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近年來,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英語教育的現狀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常規(guī)的英語教學主要講解英語語法和詞匯知識,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欠缺,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鼓勵學生去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教育;樂趣
英語教學同樣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并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對此學科不要有畏難情緒,盡量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樂于與他人合作,縮短漢語與英語的差異,開闊視野。英語教學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具體的做法是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和途徑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自覺接受教育,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也濃厚了。自然會避免學生有效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中出現一些學習的消極因素,如焦慮、羞怯、緊張、厭惡等。而語言的功能之一是走進人際交往,這必然涉及情感態(tài)度,所以在語言教學中,注意情感態(tài)度是十分必要的,是回避不了的。
在英語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一、以愛的力量去激發(fā)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
教師的天職就是對學生的愛,這也是我們在教學活動落實情感教育的基礎。當我們每次接觸新班級、新同學時,短時間內取得學生的信任、縮短與他們的距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學中情感的投入。教師與學生心靈的和諧愉悅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任課教師的喜愛,他們往往是因為喜歡老師繼而喜歡上他的英語課,并樂意接受這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向學生傾注全部的愛,起著“催化劑”的作用。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互相交流的過程。要轉化學生從“厭學”到“愛學”的學習態(tài)度,用老師的情感感染熏陶學生的情感。
二、注重師生間的情感教育,用贊賞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
以往的教育不重視情感教育,只重視知識教育,我們來看看它的弊端。師生之間沒有溝通,那么老師就會無的放矢,不論你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知識,還是在課下對他進行諄諄教導,對于學生而言,都是耳旁風。有的教師曾多次地抱怨,現在的學生不懂事、不聽話,老師付出了很多,而收效卻微乎其微;都說現在的學生真是弄不明白,更有的師生之間發(fā)生沖突?,F在的學生,他可能會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愿意上這個老師的課,也可能會討厭某個老師而不學這一科。如果你能成為他們的益友,那他們就會對你的課感興趣,分外重視,下工夫學好這門課程,所以老師贊賞和鼓勵學生就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喜悅,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打開他們的思維,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樂于學英語。
我在教初三(5)班時,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位女同學性格內向,非常害羞。一個星期下來,沒見她說過一句英語,據我了解,她的英語基礎較差。突然有一次,在我檢查寫單詞時,發(fā)現她的字寫得非常認真,我把她的本子拿來看了好一會兒,及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她進行了肯定,我看到她臉紅了,低下了頭。課后,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對她進行鼓勵,告訴她在學習上、生活上若有困難及時找我。終于我發(fā)現她上課的姿勢與以前完全不同了,一學期下來,只要她有一點進步就在課堂上加以表揚,結果她漸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期末考試她的英語成績不錯,這件事讓我體會頗深。我想,如果每個教師都能在教學上有效、持久、自然地運用情感教育,使學生樂學,真正做到學生生活的貼心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體驗
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多方面的英語知識,獲取大量的語言信息。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變換操練方法,避免多次重復。如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豐富多彩的購物、打電話、看病、問路等生活情境的再現,使學生語感親切、實際。英語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如唱歌、做游戲、猜謎語、繞口令等,讓學生在有趣生動課堂活動中輕松學習。
總之,學習的基礎是樂趣、是情感。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們要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挖掘教學中的情感因
素,掌握情感調控的砝碼,為創(chuàng)設完美的教學情境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柳頌國.英語課堂不能舍棄“情感”[J].文理導航(上旬),2016(12).
[2]姚鰻珍.淺析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