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芬
[摘要]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學生課上不積極,教師上課沒有動力,已經是共有現(xiàn)象。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多年教學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認為讓學生在語文課上變被動為主動,應該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教師還要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活”起來;所教授的內容也要能夠具有實效性,使所需與所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更要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學識,使自己對學生更具吸引力,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職業(yè)倦怠;教法靈活;內容實效
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師,提到上課就頭疼大概是大部分文化課教師的共有現(xiàn)象。一般來講,學生越愛學習,教師上課的積極性越高,反之,當老師走進課堂,學生趴倒一片,或者目光茫然,不管老師在上面講什么,學生沒有任何反應,老師也就沒心情講下去了。這就是發(fā)生在中職學校教師身上的職業(yè)倦怠。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
學生的原因:中職學校的學生,多半不是主動選擇進入中職,而是因為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不能升入普通高中,被迫選擇來中職學習。來中職學校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抱著“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根本對學習不感興趣。而且,他們在初中階段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大部分時間不聽教師講課,不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聽不懂老師講課,越聽不懂越不學,最后就放棄了。
教師的原因:中職學校的教師在工作中大多處于精神極度緊張的狀態(tài)。普通學校的教師,每天更多地考慮如何備好課、上好課。而中職的教師,更多地擔心課堂上會出哪些突發(fā)狀況,哪些學生會調皮搗蛋,時刻想著應對突發(fā)事件。長期的精神緊張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心理壓力大本能地就會從心理上厭煩上課。
筆者多年在中職學校從事語文教學,面對這種現(xiàn)象,認為中職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習之初讓學生認識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很多學生認為來中職學校主要的學習任務是學習專業(yè)課,從而忽視文化課學習。而《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了語文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目的是在提高中職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上,努力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和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學習語文,不僅使學生增加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首先,語文可以讓學生學會更好地與人交流,這在日常交際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我在上課時經常對學生講:“人初相識,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就是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來完成的,你說話的態(tài)度,決定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逼浯危瑢W好語文可以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語文的功底好,理解能力一定會高,那么在學習時,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領悟得就快,對各科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第三,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都是經過專家組反復論證才選入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教育意義。比如《絕品》這篇課文,剛開始學生嫌文章長,不愛學,我要求學生輪流朗讀,反復體會,當學到最后一段“門外漫天大雪,四野一時寂靜無聲,雪,啞啞地落著”時,學生們也都安靜了下來。我問他們學到了什么?學生回答:“誠信”。這就是語文的魅力,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選擇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
中職學生屬于高中生,一般高中生注意力可以集中四十分鐘。但是中職學生有其特有的特點,由于多年的學習習慣已經養(yǎng)成,他們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鐘。在課堂上說話、搞小動作、睡覺才是常態(tài)。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了解學生特點,上課時不能“一言堂”,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例如,在學習《雷雨》一課時,我選用多媒體教學,先播放明星版話劇《雷雨》片段,其中濮存昕演周萍、達式常演周樸園、潘虹演繁漪、田海蓉演四鳳、雷恪生演魯貴、佟瑞欣演魯大海,學生們在影片中看到這些明星,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非常興奮,紛紛議論這個是誰,演過哪些電影,那個又是誰,在哪部片子里出現(xiàn)過,興趣被激發(fā)了出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學生逐漸被劇情吸引,邊看我會邊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本劇的矛盾沖突,通過人物對話了解劇中復雜多樣的人物性格。在適當的時間,我會停止播放,概略地講述整個劇情,在學生理解劇情后,分析片中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明確話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等形式進行敘事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又如,學習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一課時,我則選擇課文的第三部分“茶館談藥”的一段,讓學生課前分小組準備,課堂上按角色現(xiàn)場表演。各小組學生為了表演,在課前必須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閱讀,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每個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課后我及時對此次活動進行點評,并教導學生欣賞小說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理清情節(jié)線索,小說情節(jié)一般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閱讀時要注意尋找情節(jié)的發(fā)展邏輯;第二,把握人物形象,掌握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三,分析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小說里的人物總是處于特定歷史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中,所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總是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和環(huán)境的痕跡。
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不同的課文,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學內容要更具實效性
中職學生畢業(yè)后大多要直接就業(yè),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要更具實效性。教師應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專業(yè)訓練緊密結合起來,著重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
口語不僅僅是人們交流信息的形式,更是溝通人際感情的橋梁。《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學習中,要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聽話時做到耐心專注,能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觀點和意圖;說話時有禮貌,表達清楚、連貫、得體。高一的教材對介紹、交談、復述、演講等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能都有詳細的指導。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先給時間讓學生做準備,然后輪流到前面介紹自己,第一個學生說出的話磕磕巴巴,內容簡單,站在講臺上晃來晃去。他回座位后我在前面模仿他的樣子,指出了不足的地方。經過不斷的糾正、實踐、總結,學生們逐漸認識到怎樣正規(guī)的介紹自己。首先,站在別人面前要姿態(tài)自然, 舉止大方。其次,說話時面帶微笑。第三,用語恰當, 禮貌待人。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對象, 不同的場合及不同的談話內容,說恰當、得體的話, 能根據表達的需要, 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加強口語的表達效果。介紹自己時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性格、愛好、就讀學校及年級、自己最喜歡的人或事等等。
應用文寫作能力也是必須具備的。在職場中應用文經常要用到,比如,便條、計劃、總結、通知、申請書等等。學習應用文的寫作,要做到格式規(guī)范、文字簡潔。能夠根據學習、生活、職業(yè)工作的需要恰當運用。應用文寫作本身是很枯燥的,我們上課時不能一味照本宣科,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感到索然無味,不喜歡甚至厭倦應用文寫作。中職教材對應用文的處理,基本是按照各種文章體裁、案例、概念、格式、要求、練習幾大塊進行編寫,在教學時要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注重與專業(yè)特點結合,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認為“以后用得著”,才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幫助他們吸收、消化應用文寫作知識,進而通過鍛煉以提高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能力。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平時要加強學習,努力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與時俱進,不能“落伍”。中職的學生年紀都在15-18歲之間,這個年紀的學生吸收新事物的能力極強,而現(xiàn)今社會互聯(lián)網發(fā)達,從網絡上可以學到各種知識,如果教師不及時為自己“充電”,就不能對學生的問題就不能給予充分的解答。尤其是語文這門學科,教學中經常涉及各個學科的知識,更要求老師在日常學習時要注意兼收并蓄,廣泛學習,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有深度,還要有廣度。這樣才能掌控課堂,得到學生的親敬。對自己敬服的老師,學生們會給予極大的尊重,一個博學的老師,課堂也會更加精彩。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要以適合學生為主。我們的教育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 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為了適應21世紀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就要不斷地探索、實踐,從而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2]蘇霍姆林斯基,蔡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J].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8).
(責任編輯 陳始雨)