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 張麗靖 何美儒
摘 要:教學與科研既是高校的兩項重要任務,也是大學教師的兩項主要職責,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fā)展。獨立學院是依托普通高等學校,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大學,學校定位及目標與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間均有不同,因而對其教師教學科研觀產生深刻影響。文章基于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師教學與科研調查,探討了其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科研;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3-0046-03
Abstract: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are not only two important tasks for college, but also two main duties for teachers, directly affect colleges'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colleges refer to colleges that rely 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undertak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ut financed by non-governmental funds. Their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notions differ from other ordinary universit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educational goal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affecting factors, exiting problem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fluencing factors
一、問題的提出
獨立學院是依托普通本科高校,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自1999年教育部出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來,獨立學院如雨后春筍般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里迅猛發(fā)展,為21世紀初期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解決了部分人才供給的問題。目前,經教育部批準和確認的獨立學院達300余所, 在校生200多萬人[1],占全國普通本科大學生的1/5以上[2],獨立學院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一支不可忽視的隊伍。
如今,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的兩項重要任務, 是高等學校發(fā)展的兩翼,獨立院校也不例外。教學與科研成為了大學教師的兩項主要活動,但是在貫徹落實“教學與科研相統一”這一原則時卻是困難重重。為了深入剖析這項原則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首先必須弄清當前大學教師對待科研和教學最真實的看法及其產生原因。許多教育研究者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集美大學陳靜對高校教學科研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分析,探討教學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關系觀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教學型大學教師內心認同教學與科研彼此依存,相互促進[3]。但由于工作環(huán)境、政策傾向性等因素會導致教師認為:教學與科研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院對兩者的重視程度。在《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偏好及其影響因素》[4]一文中,作者對5所研究教學型大學進行分析,得出人口學變量、教師的學位與職稱、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和學術交流經歷五方面影響教師的科研教學偏好。
獨立學院屬于本科教育體系,但是其教育定位與目標又有別于普通本科教育高校。因此,獨立院校里的專任教師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問題更加凸顯。為了探究獨立院校專任教師對待科研和教育互動的看法及工作環(huán)境中各因素對其互動的影響,本研究在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先后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抽樣訪談的整合研究,這對于加強獨立學院教師隊伍的建設, 推進獨立學院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
結合本次研究目的,采用問卷調查法編制了《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與科研關系調查問卷》[3],問卷主要包括教師個人情況,工作環(huán)境及其對教學科研關系認識三方面的內容,共設計了16道客觀選擇題。問卷調查在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9個院系的在編391名專任教師群體中進行。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24份,回收率74.7%。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 17.0軟件對有效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抽樣訪談
根據研究主題制定訪談的內容提綱,隨機從調查群體中選取了5名教師進行訪談,涵蓋了各個職稱水平和年齡段(表1)。訪談過程中注重與受訪教師情感的交流,盡可能地去聆聽教師講述的經歷和工作心得而不去改變或影響其真實想法。訪談后對訪談記錄進行及時地整理。
三、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與科研關系現狀
(一)教師基本狀況分析
對教師的年齡分布、教齡分布、學歷分布、職稱分布做了調查,從調查統計圖(圖1)可以看出,接受本次調查的教師基本情況如下:年齡在30-40歲以及6-15年教齡的教師占據一半,小于30歲的年輕教師比例為16.39%,這與學校建校僅15年有關。從教師學歷和職稱的統計來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作為一個新興的獨立學院,教師學歷普遍較高,博士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超過70%,教師職稱在近些年也得到顯著提升,副高職稱比例為57.37%,高級職稱近10%。教師基本狀況勢必會對教師科研與教學互動關系的認識上產生一定影響。
(二)教師對教學與科研的認識態(tài)度
本調查問卷設計圍繞關于教師對教學與科研的認識態(tài)度有關的4個方面,即獨立學院的首要任務、工作經歷主要投入、教學與科研處理優(yōu)先處理情況以及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所受影響因素,調查結果詳見表2、3、4。獨立學院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新型辦學模式, 是我國近年來為改變本科生源供不應求狀況下應運而生的。獨立院校要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和壯大, 就必須提高教學質量,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獨立學院的首要任務是人才培養(yǎng)。結合表2、3可以看出,教師工作精力投入科研工作相較于教學工作投入要高,中級與副高職稱的教師投入科研工作的精力明顯高于教學工作,這與近年來高校對于教師晉升、職稱評定與科研學術水平掛鉤有關,使得教師將精力首先投入于自己科研工作。初級教師絕大多數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還未完全熟悉課本教學大綱,因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教學工作中。從表4可以看出,學校的政策導向也顯著影響了教師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三)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觀
