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怡珍
摘 要:自主探疑、落實需要是“依需定教,順需而導”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文章從鋪路搭橋助探疑、順水推舟助探疑、設境激趣助探疑三方面研究教師在學生探疑過程中給予引領幫助,讓學生愉快地踏上探疑之路,順暢地到達探疑彼岸。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疑;掌握新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4-0026-01
自主探疑、落實需要,這是“依需定教,順需而導”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也是這種教學模式的重中之重。自主探疑讓學生愉快地踏上了感悟、理解、掌握新知的征程,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的需要自己落實。在這個過程中,數(shù)學教師要“扶上馬,送一程”。
一、鋪路搭橋助探疑
雖然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對自己要探究的問題也比較感興趣,但是,面對要探究的問題也就是要掌握的新知,還是會產(chǎn)生畏懼感,或探究切入點不準,或探究思路不清,這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引領和幫助,為學生的探疑鋪路搭橋。例如,在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時,首先出示某地4月8日(2∶00 —12∶00)的氣溫變化情況統(tǒng)計表。其次,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把自己認為能讓人更清楚地看出氣溫變化情況的想法寫下來。再次,分析比較文字、數(shù)字、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等表示方式的異同與優(yōu)劣。最后,聚焦新知。折線統(tǒng)計圖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引發(fā)了他們深深的思考與探究,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從這條線上怎樣能看出氣溫變化情況?是不是只有這一種一會兒向上、一會兒向下的折線統(tǒng)計圖,還有沒有其他的,比如折線全部向下或全部向上的折線統(tǒng)計圖嗎?折線統(tǒng)計圖只能表示氣溫嗎?它還能表示其他的數(shù)據(jù)變化嗎?生活中哪些地方還能用到折線統(tǒng)計圖?教師的課堂應該緊扣問題,為學生鋪路搭橋,把教學的重心指向學習的重點處。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統(tǒng)計圖對數(shù)據(jù)和線的走勢進行分析,也可以選擇多種統(tǒng)計圖分析數(shù)據(jù)和線的走勢;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與同桌交流,還可以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最后把分析、討論的結果進行展示、分享。
二、順水推舟助探疑
推舟的關鍵與前提在于順水,也就是說只有順水才可能把舟推向前進。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疑的過程中,由于每個人認知水平不同,有的在探疑之舟剛剛起航時就停滯不前;有的離成功的彼岸只有一步之遙時,也許會遇到風暴或暗礁險灘;有的也許迷失了前進方向;有的走進了歧途……,凡此種種,都是學生自主探疑中必然遇到的困難,教師要順著“水情”給學生適時適勢地推舟,確保探疑之舟順利地沿著正常軌道航行,直至達到成功的彼岸。例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當進行到讓學生比較兩個相近圖形的大小時,全班大多數(shù)同學都已經(jīng)在預習中知道了長方形只要用“長×寬”就可以求出它們的面積??墒菍W生雖然知道長方形面積的算法,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順水推舟,及時改變預設的程序。“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可以用長乘以寬來計算呢?大家可以證明一下嗎?”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有的獨立操作、有的討論合作,教師也適時地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聰明才智,大大地超出教師的預想。然而,什么時候應順怎樣的“水”,如何順利地推好“舟”,靠的是教師對學生學情的了解與把握;靠的是對學生靜靜地獨立探疑時巡視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與掌握,只要順到了“水”,就一定能推好“舟”,讓學生掌握新知的同時體驗到探疑的樂趣。
三、設境激趣助探疑
疑難來自于學生,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疑解惑。這樣的學習方式自然會讓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探究內(nèi)驅力,但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就像萬事俱備,還欠那么點東風一樣,如果能讓自主探疑過程始終置于一種充滿趣味的情境中,更會讓學生喜歡與接受。例如,學習“田忌賽馬”一課時,教師先播放《田忌賽馬》動畫片,比賽結果田忌以0∶3輸給了齊王。田忌輸了比賽,垂頭喪氣地正想離開時碰到了當時的軍事家孫臏,孫臏告訴田忌他能幫田忌贏回比賽,這時教師暫停動畫片,問:“看到這里,誰有問題想與大家交流?”生1:我想知道孫臏用什么辦法能讓田忌贏了比賽。生2:我想知道孫臏和田忌說了什么。生3:我想知道田忌到底能不能贏齊王。師:是啊,看來這個問題我們大家都想知道,那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都來當一回軍事家,想一想孫臏到底是用了什么策略贏了齊王。課中的探疑過程立刻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學生們帶著對歷史軍事家孫臏的佩服和對故事結果探秘的好奇,熱火朝天地開始了排兵布陣。此時此刻,探疑不再枯燥無味,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主探疑、落實需要是“依需定教,順需而導”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本文通過鋪路搭橋助探疑、順水推舟助探疑、設境激趣助探疑幾種方式,研究教師在學生探疑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引領和幫助,讓學生愉快地踏上探疑之路,順暢地到達探疑彼岸。
參考文獻:
[1]黃文忠.談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12).
[2]蔡玉秀.小學數(shù)學探究學習導控策略研究[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