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旺明
摘要:目的 探析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硬幣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百憂解治療,試驗組患者給予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HAMD評分。結(jié)果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是87.50%,同對照組患者的65.60%進行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對比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對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患者施行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抑郁程度,臨床應(yīng)用價值非常高,可在臨床中廣泛應(yīng)用與推廣。
關(guān)鍵詞:腦血管病;抑郁癥;柴胡疏肝湯;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119-02
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是一種精神類病癥,多發(fā)于老年群體,若未給予及時的治療,不僅會對原發(fā)疾病預(yù)后產(chǎn)生不利影響,還會降低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1]。在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多數(shù)抗抑郁藥物都會產(chǎn)生一些副作用,且易使患者產(chǎn)生依賴性,不利于患者康復。為此,本文通過對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患者的研究,探討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硬幣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2例。納入標準:經(jīng)頭顱CT、MRI檢查確診,且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有關(guān)抑郁癥的診斷標準;無意識、認知障礙及失語;自愿參加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在腦血管病前已存在抑郁癥者;合并重要器官衰竭者;伴有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用藥過敏者。對照組中,女16例,男16例;年齡50~81歲,平均(66.1±4.6)歲。試驗組中,女14例,男18例;年齡53~79歲,平均(65.7±4.8)歲。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可知,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予以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百憂解(蘇州中化藥品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64844)治療,1次/d,20mg/次,口服給藥,連續(xù)治療30 d。試驗組患者給予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配方:柴胡15 g,石菖蒲、郁金、川穹、香附、甘草、枳殼、白芍各10 g。血瘀者加紅花10 g,桃仁15 g;陰虛者加牡丹皮10 g,生地黃15 g;氣虛者加黃芪20 g,黨參25 g;濕阻者加澤瀉10 g,茯苓30 g;痰盛者加梔子10 g,黃連15 g。用水煎服,1 劑/d,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30 d。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HAMD評分。采用漢密爾頓抑郁評定量表(HAMD)予以評分,無抑郁為<7分,疑似抑郁為8~17分,輕度抑郁為18~24分,重度抑郁為>24分[2]。
1.4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HAMD評分降低不低于90%;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HAMD評分降低60~9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HAMD評分降低30~59%;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HAMD評分降低不足30%,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治愈率[3]。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向SPSS 19.0版統(tǒng)計學軟件中導入兩組觀察數(shù)據(jù),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臨床療效,并對數(shù)據(jù)予以χ2檢驗,用(x±s)的形式表示患者HAMD評分,并對數(shù)據(jù)予以t檢驗,如果P<0.05,表示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是87.50%,同對照組患者的65.60%進行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HAMD評分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22.5±3.6)分,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22.8±3.7)分,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對比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t=0.329,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13.2±2.4)分,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9.2±2.0)分,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t=7.243,P<0.05)。
3 討論
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是精神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主要給予抗抑郁、鎮(zhèn)靜催眠等藥物治療,如百憂解。百憂解主要是對中樞神經(jīng)予以抑制,進而阻斷5-羥色胺的再吸收,起效快速,治療效果良好,但易出現(xiàn)意識錯亂、胃腸道功能紊亂等不良反應(yīng),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在中醫(yī)學理論中,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屬于“癲證”、“郁證”范疇,病因為中風后氣不通泄、情志受壓導致肝氣郁結(jié),從而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癥狀。在臨床治療中,主要以疏肝理氣為治療原則。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柴胡疏肝湯加減予以治療,配方中柴胡具有透邪升陽、疏肝解郁的作用;石菖蒲具有舒氣暢神的作用;郁金、川穹、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甘草具有調(diào)和的作用;枳殼具有行氣散結(jié)的作用;白芍具有養(yǎng)血柔肝的作用。諸藥聯(lián)用具有疏肝解郁、行氣散結(jié)的功效,對治療抑郁癥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廣泛應(yīng)用與普及。
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是87.50%,同對照組患者的65.60%進行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jié)果與姬憲立[4]的研究報道十分接近,即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是83.30%,同對照組患者的63.30%進行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此外,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jié)果與杜全軍[5]的研究報道非常相似,即治療組患者的HAMD評分為(7.5±3.2)分,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3.5±3.1)分,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可以有效減輕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程度。
總而言之,對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患者施行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抑郁程度,臨床應(yīng)用價值非常高,可在臨床中廣泛應(yīng)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小紅.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臨床療效評價[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10(5):121-123.
[2]代景賢.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11(22):113-114.
[3]姚凱,劉斯宇.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4):605-606.
[4]姬憲立.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30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9):1445-1446.
[5]杜全軍.柴胡疏肝湯加減治療腦血管病所致抑郁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4):91-92.
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