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主要體現在“院系支持科研或教學”哪一方面的問題。本調查結果顯示,81%的調查對象認為所在院系聘任新教師時更傾向于評價者科研能力。在教師職稱晉升的主要依據方面,選擇“科研成果”為主要依據的調查對象達到近50%。教學成果、科研成果、教學與科研成果同等重要這三個影響因素上,72.3%的調查對象認為“科研成果”對教師薪酬影響最大。
(四)訪談記錄分析
來自不同學科,處于職業(yè)生涯不同階段的五位專任教師分別描述了他們對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看法。經過訪問記錄的整理和分析,發(fā)現受訪教師的教學科研互動關系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觀點: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承、二者部分相關、科研為教學服務(表5)。
四、關于教學與科研的影響因素
教學與科研關系的影響因素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第一,與教師自身對教學與科研關系的認識與處理有關。根據目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類型的劃分,大學教師可分為研究型、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研究型教師長于學科研究,探索新的知識;教學型教師對教學有著相對較高的興趣,喜歡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多的交流與互動,從教學中獲取成就感。教學科研型教師在兩者的基礎上,更將自己的科學研究也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用科研反哺教學。第二,受個人年齡、職稱的影響。在研究中發(fā)現,工作不到5年的初級教師在教學的時間投入較多,30~40歲之間的教師處于教學與科研是平衡的,正高職稱的老師能較好地處理二者的關系。第三,受院系、學校、政府等政策導向、社會因素影響。在問卷與個體訪談中,不同年齡段、職稱的調查者都處于不同階段的個人發(fā)展期,因而更偏重于科研,并且表達了科研的壓力。的確,目前大部分學校對教師進行職稱評定時,以論文、專著、科研項目及科研經費為主要評定標準,這勢必導致教師重視科研而疏于教學,這是當前高校教師考核制度的弊端。
五、對策
(一)因人而異:激發(fā)教師主觀能動性
高校應重視“人”的發(fā)展,尊重教師對教學或科研的意愿和偏好,在此基礎上進行人類資源的整合和發(fā)展。因此,“精細化分類管理”教師[5],讓個性不同的教師自由選擇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教學與研究的考核評價制度,既能激發(fā)教師科研的熱情,也能讓潛心教學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回報。特別是青年教師居多的獨立院校,從學校的組織制度、政策制定體現教學科研并重,夯實獨立學院“教學”根本,在此基礎上鼓勵青年教師在各自科研領域中有所發(fā)展。
(二)因校制宜:立足應用,加強校企合作,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科研對于促進教學、參與社會服務的作用無可取代。更為關鍵的是,它關系著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由于科研的加入,民辦院校、獨立學院不再是技能培訓班,所培養(yǎng)的人才不再是操作工。”[6]根據獨立學院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理念,獨立學院要加強與外界的聯系, 除了從母體高校中獲取科研訊息和資源外, 更要拓展渠道,立足應用, 加強校企合作, 積極開拓橫向課題, 將“產學研”結合,引導鼓勵教師到企事業(yè)單位中尋找課題研究。一方面與企業(yè)、地方政府共同解決業(yè)務難題;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院建立一支研究型隊伍,進而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
(三)以生為本:將教科研成果充實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依據獨立學院注重實踐,面向應用的特點,在教師科研方面可偏向應用型發(fā)展,將科研成果轉為教學專題,拓寬學生學習視野。從事科研活動的教師,時刻關注著學科前沿,并在此基礎上思考,他們將研究實踐中所形成的感悟,帶到課堂,傳達給學生,使書本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生動,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學校、省以及國家等層面設置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大學生挑戰(zhàn)杯等活動,進而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通過實踐將課堂中所學到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方法得以驗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得學生成為知識與技能并重的復合型人才。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本科期間參與科研活動的學生在畢業(yè)后繼續(xù)讀研深造的比例較高,這也有力支持了教師從事科研有助于促進教學的基本觀點。
總之,教學與科研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教師的兩項基本職責,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作為獨立學院,在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時,要始終堅定教學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強校之路的信念,根據學生特點與需要,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麗婷,儲萍.關于獨立學院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思考——以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為例[J].科技資訊,2014(15):197-198.
[2]黃秋和,韋蘭用.獨立學院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以廣西獨立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2(26):223-225.
[3]陳靜,吳薇.獨立學院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教學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關系觀影響因素探析——基于集美大學的調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97-102.
[4]盧璐.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偏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4:30-45.
[5]石福榮.應用型大學師資隊伍精細化分類管理研究[J].科教文匯,2015(325):19-20.
[6]溫才妃.民辦院校、獨立學院的科研之惑[EB/OL].http://www.cutech.edu.cn/cn/qslt/sgwz/2015/03/1427308737618551.ht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