分高熱驚厥患兒發(fā)病的主要病因, 因此要積極對癥治療, 消除病因。
2 健康指導
2. 1 心理干預 由于發(fā)病患兒年齡小, 大多初次發(fā)病, 家長大多數第1次經歷, 缺乏急救經驗和相關的醫(yī)學知識, 驚慌失措、大呼小叫地沖進急診室, 醫(yī)護人員首先要平復家長緊張、恐慌、焦躁的心情, 給予有效的心理安慰, 以緩解其焦慮、緊張的情緒, 讓家長盡可能地配合治療, 減少尖叫聲和哭喊聲對患兒的不良刺激 ;在搶救患兒的過程中, 應以嫻熟的技能, 使患兒家長樹立治療的信心。告訴患兒家長治療的進展及患兒情況, 減少家長的焦慮、緊張等情緒, 建立醫(yī)患間良好的關系[2]。診室應保持安靜、整潔, 避免噪音刺激, 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 房間光線不宜太強, 減少誘發(fā)驚厥的因素發(fā)生。護士給予護理操作時動作應輕柔, 防止損傷和減少刺激。endprint
2. 2 健康指導 由于高熱驚厥反復發(fā)作可能會損傷腦組織, 影響患兒的智力發(fā)育, 甚至個別會發(fā)生癲癇, 因此, 對家屬進行有效的健康指導, 以減少高熱驚厥的再次發(fā)作:①小兒高熱驚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體溫過高, 所以控制體溫是關鍵。指導家長密切觀測體溫并及時采取降溫措施;物理降溫的注意事項, 最好家中常備退熱藥以備不時之需;②如患兒在家中發(fā)生驚厥時, 由于家長缺乏相關醫(yī)療知識, 加上慌亂, 經常會采取不正確的急救措施, 護士要教會家長疾病的相關知識, 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急救處理方法、注意事項等;③指導家長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加強鍛煉, 合理飲食, 增強身體免疫力, 減少和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
3 討論
因小兒大腦皮層功能不完善, 抵抗力低下, 容易發(fā)生感染;又因血腦屏障功能差, 各種細菌、毒素易侵入腦組織, 水、電解質代謝不穩(wěn)定等而易發(fā)生驚厥, 其發(fā)生率高于成人的數倍。有研究表明, 小兒高熱驚厥復發(fā)率為30%~40%, 首次高熱驚厥發(fā)生后30%~40%的患兒可能再次發(fā)作, 其中有3/4的患兒再次發(fā)作發(fā)生在首次發(fā)作后1年內, 90%在2年內。而驚厥反復或持續(xù)發(fā)作可以造成永久性腦損傷, 從而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5]。高熱驚厥由于具有起病急驟的特點, 在急診接到這類患兒后, 醫(yī)護人員需立即采取搶救措施, 爭分奪秒、鎮(zhèn)定從容。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直接影響了搶救的成敗, 同時也是提升治療效果的關鍵。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及記錄患兒的脈搏、呼吸、血壓、精神、體溫、瞳孔、神智的變化, 避免高熱驚厥的反復發(fā)生, 減少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出現。大部分患兒家長初為人母, 對育兒經驗和相關的醫(yī)學知識較缺乏, 因此家長的健康教育也十分關鍵。為家長講解高熱驚厥的臨床表現, 以便于家長在家中能發(fā)現患兒的早期變化, 早期給予干預。還要教會患兒家長在驚厥發(fā)生時如何在家進行急救處理。此外, 指導家長加強患兒的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 增強抵抗力;隨著天氣變化適當增減衣物, 流行病高發(fā)季節(jié)盡量不要到公共場所聚集, 做好日常防護, 有效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孟娜.護理干預在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的應用評價.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11):225.
[2] 雷小麗, 朱燕華, 王靜. 小兒高熱驚厥急診的護理措施探討.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5):1039-1041.
[3] 盧江黎. 56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探討.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7):265-266.
[4] 劉婷. 針對性急救護理措施在小兒高熱驚厥患兒急診護理中的應用. 醫(yī)療裝備, 2016, 29(17):144-145.
[5] 康英.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體會.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5(1):130-131.
[收稿日期:2017-04-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